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1”,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來源:消費者之聲
作者:于明璐
按照國際標準,以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超過10%來界定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已經成為現今我國社會結構發展的趨勢。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統計,在2005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0.8%,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當人步入老年期(60歲以上)以后,身體機能迅速衰退,主要體現在新陳代謝變慢、抵抗力變差、感覺器官功能的下降、神經運動機能緩慢、記憶力減退等。不同于青年人和中年人,老年人的諸多消費特點是由衰老和疾病造成的生理變化引起的。老年人的生理變化,與膳食密切相關,適合老年人的營養健康食品和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能夠強健身體、延年益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不健康、不適老年人的食品和不良膳食習慣則可能危害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引發疾病。目前,在我國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的食品還比較少,根據Mintel全球食品新產品數據庫的記錄,我國在2012年2月才出現中老年食品宣稱的新產品,目前我國僅有496個中老年食品宣稱的產品問世,而產品幾乎全部集中在奶粉、豆奶粉等乳制品和芝麻糊、米粉等早餐谷物類食品,其他品類的產品幾乎沒有,在老年人食品產品市場中依然存在較大的空白,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年人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食品。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與結構變化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攀升,截止2015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5.2%。根據聯合國預測,到2025年,我國老齡化水平將達到20.8%,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而到2035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接近總人口的30%。這意味著,未來二十年,我國社會老年人口規模的變化將對消費市場帶來巨大的影響。
數據來源: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老年群體特征與食品消費需求
按照前文對老年人三個年齡段的劃分,在本文中,分別將60~69歲、70~79歲、8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命名為“初老者”、“從老者”和“高齡者”。下面將針對各群體的特征進行描述和消費需求分析。
初老者群體(60~69歲)
“初老者”是指進入老年時期最初十年的群體。“初老者”具體的生理、心理變化如下圖所示。在這一階段,“初老者”生理機能減退,特別是視力下降明顯,并面臨急、慢性病較高的患病風險。一般來說,“初老者”行動能力和思維能力尚佳。但這一人群普遍存在不服老但恐老的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初老者”由于剛進入晚年生活而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但引發男性和女性初老者負面情緒的原因存在差異。男性“初老者”的負面情緒多是由退休后感覺自己失去價值引起的;而女性“初老者”的負面情緒多來自于家庭矛盾。
基于“初老者”的生理與心理需求,適合“初老者”社交、休閑、娛樂等場合食用的健康休閑食品、茶飲類,以及有助睡眠、舒緩情緒功效的食品市場前景較好。此外,食品作為生活必需品,如果對老年人食品融入感恩、關愛、包容等文化元素,并配合營銷手段加以推廣,較為符合我國老年人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有助于家庭和睦,如腦白金在改善睡眠功效的基礎上,附加了孝敬、關愛父母的禮品定位,一經上市受到許多老年人的歡迎。
從老者群體(70~79歲)
“從老者”是指年齡在70~79歲,這一人群一般已經在心里接受了“我是老人”的事實,并也已經逐步習慣了晚年生活。與“初老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初老者”更傾向于抵抗衰老,而“從老者”已經學著適應老年的生活狀態。從生理角度來看,“從老者”的行動、消化、思維能力進一步衰退,隨著行動能力下降,外出減少,會變得喜歡安靜,怕吵鬧,對老伴和子女的情感依賴越發強烈,害怕孤寂,渴望被關心和照顧。但由于目前大多數老年人和子女并沒有一起生活,無法做到時時相伴,此時男性“從老者”則更容易懷舊,想法和行為也較難改變,容易變成不求人的“倔老頭”;而女性“從老者”則更容易悲觀敏感,怕被當作包袱和累贅。
