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Simba Events的貝拉。首先非常感謝大家熱情參與今年的FBIF & Food Show。大家看到,本次大會的主題是“放緩之下,轉型之機”。1000位參會嘉賓,可能懷著1000種期待來參與FBIF,我負責本次大會的內容,借此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們主辦這樣一個涵蓋研發,包裝,營銷,生產與供應鏈話題會議的目的,而且每個論壇都與“創新”相關。
大家知道,國家實力的比拼往往是以GDP來衡量,而企業的比拼則是以業績為標準。因此,我們常在新聞上看到很多企業設立了宏偉的業績目標,以提振投資者與市場的信心。然而,一旦業績有所下滑,立刻唱衰遍野。就像現在全球的媒體連篇累牘報道當前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
其實,我們不妨思考,除了GDP和業績之外,還有什么是更加值得我們關注的呢?大概在一個禮拜以前,我的同事給我分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日本經濟失去20年實為創新20年》。在過去,連我們學習的課本也都在說,日本因為地產泡沫的崩潰,陷入了長達20年的經濟停滯。可是這篇文章卻分析,日本正是在這20年里,資金大量流入了研發,技術等各項創新領域。失去的20年,雖然日本的經濟并沒有顯著的增長,但在幾乎各項尖端的技術領域,都牢牢地掌控著話語權。我們不妨設想,如果日本的經濟沒有經歷泡沫,會是怎樣的情景?所有人把錢投入房地產就可以收獲豐厚的回報,那還會有誰將資金投入高風險,經歷漫長時間才會有回報的創新領域?
從2015年開始,我們不管是從客戶還是從媒體里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增速放緩”。好像都在說,當前的食品業難做。可是,我們仍然看到了大量的品牌在放緩的經濟形勢中快速崛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近幾年內迅速火遍全球的Vita Coco,我們才發現,原來椰子水也可以這么好喝。其實,并不是行業面臨困境,而是創新面臨著困境。當行業景氣,連最普通的產品都能暢銷,那么沒有人會去思考怎么去創新,正是因為經濟的放緩,我們才有機會去反思差距與不足,才有更多的機會思考創新。
最近也有人預言,中國經濟將經歷類似日本的“失去的十年”。我似乎有點期望中國的經濟早點進入“失去的十年”,我們將更加關注能夠幫助我們帶來長遠增長的創新。在FBIF,很遺憾,我們沒法告訴大家,如何在明天就讓你的業績提升,但是在這里,您一定可以聽到未來。一時放緩沒有關系,一時下滑也沒有關系,只要我們自己堅信,我們是在投資未來。正是放緩之下,轉型之機!
關注食品創新
關注FBIF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