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FBIF,置頂公眾號!
回復數字“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
作者:陳亦欣,彭秋竹
編輯:Anna HU(微信 ID:Nana-annahu),Vicky Gan,Wilbur Zhu
4月19日,FBIF2017食品飲料創新論壇在上海虹橋元一希爾頓酒店順利舉行。來自荷蘭的Aalt Dijkhuizen博士參與了關于經濟全球化的討論。Aalt Dijkhuizen是荷蘭農業食品支柱產業聯盟主席、荷蘭瓦赫寧根大學前校長,是全球知名的意見領袖。在對話中,他提到,長期來說,全球化會繼續,電商的出現促進了全球消費。在會后,FBIF有幸對他進行專訪。
1. “黃金三角”——提高農業產出
FBIF 彭秋竹:Aalt您好,荷蘭國土面積小,人口密度高,然而荷蘭確實世界上第二大糧食和花卉出口國,那么荷蘭采用怎樣的農業模式來保證足夠的食品供給量呢?這對中國來講,有怎樣的借鑒意義?
Aalt Dijkhuizen:首先,我們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很好,這是一大好處。但是我們的土地和勞動力很貴,所以我們必須非常高產才能生存下來。也是由于這方面的壓力,我們的政府、企業和科學界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也就是“黃金三角”,這樣一步步的發展,我們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糧食和花卉出口國。我相信中國也會取得成功,但需要時間,以及黃金三角之間的合作。
FBIF 彭秋竹:食品安全問題是當下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如何能夠在保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糧食產量?
Aalt Dijkhuizen:食品安全是任何食品企業發展的前提。比如1999年歐洲的二噁英雞污染事件,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導致企業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需要用嚴格兩倍的高標準來向世界證明他們的食品安全。對于企業而言,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達到標準后才能談發展,而單單一件丑聞就會讓企業有不可挽回的損失。
FBIF 彭秋竹:當前全球環境面臨巨大壓力,而農業生產又必然帶來溫室氣體的排放,那么如何能夠打造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
Aalt Dijkhuizen:在我看來,只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那就是提高生產力。比如說,你希望一頭牛產奶越多越好,這樣你需要的牛的數量就少。現在全球有3.3億頭牛,以后人們的需求翻倍后,就需要有6.6億頭牛。但如果我們把每頭牛的產奶量提高為原來的兩倍,牛的數量就不需要增加。所以我們需要提高生產力,這樣能減少投入,從而也能減少帶來的溫室氣體和污染。怎么提高生產力呢?可以通過改善品種,提高對于病蟲害的控制,改善動物的飼料,優化加工方式等。
2. 轉基因和精準農業,我選擇后者
FBIF 彭秋竹: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變革著各個產業的發展,食品行業也不例外,如何利用數字技術來打造精準農業,從而提高糧食產量?
Aalt Dijkhuizen:智能農場技術是一步步發展的,從過去的機械化發展到現在更加智能的技術。現在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生產的步驟上放置檢測儀,比如說土壤。你可以通過大數據來獲取更多信息。對于食品加工來說,它可以為下一步加工提供好的解決方案。我相信精準農業會是接下去10年內或15年內生產上最大的變革。
FBIF 彭秋竹:大多數人對于轉基因產品持懷疑或者反對的態度,您是如何看待轉基因食品的?
Aalt Dijkhuizen:我認為信息技術、精準農業,以及在食品加工中運用的一些技術能顯著地增長農業的產量,而且也更為人們所接受。并且也能從中獲得很多信息來與顧客溝通,顧客也能從中獲取更多信息。我會選擇在信息技術、智能技術上進行更多投資。當然生物技術也能帶來很多,如果你需要的話可以用,如果不需要,還是多運用信息技術比較好。
FBIF 彭秋竹:轉基因食品在未來有可能成為常規食品嗎?
Aalt Dijkhuizen:也許。比如說可以降低病蟲害、降低損失的轉基因食品是很好的,但是其他方面的可能比較困難。不過,基因組學是個很大的變革。不同于轉基因,通過基因組學,你可以知道某個基因的作用。比如說你可以知道是基因發生的什么變化導致番茄的成熟、變色。所以當你知道了溫度、濕度等對它的影響,你可以更好地控制番茄的成熟。如果你知道了什么基因控制疾病,你就可以更好地抵抗疾病。所以,不要改變基因,而是去了解基因。我認為改變基因只是整個創新時代的一小部分。
2014年,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對荷蘭進行國事訪問。左二為荷蘭國王,右一為荷蘭王后,右二為Aalt Dijkhuizen。Aalt教授向習主席介紹荷蘭在農業食品方面取得的成功并對兩國深入合作進行了探討。
3. 打造國際合作橋梁,應對經濟下行
FBIF 彭秋竹:當下全球經濟面臨持續的下行壓力,如何通過國際合作來促進食品產業發展?
Aalt Dijkhuizen:第一,疲軟的經濟只是暫時的,并不意味著以后經濟都緩慢。第二,雖然經濟增速緩慢,但這對于食品行業來說是好事,因為食品的需求上升了。好的企業在這樣的條件下仍然可以保持發展。2014年的時候,我和習近平主席進行了會面,給他介紹了荷蘭農業的情況,荷蘭和中國也有很多合作,包括對于人員的教育、培訓,還有電子商務上的合作,目前天貓上也有我們和中國合作的旗艦店。
2013年荷蘭國王到中國進行國事訪問,Aalt教授與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商討在華業務的開展。右一為荷蘭國王,左一為Aalt Dijkhuizen。荷蘭中心B2C跨境電商項目于2015年8月在天貓上線。
食品飲料創新論壇(FBIF2017)4月19日-21日在上海虹橋元一希爾頓酒店順利召開。FBIF 2017以“全球力量,領變未來”為主題,話題涵蓋趨勢、營銷、研發及包裝。1500位左右食品業界人士出席。演講嘉賓含: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億滋中國總裁馬儒超;農夫山泉董秘周力,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金寶湯全球餅干兼點心業務部研發副總裁Craig Stephen Slavtcheff;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靖捷;三只松鼠創始人兼CEO章燎原;百威英博集團亞太區電商副總裁Martin Suter。了解更多詳情請在后臺回復“FBIF”。
/ 會后小貼士 /
訂閱后臺點擊菜單“FBIF”回顧完整議程、演講嘉賓、合作伙伴、現場活動等信息
回復”參會名錄“、“照片”、“新聞”可查看相應信息,其他關鍵詞請回復“關鍵詞”獲取
論壇速記稿、會后報告持續整理當中,盡請期待
/ 更多文章 /
零度果坊董事長孫雋:從月銷2000到突破100萬瓶,如何征服NFC果汁雪道?
三只松鼠章燎原:從10億到55億,“松鼠王國”的升級與融合
獨家|阿里巴巴副總裁靖捷:重新想象新零售下的產品創新
惠氏的電商增長秘籍:搭建自有生態圈,把握渠道與媒體創新模式下的新機會
可口可樂&寶潔營銷傳奇締造者Javier Lamelas:教你把玩創意與科技,“俘獲”終極市場
/微信群/
長按二維碼關注“FBIF食品飲料創新”,回復數字“2”申請加入CEO、營銷、研發、包裝、功能性食品、乳品、飲料、休閑食品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關注FBIF,置頂公眾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趨勢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