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我都怕胖,那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甜品即正義”?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置頂公眾號

    甜品或許是餐飲界的SKU冠軍。每次走進蛋糕房和西餅屋,就仿佛踏入了愛麗絲的奇幻仙境。水果撻、毛巾卷、千層餅、cupcake……透過锃亮的玻璃櫥窗,每一枚甜品都可愛得讓人發指。焦糖海鹽、抹茶紅豆、紅絲絨芝士、櫻桃黑森林……只是默念它們的名字,就已然悄悄地心動了。萬千甜品中,你最中意哪一款?

    雖然人們對“變胖”這件事避之不及,但高糖高熱量的甜品卻在餐飲界有著雷打不動的地位,甚至呈現出更迅猛的發展態勢。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甜品即正義”?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甜品有哪些機會?今天,我們就來仔細聊聊“吃甜”這件事。

    01

    為什么“甜”讓越多越多人欲罷不能

    吃甜使我快樂。

    糖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而甜,或許是全人類的終極理想。

    為獲得能量,人類在進化中形成了趨向碳水類食物的本能;為獲得幸福,人們說“眾生皆苦,只有你是草莓味”,不辭勞苦地尋找著生命中“Honey”和“Sweetie”。

    因此,甜品被稱作“情緒食品”(mood food)。一方面,糖類會促進多巴胺的分泌,給人帶來愉悅的生理體驗;另一方面,甜總能帶給人積極和快樂的聯想,甜蜜的味覺可以喚起甜蜜的回憶,讓心理上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飆升。適量地攝入甜食也有助于釋放壓力,調節心情。

    不時給自己來一點甜,再繼續投入到生活的洶涌浪潮中升級打怪——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取悅自己的方式。

    甜品是一種快時尚,自帶社交與傳播屬性。

    所謂快時尚,第一是“快”:不需要應對滿漢全席般的大動干戈,也沒有一整套西餐的繁文縟節,而是簡潔的,輕松的,雖小而美的。再者就是要“時尚”,能曬票圈、能刷屏或許是最簡單粗暴的解釋了。

    社交是現代都市人的剛需,而甜品則完美契合了逛街、約會、下午茶等多種社交場景。

    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大型商場看到星巴克、滿記、巴黎貝甜、85°C們的身影。甜品店、咖啡廳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幽雅又帶點小格調的氛圍,貼合了大家“坐下來聊聊”的社交需求。比如逛街走累了,電影還沒開場,與愛人談談情,與友人敘敘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甜品門店的存在價值——打造恰當的場景和愜意的體驗,與產品有著同等的重要性。

    甜品(乃至一切事物)的吸睛能力簡單粗暴,就是:好看。人們對于味道各有各的偏愛,對于美的感知上則有著更高程度的相通——漂亮的、新奇的造型往往會給人以先入為主的印象。或是一家店的櫥窗,或是一本宣傳冊,或是KOL的推薦,或是朋友圈的曬圖,不少人最初的消費動力就是被甜品的外觀所吸引,視覺享受在前,味覺體驗在后。

    其影響力依托于視覺化的呈現,這一點是餐飲界顏值擔當——甜品的內在優勢,也是在社交媒體時代需要更加關注和深挖的價值點。因此,在外觀設計上來點巧思妙想,產品的傳播力自然會升級,臟臟包和答案茶的裂變式傳播效應就是最好的例證。

    02

    小甜品擁有大市場

    甜品雖小,市場前景卻不容小覷。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擁有開放的心態,樂于嘗試新鮮有趣的事物,這將推動他們成為甜品消費中的主力軍。

    英敏特(Mintel)在2017年對中國的冰激凌市場進行了一次網絡調研。在調查了中國一、二、三線城市中20-49歲的3000位消費者后,該報告指出,“注重健康,偶爾放縱”是一線城市消費者對待冰淇淋等甜品的態度。其中,在中國的一線城市,有49%的消費者會將袋裝冰淇淋作為日常休閑零食,這一數值在上海達到最高,為57%。