為“從老者”設計的食品應綿軟易食、易于消化,同時應具備健康、高營養、滋補的特點,保證“從老者”在牙齒松動脫落、食量減少的情況下,也可以攝入足夠的營養。此外,應為“從老者”設計大字、便于開啟、小規格的食品包裝,開發適合“從老者”的方便食品,并發展食品配送、加工等相關便捷服務。這樣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協助“從老者”在飲食上的自理,從而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從英敏特的GNPD數據庫我們了解到,適合“從老者”的方便食品在全球范圍內共有300多種產品,絕大多數(250種左右)集中在日本,如日本的瑪魯哈日魯(Maruha Nichiro)食品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專門為沒有牙齒的老年人設計的可以直接用牙齦食用的方便食品。而我國僅有4種老年方便食品。
日本的瑪魯哈日魯(Maruha Nichiro)食品公司針對老年人設計的方便食品
另外,“從老者”的患病比例較高,特別是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應針對慢性病開發更多的特殊膳食食品,來輔助治療或者維持病情的穩定,同時也要兼顧綿軟、易消化等適合“從老者”膳食的特點。
此外,對于如惡性腫瘤等死亡率較高的疾病開發的特膳食品,應注意食品包裝、營銷方式和銷售渠道等問題,許多“從老者”并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我們也應提供便于家屬保密的食品包裝設計等,以避免部分從老者知曉自己的病情后對其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和心理負擔。
高齡者群體(80歲以上)
“高齡者”是指80歲以上的人群,“高齡者”由于身體機能的不斷衰退老化,其消費需求的性別差異越來越小。相比“從老者”,“高齡者”行動能力更為受限,甚至臥床不能自理。肌肉進一步萎縮,容易造成咀嚼吞咽困難。根據Mintel在2015年4月發布的關于老年人飲食的報告中指出,因咀嚼困難造成高齡者缺乏維生素B6、B12、葉酸、膳食纖維、鈣和鋅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隨著大腦的衰老,“高齡者”情緒波動較大,出現易怒易激動的“老小孩”行為。他們也比從前更害怕孤獨寂寞,希望子女親友時時在身邊。還有部分高齡者由于患病嚴重,容易產生悲觀心理,認為自己“老而無用”,成為“包袱和累贅”,從而自卑和抑郁,對身體造成極大地危害。
在針對“高齡者”在食品設計和開發更應兼顧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食品功能和形態方面,應考慮高營養、易咀嚼、易消化、易吸收、口味清淡的食品,特別是適合“高齡者”的果蔬類食品,對于較硬的食物,如胡蘿卜、豆類等,可以制成泥狀或糊狀。為“高齡者”設計的營養素補充類食品和保健食品,以及功能性食品和輔助治療的特膳食品,可以多考慮制成液體形態方便服用。由于“高齡者”思維、記憶能力已大不如前,所以在食品包裝方面,需用醒目的顏色、文字和實物圖片來傳達信息,便于“高齡者”認知和理解。日本Kewpie公司推出的適合“高齡者”食用的水果泥產品,所采用的色彩、字體、圖片,以及包裝背面的大字設計,更便于“高齡者”識別;而我國市場上推出的中老年核桃粉的背面信息,字體太小,老年人幾乎沒法看清楚。
日本Kewpie公司推出的適合高齡者食用的水果泥產品
我國市場上針對老年人推出的產品
另一方面,考慮“高齡者”的心理狀況,可以開發針對“高齡者”具有舒緩情緒、改善睡眠、抗抑郁等功效的功能性食品。在為“高齡者”設計的日常食品中,也可考慮在形狀、包裝等方面融入關愛、親情、吉祥、長壽等情感或文化元素,更能讓“高齡者”感受到關愛和愉悅。
老年人的健康,需要從身體和心理都給予足夠的關愛和照顧,企業產品研發不僅需要從食品的成分、口感、功效等方面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食品,也應考慮從食品形態、包裝等方面設計方便老年人食用的產品,并將情感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讓老年人在食用的同時,也能感覺到精神層面的愉悅和溫暖。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針對老年人設計的食品問世,以滿足迅速增長的老年人食品消費的市場需求。
提示:
*本文經消費者之聲(ID:xiaofeizhezhisheng)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內容合作,聯系Mote Chan(微信:motechenfbif)
/ 更多文章 /
4萬億市場待開發?老年食品何時成行業下一個風口
關于保健品,沒有比這個介紹更全面的了
/微信群/
添加Mote Chan微信(微信號:motechenfbif),申請加入CEO、CMO、首席研發官、功能性食品、特醫、嬰幼兒、生產&供應鏈、乳品、營銷、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