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1”,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來源:尼爾森市場研究
尼爾森近期發布的《中國快消品創新報告》顯示,過去10年間在中國陸續上市的創新產品在2016年占據了快消品整體銷售額的60%,毋庸置疑,創新對于推動快消品行業整體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尼爾森研究還發現,產品創新會有效推動消費升級。尼爾森2016年評選的100個成功新品研究案例顯示,93%的成功新品單價高于市場均價,比2015年的89%有進一步的提升。
“伴隨著中國消費者嘗新意愿的提高以及快消品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創新對快消品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起到戰略性的作用。” 尼爾森中國總經理韋劭說,“面對日益成熟的中國消費者和他們對于高品質產品訴求的不斷提高,企業在研制創新產品時需要通過對產品概念、功能、消費場景、包裝及口味等方面的創新來迎合消費者對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90后消費者最愿意嘗新
快消品創新數量再創新高
根據尼爾森消費者信心指數報告,中國90后消費者信心指數在2016年第四季度達到110,位居各年齡段第一,高于各年齡段平均值108。同時,他們的嘗新意愿和消費升級意愿也是各年齡段最高,25%的90后消費者表示愿意購買新品,31%愿意花更多錢買更好的產品。基于90后人群較高的消費信心,生產商為了迎合他們嘗新和對高品質的需求,積極地在快消品創新方面探索。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間上市的新品數量達到25,473個,占全部快消品單品總數的14%,比上一年增長15%。新品占快消品市場的份額達7%,但平均單品的銷售額份額下降22%。
從品類來看,飲料市場新品個數在品類內占比最高,達22%,但平均單品的銷售份額下滑最為明顯,降幅為48%。嬰幼兒產品新品銷售額份額最高,達15%,而乳制品平均單品銷售份額提升最高,增幅為32%。
尼爾森根據創新產品的市場表現持久性、廠商鋪貨的支持力度,以及新品概念的獨特性評選出了100個成功新品(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上市),占市場1.4%的銷售額份額,平均每個單品的銷售額是整體新品平均的52倍,效率提升43%。
“創新對快消品市場越來越重要,但同時創造一個消費者接受并愿意為之買單的新品也愈加困難,更好的細分消費者需求研究,科學的新品概念測試,完善的銷售監測體系以及系統化的渠道執行管理是增加新品成功率的關鍵。”韋劭說。
短周期跟隨型創新增多
但長周期創新產品仍是市場主體
尼爾森研究顯示,生存3年以下的短生命周期的新品數量占比從10年前的66%提高到近三年的72%,但銷售額占比仍然維持在40%。而長生命周期的新品數量占比雖然從34%降到28%,但銷售額份額仍維持在60%。短生命周期創新借助概念、口味等熱點以及包裝營銷的升級創造新鮮感,吸引消費者注意。而長生命周期創新則反映著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深刻演化,從10年前的滿足基本功效,經歷了功效強化、功效細分、概念健康化,到目前成分健康化、消費者細分化的趨勢。比如,10年前滿足基本功效的即食食品和飲料等品類逐漸注重養生、健康等需求,而嬰幼兒產品、家庭及個人護理品類也有基本的清潔功效轉而關注消費者對于產品的有機、養生、親膚等需求。
尼爾森研究發現,部分長周期產品需要耐心培育,在上市多年后迎來增長。尼爾森數據顯示,31個長周期系列產品呈現出“先抑后揚”的發展路徑:他們在上市后經歷了3-5年的份額低迷時期(份額低于2016年的25%),之后迎來了快速增長(在2016年份額高于0.5%)。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周期創新中,越來越多的新品在一年內被市場和廠家淘汰。2014年至2016年期間,生存期一年內的新品在短生命周期創新中的個數占比達到70%。而這些產品的主要類型集中在小眾概念與口味、無差異化地跟隨創新熱點的產品。
然后,短周期創新可以通過借助熱點、產品重塑等方式獲得成功。尼爾森數據顯示,461個短期新品存活超過1年,銷售額份額峰值達到0.5%,在所有短期新品中占比8.4%。這些產品借助熱點創新(概念、口味、香型等)、保持新鮮感(包裝升級、營銷活動)以及改進具有重塑機會的被淘汰產品等方式獲得成功。在采用熱點創新的短期新品中,45.1%的產品運用了概念熱點,如草本、萃取、自然等;10.8%的產品跨界運用口味香型熱點,如紅棗、老酸奶等。包裝升級、營銷活動等方式常見于洗護家居日化產品,44%在重新上市主線、副線產品。草本、海洋概念產品以及早餐餅干等則通過重塑獲得成功。
“每種創新模式都有自己的優勢和潛力,企業創新的關鍵是需要結合自身目標和可用資源,把握最新消費動態,為自己的創新產品找到合適的定位。” 韋劭說。
快消品創新競爭加劇
本土企業加快創新步伐
隨著快消品創新重要性的日益凸顯,創新領域的競爭也逐漸加劇。根據尼爾森評選的100個成功新品中,擁有3個以上創新單品的企業從2015年的13家上升到2016年的17家。
本土企業不斷加碼創新,在100個成功新品中占據51個,相比去年的30個有大幅提升。不僅如此,本土企業在創新概念上也逐漸改變跟隨性創新的方式,而主動將更多的“中國元素”植入產品創新,創造了例如乳酸菌茶、生姜氨基酸洗發水等成功概念。得益于創新力的提升,本土企業在快消品的市場份額也獲得提升,中大型本土企業(在尼爾森監測的快消品市場中年銷售額超過10億人民幣的企業)銷售額份額從2015年的44.5%上升到2016年的45.3%。
韋劭說:“企業在快消品創新過程中需要深度的消費者畫像剖析來定位消費者需求并有效觸達他們,通過渠道的監測來優化銷售資源,掌控全景信息,并利用大數據的方式科學合理進行數據分析,快速掌握創新動向。同時,還需要通過把握和開發最新的商業創新模式例如借助新零售、IP經濟、共享經濟等,制定產品創新戰略,助力企業站得更好看得更遠,更長久地站在創新的浪潮上。”
提示:
*本文經尼爾森市場研究(ID:Nielsen_China)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原文標題:銷售額達到整體新品平均的52倍,這些成功創新單品的秘訣是什么?
* 投稿,內容,互動禮品合作,聯系Mote Chan(微信:motechenfbif)
/ 更多文章 /
盒馬首曝創業細節:從“愚蠢”想法到新零售第一樣本
中國快消品品牌轉戰電商之路
馬云逍遙子現身盒馬鮮生,天貓新零售創造了一個全新物種
/微信群/
添加Mote Chan微信(微信號:motechenfbif),申請加入CEO、CMO、首席研發官、功能性食品、新零售、特醫、嬰幼兒、生產&供應鏈、電商、乳品、營銷、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