    英敏特中國食品報告-冰淇淋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20-24歲的城市青年人表示自己會對產品的附加特征尤為感興趣,比如可食用且可口的外包裝(42%),定制口味/形狀(35%)以及創意裝飾包裝(33%)。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7年度美食消費報告》,90后年輕群體的甜品消費力也相當可觀:在全部的餐飲消費類型中,蛋糕甜品店、咖啡廳和酒吧中的消費比重超過了半數。

    2017年度消費報告

    03

    甜品升級的花式玩法

    隨著消費者彰顯與表達自我的需求愈益高漲,甜品也已經走上一條小眾化、個性化、定制化的道路。在大眾品牌之外,更多獨立的小眾品牌相繼崛起,實體經營與線上訂購同時發力,正在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特定消費群體中“爆款”。

    1、味覺:吃得精致,還要有點驚喜

    一是精細化。“為了找到最優質的抹茶,我們走遍了整個日本……”這樣的敘事大家都不陌生,品牌要做的事就是專注于品質,突出正宗性和專業性,在同類型產品中建立競爭壁壘。

    二是差異化。開發新的口味或進行食材混搭。近兩年,在甜以外,咸也成了熱門口味,不少品牌都打出了海鹽、咸奶油類的招牌產品,薄荷、百香果等原材料也成為了甜品新寵。

    2、視覺:時裝周上的元素甜品界都該有

    好看和好吃缺一不可。甜品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疇,更是一件件藝術品,是創意的展示和生活美學的表達。條紋、海軍風、仿建筑流派、蕾絲……能在時裝周上看到的元素,如今在甜品界都有。

    為實現更好的視覺效果,提高品牌辨識度,甜品品牌在制作和設計工藝上更為細致打磨。通過使用風格化的元素打造獨特的造型和包裝,針對消費者群的畫像設計不同的主題,推出系列化的產品線等,都成為了圈粉之道。

    3、原料:安心最重要

    隨著消費者對原材料和供應鏈的要求不斷提高,天然、健康、新鮮、無添加已經是最低要求,人們希望吃到口感好又低脂低熱量的甜品,希望能追蹤到原料的產地,知悉產品的生產過程。這就要求品牌將生產過程透明化,提高原料的品質和營養價值。

    4、消費體驗:能刷朋友圈才是重點

    對線下門店而言,店面的整體設計、店內裝飾和服務是重中之重。有時候,吃什么喝什么反而在其次,人們更看重的是其消費的場景和心理體驗。有不少甜品店走了跨界的路子,與花藝、玩偶或音樂相結合,市集、甜品展等也相繼出現。

    而對線上訂購來說,線上店面的設計、線上溝通與配送服務則是重頭戲。由于甜品不宜久留,品牌需要尤為關注產品的保鮮與物流配送。

    5、品牌故事:好看的皮囊要搭配有趣的靈魂

    只有與人們建立情感上的聯結,品牌才能在消費中腦海中植下記憶點。所以,要為品牌講一個好故事,為產品賦予內涵和價值理念,好看的皮囊也得搭配有趣的靈魂。

    單一的產品往往是生硬的、孤立的、暫時的,而融入一套敘事、承載精神意義的產品則是鮮活的、彼此關聯的、經久不衰的。

    6、傳播:跨界玩法,了解一下?

    萬事俱備后,就要考慮如何講述和輸出了。

    流量時代的線上營銷,多平臺齊抓自不必說,尤其是抖音等社交平臺展現出高能的帶貨實力,品牌更要在社交媒體上多多發力,深入學習和應用年輕人的話語體系,與消費者展開對話,讓品牌生長出深入人心的力量。線下的玩法也有很多花樣,比如聯合多個品牌的跨界營銷、甜品快閃店和創意與誠意滿滿的甜品節。

    提示:

    *本文經華映資本(ID:MeridianCapital)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1800余位食品業界人士出席論壇。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包含全體大會、產品創新A(乳制品、飲料)、產品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

    /會后小貼士/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3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創業、乳品、飲料咖啡、酸奶、茶飲料啤酒、零食、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包裝、設計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7173.html

    (0)
    上一篇 2018年5月19日 23:24
    下一篇 2018年5月20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