• 加加食品“攤上大事”,為何資本、市場兩邊都不討好?

    公司實控人拿著網銀U盾違規劃款給自己的公司和關聯方,在長達11個月里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這事咋聽起來有點玄乎,可真實發生在上市公司加加食品身上。

    6月2日,加加食品披露,自2017年 3 月- 2018 年 1 月,在未經公司正常審批流程情況下,加加食品董事長楊振對其指定的第三方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簡稱“違規商票”)總金額為 7.188億元,累計已承兌金額 3.57 億元,尚未承兌金額 3.618億元,其中已到期未付金額達5000萬元。

    隨后,此事件引發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為加加食品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銀行賬戶、股權被凍結,加加攤上“大事”

    同期,加加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楊振、楊子江、肖賽平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司法輪候凍結。公告顯示,楊振分兩個賬戶持有加加食品股票1.17億股,占總股本的10.22%;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加加食品股票2.16億股,占總股本的18.79%。同時,加加食品在另一份公告中披露,加加食品共有16個銀行賬戶被司法凍結,被凍結賬戶余額為290.45萬元。兩家全資子公司股權均被司法凍結,以及部分公司土地房產被查封。

    6月11日晚,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加加食品”)就深交所下發的《關于對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作出回復。加加食品表示,加加食品相關銀行賬戶、子公司股權被凍結、土地及房屋建筑物被查封的事項尚未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這是自6月2日起,加加食品首次披露上述事項后的第4則相關公告,不僅涉及被凍結及查封的具體情況,還牽扯出加加食品7余億違規商業承兌匯票。

    戰略定位專家徐雄俊則認為,本次加加食品相關資產被凍結,對于加加食品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將造成很大影響,同時也將波及正在進行的對金槍魚釣的收購計劃。2018年3月,加加食品籌劃以48億元的價格收購金槍魚釣,目前正是加加食品收購金槍魚釣的關鍵階段。“加加食品的資金實力并不雄厚,在資產被凍結的情況下,加加食品的收購計劃將面臨資金周轉等問題,收購前景并不樂觀。”

    財經媒體揭內幕:“吃相太難看”

    據《財富網》相關報道,楊振“自恃公司實控人、董事長,要求公司財務及總經辦提供公司網銀賬戶、U盾及權限密碼和公章,由其自行違規轉賬和違規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為了償還外債不惜凌駕于游戲規則之上,是最近幾年上市公司中鮮見案例。”

    楊振在今年2月9日和11日,兩次違規向自然人劉勝渝和湖南派仔食品有限公司分別劃出2400萬元和3000萬元。這兩筆款是2017年公司扣非利潤1.54億元的35%。

    湖南派仔是卓越投資在去年1月耗費2800萬元收購的地方調味品公司,主要經營“臘八豆”。

    開具商業承兌匯票,楊振也未經公司正常審批流程。從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楊振先后通過公司某銀行網銀系統,對指定的第三方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的商業承兌匯票,金額高達7.188億元;開具對方涉及主體寧夏可可美、寧夏玉蜜淀粉有限公司、深圳農耕世紀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

    截至目前,公司尚存在承擔兌付義務風險的違規商票共計3.618億元。

    楊振將這些承兌匯票通過保理公司、小貸公司融資或貼現所得資金用于償還自身及關聯方債務。

    另外,從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2 月,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之一楊振未經公司正常審批程序,以公司名義為其自身債務提供擔保,擔保本金高達2.95億元。

    然而,這般難看的吃相,僅有公司部分董事、監事和高管們一再反對、勸說且毫無效果,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后經一再勸說、談話并通過各方協商,楊振才將5400萬元在3個月后歸還給公司。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已經充分說明加加食品內部管理’制衡失控’,在投資者心中形象大打折扣,勢必會對其未來經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經營顯疲態

    公開資料顯示,加加食品于2012年1月6日成功上市,被譽為“中國醬油第一股”,目前擁有盤中餐糧油食品(長沙)有限公司、鄭州加加味業有限公司、長沙加加食品銷售有限公司、加加食品集團(閬中)有限公司等4家全資子公司。

    “得益于最初提出的‘一瓶當作兩瓶用’概念,加加食品前期發展非常迅猛。但在成功上市后,加加食品開始逐漸減少對產品研發和市場的投入,轉而進行在業內看來并不是必要的一系列并購,儼然展現出一副玩資本的企業形象,離市場越來越遠,比如原本強勢的安徽市場下滑十分明顯。”沐森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顧問張楓認為。

    在2015年至2017年,加加食品營收在17億元和18億元左右浮動,扣非凈利潤最高的去年也僅1.54億元,同比上年度僅增長918萬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3萬元。

    加加食品近年業績

    當前,加加食品正實施“大單品”戰略,試圖以高端產品獲得高毛利,以此在調味品市場中加強競爭力,但2017年,加加食品醬油類產品毛利率為36.17%,同比增長0.99%。而海天味業和千禾味業的醬油類產品毛利率在2017年則分別達到49.53%和48.83%。加加食品的醬油類產品毛利率不僅低于行業龍頭,同時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這使其“大單品”戰略的競爭力有所不足,“單品”不突出也導致企業的市場經營略顯疲軟。

    “加加醬油雖然是做老抽醬油起家,但上市以后企業忙于資本運作,對于市場開發的持續性投入并不大,基本上都屬于經銷商自己在運作。我們大連這塊兒區域市場,加加醬油就沒有經銷商,原來我給他廠家接觸過幾次,也就是款到發貨,并且那個規定還比較死,就是發貨少于二十二噸不發貨,并且沒有任何搭贈,也沒有促銷,也不做售后,也不注重市場投入,所以最后也沒敢去運作這個產品。”大連一品天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韓清雪告訴記者。

    同時,大連大雷物流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大雷也認為,“與同行企業海天、李錦記、千禾味業相比,加加食品無論是在渠道寬度和深度上、產品品質和專業服務團隊等方面都有明顯差距。具體而言,加加食品對市場管理上沒有強勢的團隊,對銷售渠道沒有系統規劃,主市場核心也不強大,單品不夠強勢。”

    另一方面,加加食品2017年報顯示,加加對部分高端新品推廣采用了“總經銷商制”,鼓勵總經銷商和團購商拓展商超、團購、餐飲等渠道,采用了“先發貨,后回款”的方式,也使得加加食品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逐年下降(2017年現金流量凈額度為284萬元,較2016年下降99%),“應收賬款”卻逐年大幅提升(2016年、2017年應收賬款較上一年增長85%、39%)

    薄弱的資金實力,已經成為加加食品轉型道路上的一道坎。但除了通過資本輸血,加加未來發展還有諸多具體問題需要解決——“加加食品要想找到新的出路,一方面需要對產品進行升級,研發出更多符合當前消費者健康需求的產品;另一方面,加加食品需要回歸到產品本身,對核心市場進行重新梳理,擦亮‘中國醬油第一股’的名號,重新打造終端形象,重拾消費者對其產品對信心;另外,加加還需要重新梳理企業內部管理,提升運行效率。”張楓認為。

    本號所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625.html

    (0)
    上一篇 2018年6月13日 09:36
    下一篇 2018年6月13日 14: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