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自:快速消費品精英俱樂部
同仁堂 2015-06-16 納蘭醉天 快速消費品精英俱樂部 快速消費品同仁堂要做涼茶了,在加多寶和隔壁老王舉動一年一度撕逼大戰的時候。6月16日,本是一個很平凡的日子,但因為中國裝潢第一案開庭,吸引了全中國的目光。這時,同仁堂異常低調的宣布進軍涼茶市場。之所以說同仁堂低調,是因為同仁堂是在自己2015年3月6日才開通的同仁堂健康官博上發布的。該微博共計有粉絲8250人,發布關于涼茶的消息共計6條。
從這些微博的蛛絲馬跡看得出來同仁堂是準備向前輩致敬的。首先,微博命名,叫同仁堂健康,嗯這是致敬廣藥的,廣藥旗下的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就是經營王老吉涼茶的,這到是挺好的。兩個中國知名的藥企,都是56年公有制改革化歸國有所有,廣藥最開始叫王老吉聯合制藥廠,而同仁堂則一直是叫同仁堂,雙方現在的企業也都是與最初的創始人沒有什么關系。廣藥中沒有一個王老吉的后人在,同仁堂中樂家后人也就是在同仁堂掛個顧問的頭銜。其次,同仁堂涼茶的包裝是黃色,比較符合同仁堂御醫的身份。
有人說這是模仿加多寶的顏色,明顯不是,加多寶的金色而非黃色,同仁堂的包裝更象廣東另一款很有名的涼茶——黃振龍的包裝,有人說看同仁堂的包裝就感覺不象能做成功的,因為現在消費者的認識就是涼茶=紅罐,只有紅罐才叫涼茶,這里老納要說一說了,其實最早的涼茶標志是金葫蘆,也就是說金和黃才代表最原始的涼茶,這也就是為什么黃振龍涼茶的主打顏色為黃色;最后同仁堂目前的口號是珍材十料,平潤健康。看到這里,老納就蒙逼了。十料,這感覺有點象十花湯啊,只是現在關于同仁堂涼茶的配料表尚不得之,所以不好對比十花湯。
近些年不知為何,中國的藥企紛紛轉戰快消圈,難道是因為發改委給連鍋端了,大家不能再賣高價藥的原因了?縱觀這些年進軍快消圈的藥企,有成功的,但大部分更象是來打一壺醬油的。我們先來分析分析成功的藥企。首先我們想到的應該是云南白藥,與世界知名藥企葛蘭素史克一樣,云南白藥做的也是牙膏,同葛蘭素史克出品的舒適達(舒適達與舒客牙膏沒什么關系)一樣,云白的牙膏也定位于高端牙膏。兩家藥企一樣是定位小眾人群,這里所謂的小眾人群不是指這兩家出產的牙膏因為是高端牙膏,價格貴,所以消費人群少。這里所說的小眾人群是指兩家藥企牙膏的功效定位上。消費者對于牙膏的最大訴求是美白,其次是口氣清新,而止血、防過敏則是相當少的一部分比例。但云南白藥卻在止血這一訴求上做到一年32個億的銷量,相較云白牙膏,舒適達的銷量在8億左右,比冷酸靈略高,但支數明顯要少于冷酸靈。云白的成功在于有較好的品牌背書,幾乎在消費者眼里云白就是止血的代名詞,所以云白的牙膏一上市就引起巨大轟動,上市第一年銷量就已經超過2億元。而舒適達雖然有葛蘭素史克做后臺,也是世界第一抗敏感品牌,但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完全不知道舒適達是個什么鬼東西,就象我們不知道葛蘭素史克另一款飲料葡萄適是做什么的一樣。這說明藥企想最快進軍快消圈,又使用自己本身的品牌效應時,必須要很好的結合自身背書一樣,可一旦自己企業的品牌背書與產品無很好的結合點,那么對于產品來說只是負作用。比如修正牙膏、三精雙黃連牙膏等,這兩個企業也都是藥企中鼎鼎大名的品牌,可是修正的藥是賣什么的?修正是良心藥,放心藥,皮鞋藥,完成與牙膏扯不上半毛錢關系,同樣三精雙黃連主要是治感冒的,總不能告訴消費者用我的牙膏刷牙不感冒吧。這也就是為什么這兩家有著土豪背景的牙膏銷量還不及定位早晚護理的舒客的銷量。要知道舒客的創始人背景是藍月亮的日化系,遠不如藥企的背景來的那么有說服力,但是別人通過良好的品牌定位,大量的口碑宣傳,做為后起的企業,卻闖出一片名堂。
再有一個比較成功的企業是江中制藥推出的猴菇餅干,江中制藥在選定借自己藥企的背書時,首先讓消費者想到的也是這家企業最知名的賣點——治胃,江中幾年如一日的主打產品是江中健胃消食片,幾乎消費者在聽到江中的時候想到的首先是這個產品應該是與胃有關的,所以江中出的第一款快消餅干就是猴菇餅干,猴菇本身就有養胃的效果,再配合江中制藥的良好背書,很快就把這一功能性餅干打出一片天地。要知道,現在餅干市場更多強調美味、休閑時,江中猴菇很好的借鑒功能性飲料概念,推出功能性餅干,并成功抓住送禮送禮市場,才很好的有了猴菇餅干。在通過猴菇餅干試水功能性休閑食品市場后,江中又在今年試水功能性飲料市場,一口氣推出兩款產品,猴菇飲料主打養胃,藍枸飲料主打養眼。老納對于這兩款飲料不太看好,主要是推出的產品太急,一下同時推薦兩款產品,無疑給業務加大了基本操作的難度,尤其是藍枸,定位更小眾的養眼人群,最主要是現代人養眼更愿意相信滴眼液,而不是飲料,功能性飲料不能包治百病,最主要的是治眼這一塊并不是江中的強項,他的背書無法給藍枸提供支撐。同樣做飲料不成功的藥企最知名的莫過于太極集團了。
