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2”,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來源: 吳曉波頻道
作者:巴九靈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感嘆“XX東西最近又漲價了”,比如過去十年里,我們身邊所有東西幾乎都漲價了:
房價:不同的城市多則3-4倍,少則1倍;
一根油條:從1塊錢變成幾塊錢,貴了2-3倍;
一碗方便面:從3塊錢變成5塊錢,貴了接近1倍;
理一個發:從10幾塊錢變成了20-30塊,貴了至少1倍;
即便是全國人均收入,也漲了1.5倍。
除了這些漲價的商品之外,少數沒有漲價的商品則常常被我們所忽略。
10年前我們買一份報紙,只要5毛錢,現在買一份報紙,還是5毛錢;
10年前到電腦城買一個當時主流配置的電腦,可能是4-5千,現在你跑到電腦城或者在網上買一臺同樣是目前主流配置的電腦,價格還是4-5千;
最典型的“不漲價”還是可口可樂,20年前,一瓶可樂是3塊錢;10年前,一瓶可樂也是3塊錢;現在,一瓶可樂還是3塊錢。
漲價的原因好解釋,因為它是一種我們生活中的通脹現象,很常見而且很直觀。一來這十年里,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了3倍,經濟規模增加了1.8倍,貨幣發得比經濟增長更快;二來百姓總體的收入增加了,不管買東西還是賣東西,價格提升都是自然的選擇。
而那些不漲價的東西,則要相對復雜一些,或許給我們也能帶來更多的啟示。
一種解釋是,可樂、電腦、報紙是工業品,可以依靠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比如可口可樂的自動化生產線,一分鐘可灌裝成千上萬瓶可樂,相應的成本結構中,人力占比很少,這幾年人力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對其影響不大,因此售價就可以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
而很多漲價的商品、服務,比如理發、早餐店賣的油條,涉及的人力環節很多,這幾年人力成本一增加,價格也就蹭蹭往上漲了。
不過,規模化生產和低成本,只是解釋了可口可樂確實具備了不漲價的能力,但是并沒有解釋不漲價的意愿。
這就涉及到可樂的市場結構了。
可樂作為一種飲料,是有很多替代品的。可樂價格漲一倍,消費者可能就想我改喝別的,加多寶、王老吉、茶飲料、咖啡飲料,甚至礦泉水也行。不過,對于替代品的考慮,還是一種短期的競爭策略,還不足以解釋為什么可口可樂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都沒有漲價,那么關鍵可能就是另外一種因素。
可樂,是一個雙寡頭壟斷競爭的行業,基本上就是兩個大玩家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玩,他們出于市場競爭的目標選擇不漲價。
在目前的價位上, 2016年整個碳酸飲料業的產值是800多億,而利潤率則只有大約5%,這還是在大部分市場由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這兩家超大規模廠商貢獻的前提下實現的。(數據來源:根據中國食品業協會數據計算)
我們粗一看,覺得這是個辛苦行業,規模不小,利率卻很低。其實還可以反過來理解,可口和百事這兩家都已經這么大規模了,把成本壓得低到不能再低,也才這么一點利潤率。如果有競爭對手想要進這個行業,做不到這么大的規模,沒辦法把單位成本降到像可口和百事一樣低,根本就不可能賺到錢。
因此,這個行業有著非常高的競爭壁壘,利潤率不高,但是兩個大玩家靠著規模,也能賺到錢。
反之,如果把價格提高,一開始利潤率是提高了,但新的競爭對手就會不斷進入,隨著價格戰的開啟,產品的價格也越來越低,利潤也越來越低。
在經濟學上,這種競爭格局有個專用名詞,叫做“古諾均衡”,說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
古諾均衡
一種產品市場上只有兩個賣家,賣的東西基本無差別,兩個賣家相互之間也沒有任何串通行為,不過都知道對方將生產多少、怎樣定價,這樣,雙方都可以確定最優的產量來實現利潤最大化。
在這種均衡之下,低價格和微薄的利潤,將大部分競爭對手阻擋在行業之外,而少數的巨頭則依賴于規模生存下來,獲得尚屬可觀的總量利潤。
在商業中,價格是一種綜合現象,它不是單純由成本決定的,同樣也可能不是單純由需求決定,影響的它的因素,還有市場結構——不管是買方還是賣方、貨幣供應量,還是消費者結構,最終體現為供需雙方的均衡。
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這一輪產業升級是一種伴隨市場結構調整,重新建構競爭壁壘的過程。
一種競爭策略是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提升與消費者議價的能力,獲得更高的利潤率;
而另一種策略,則是像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一樣,對行業競爭整合,維持微薄的利潤,這種低成本的策略,不能建立在人力、土地、環境這些已經逝去的優勢上,而需要建立在定位能力、產品能力、信息化能力和消費者關系的維護能力這些新的要素上。
小互動 漲價or不漲價,這是一個問題,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下自己身邊關于漲價或是不漲價的故事,小food將會選擇其中的一部分有趣或有料的亮出來。
提示:
*本文經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原文標題:10年里所有東西都變貴了,為什么可樂卻沒有漲價 丨小巴侃經濟
*投稿,內容合作,聯系Mote Chan(微信:motechenfbif)。
/ 更多文章 /
為什么征服世界的飲料是可口可樂而不是芬達?
百事、可口可樂轉型戰略大PK,全球飲料未來誰主沉浮?
氣泡水火了?可口可樂2.2億美元收購氣泡水品牌Topo Chico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將包含全體大會、研發創新A(乳制品、飲料)、研發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論壇。更多信息,請在后臺回復“FBIF”。
/微信群/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wang494859121,申請加入CEO、CMO、首席研發官、食品綜合、功能性食品、特醫、嬰幼兒、啤酒、生產&供應鏈、乳品、營銷、添加劑、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新零售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