這些成功殺入快消圈的藥企,它們推出的產品都是很好的利用自己的背書。那么同仁堂的背書是什么?北方的百年藥企,甚至更高大上的是自己的御醫身份,更這些對于涼茶市場有什么用呢?畢竟涼茶這產品是南方甚至可以說是廣東、浙江、福建、廣西這些濕氣重的地方特有產品。所以你讓消費者如何去相信同仁堂能有什么配置涼茶的秘方?大家想起同仁堂,首先第一是中成藥,第二是丸藥,想來想去都沒什么能跟涼茶預防上火、祛濕祛毒這些功效有關。尤其現在涼茶企業都在克意回避藥物這一說法,因為大家覺得是藥三分毒,所以涼茶企業更多的是強調植物功能性飲料。
同仁堂涼茶的口號是珍材十料,平潤健康。嗯,很好,很好的脫離了涼茶最基本的功效——預防上火。看著十料是比目前涼茶的三花三草一葉(金銀花菊花雞蛋花甘草仙草夏枯草布渣葉)多了三味材料,但這三味珍材能對消費者有多大印象,前面的十藥湯已經倒下了,別人也是十味材料,只不過是沒有藥企的背景。再看平潤健康,強調的是產品的口感和功效,一段廣告給消費者太多的信息,那基本就等于沒有信息。功能性飲料強調的是給消費者第一直奔主題的效果,消費者需要什么,或者可以調動消費者潛意識的產品才是好產品。比如加王就是預防上火,紅牛東鵬就是補充能量,脈動是讓找不到狀態讓你找回狀態。沒有哪個功能性飲料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還在強調健康。娃哈哈當年的金銀花涼茶在廣告語中就打出口號說:不含夏枯草。要知道在2009年,因為某些不良媒體炒作,幾乎夏枯草就等于不健康了,娃哈哈的口號就是告訴消費者我比傳統兩大涼茶企業健康,可是結果呢?那是死的一個慘啊。不要說因為你有藥企的背景身份,人家娃哈哈怎么也是做了十幾年飲料,抄了多少成功經驗;不要說因為你有錢所以任性,人家宗慶后也是中國首富。
藥企獨有的OTC渠道確實是為產品的銷售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渠道,但快消品貢獻主要銷量的渠道必然還是傳統的賣場、流通、特渠等,藥店只是輔助性渠道。云白在大賣藥、社區店、日化店賣的銷量遠超它的藥店渠道,猴菇的批發渠道、大賣場渠道、禮品渠道也是遠超它的藥店渠道。當然了所有的渠道都是可以建立的,只是涼茶地域性是一道無法跨越的屏障。北方市場幾乎可以說是涼茶的墳場,加多寶、王老吉總部都已經搬到北京,但他們在北方市場的銷售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么同仁堂想建立市場就需要去打開南方涼茶主戰場,同仁堂就要舍棄自己在北方市場響當當的名氣,從黃袍加身的天子,變成落魄王孫,同仁堂愿意嘛?同仁堂涼茶總部會選擇搬到廣東嘛?這些年黃振龍這個廣東涼茶的地頭蛇,依然沒有走出廣東,沒有走出店鋪模式,同仁堂能走近廣東,走得出他店鋪模式嘛?
快消快消強調的更多是速度、執行力、取舍,未來同仁堂是不是也象恒大一樣開始大面積挖快消甚至是挖加多寶和王老吉的墻角呢?是不是也象恒大那樣用地產的人制約快消的人呢?一切不得而知,目前老納只能是通過網上僅有的線索進行一番推論。有人說涼茶已經形成壟斷局面,所以同仁堂必死,老納不這樣認為,牙膏、休閑食品的競爭是遠比涼茶競爭壓力大多了,但還是有云白、江中這樣的成功案例。老納所擔心的更多是同仁堂的定位、操作思路,若同仁堂也選擇用藥企的人去管理快消的人,那幾乎就可以審判死刑了。若同仁堂象娃哈哈那樣,打一槍換個地方,老納也勸同仁堂別進來了,還是省點錢,做些其它的吧。最后,涼茶市場歡迎同仁堂來攪局,我們也拭目以待,看同仁堂在快消品市場掀起波瀾。
非常好用的在線圖文編輯工具,歡迎將135推薦給您的朋友,將他/她從痛苦的編輯中解脫出來。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9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