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植物基、清潔飲食…誰才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頭號因素?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來源:Nutraceuticals World

    編譯:Kevin

    作者:橋幫主

    2019年,IFIC基金會連續第14年對美國消費者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對食品和食品購買決定的看法、信仰和行為。

    01

    可持續發展依舊“持續”

    之前的食品和健康調查詢問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看法,他們對這一概念的解釋各不相同。今年的調查則更加具體,詢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么,以了解一種產品是否具有環境可持續性。

    每年的調查都會確定影響食品和飲料購買的主要因素。每一項調查都顯示,“口味”是最重要的,2019年這一趨勢還將繼續。86%的消費者認為口味很重要,而2018年這一比例為81%。其他因素如價格(68%)、健康(62%)和方便(57%)保持穩定。多年來,可持續性作為購買驅動因素的比例在中到高30個百分點之間,但2019年對環境可持續性的細化導致這一比例下降到27%,這表明消費者在可持續性方面考慮的可能不僅僅是環境。

    影響美消費者食品和飲料購買的主要因素

    數據來源:IFIC

    不管對購買決定的影響如何,超過半數(54%)的消費者表示,他們購買的產品至少要以環保可持續的方式生產,這一點多少有些重要。在這54%的消費者中,許多會尋找特定的標簽或屬性來評估他們是否相信產品的環境可持續:51%認為本地生產的產品環境可持續,其次是產品貼上可持續生產的標簽(47%),標記為非轉基因/不是生物工程的(47%)、貼上有機標簽(44%),有可回收包裝的(41%),以及有最小包裝的(35%)。

    支持環保的美消費者眼中的環境可持續因素

    數據來源:IFIC

    IFIC基金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Joseph Clayton透露,IFIC基金會近年來一直在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越來越多的方面,這些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基于價值的食品決策——有時與既定的科學共識相左——在消費食品購買中繼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與此同時,消費者很難認識到環境可持續食品。雖然與口味、價格、健康和方便相比,環境可持續性是一個較低的購買驅動力,但63%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很難知道自己所選擇的食物是否具有環境可持續性,這或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它的低購買驅動力。在這一群體中,近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如果環境可持續性更容易了解,那么它將對他們的選擇產生更大的影響。

    02

    飲食趨勢:植物基&清潔飲食

    可持續性并不是唯一一個對不同人有不同含義的術語。即使是像“植物基”這樣看似簡單的詞也要經過解釋。大約四分之三(73%)的人表示聽說過植物基飲食,大約一半(51%)的人有興趣進一步了解植物基飲食。在過去一年嘗試過更多飲食的消費者比那些在過去一年沒有嘗試過太多飲食的消費者更有可能聽說過植物性飲食(82% VS 68%)。

    但消費者對他們所認為的植物性飲食有不同的看法。大約三分之一(32%)的人表示,植物基飲食就是素食主義,不吃任何動物制品,包括雞蛋和奶制品。30%的人則將其定義為一種飲食,強調來自植物的最低加工食品,限制食用動物肉、蛋和乳制品。另有20%的人認為這是一種不含動物肉的素食,8%的人認為這是一種盡量多吃水果和蔬菜的飲食,但不限制食用動物肉、雞蛋和奶制品。

    動物產品是比植物更受歡迎的蛋白質來源,52%的受訪者透露他們每天至少吃一次動物蛋白,而34%的人表示他們吃植物蛋白——但這種趨勢可能正在轉變。在過去的一年里,24%的消費者報告說他們吃了比前一年更多的植物蛋白,而只有12%表示他們吃了更多的動物蛋白。

    同樣在飲食這個話題上,沒有什么流行語比“清潔飲食”更時髦了。2019年食品與健康調查增加了清潔飲食作為回答消費者在過去一年是否遵循特定飲食或飲食模式的選項。今年,38%的人回答“是”,略高于2018年的36%。

    事實上,清潔飲食是最被廣泛引用的飲食模式,占10%;其次是間歇性禁食,占9%,然后是無谷蛋白和低碳水化合物,都占6%。嘗試生酮或高脂肪飲食的人群比例翻了一番(2019年為6%,2018年為3%),而嘗試舊石器飲食(paleo)和Whole30飲食的人群比例明顯下降,前者從2018年的7%下降到2019年的3%,后者從5%下降到2%。

    注:作為近兩年才興起的飲食方式,Whole 30飲食指的是30天內不食用任何添加糖類(包括蜂蜜)、酒精(包括烹飪用酒)、谷物(包括以麥麩、淀粉等形式的小麥、玉米和大米加入到食物中)、豆類(各種豆類,敖闊花生,以及醬油和豆腐)、奶制品、卡拉膠味精或亞硝酸鹽的食物,用符合條件的原料自制的“美食”(如橄欖油炸薯片)。

    國使用最廣泛的飲食模式

    數據來源:IFIC

    IFIC基金會負責研究和伙伴關系的副總裁Alexandra lewin – zwerding表示,雖然有些飲食比其它飲食更時尚或更健康,但很明顯,相當一部分消費者至少在采用多種飲食。消費者正在繼續尋找符合他們個人價值觀的飲食,同時也加入了其他有類似習慣的人的行列。

    03

    年輕人更能理解特定概念

    消費者對一些重要的食品和營養術語缺乏認識和理解,比如只有大約四分之一(23%)的消費者了解“營養密度”,這是指營養成分更高、熱量更少的食物。58%的人甚至從未聽說過這個詞。總的來說,年輕消費者對營養密度的理解和意識要比年長消費者強得多——18-34歲人群中有34%的人能理解,而65歲及以上人群中只有9%的人能理解。

    美消費者對營養密度的認知

    數據來源:IFIC

    “再生農業”(增加生物多樣性和改善生態系統的農業系統)是另一個不太熟悉的術語:不到四分之一(22%)的消費者聽說過它,但超過一半(55%)的人有興趣了解更多。與營養密度相似,年輕人對再生農業的意識比老年人更強——18-24歲的年輕人中有34%聽說過這個詞,而65歲以上的人中有13%聽說過。

    美消費者對再生農業的認知

    數據來源:IFIC

    04

    信任品牌&熟悉原料

    2019年的調查詢問了消費者影響其食品和飲料購買的兩個新因素——對品牌的信任和對產品成分的認可。結果表明,這兩個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購買行為。對品牌的信任對30%的消費者的購買決定有很大的影響(70%的人表示至少有一些影響),僅略低于32%的價格影響力(68%的人表示價格至少有一些影響)。有趣的是,65歲及以上的消費者(85%)對品牌的信任程度遠高于年輕消費者(66%)。與此同時,近三分之二(63%)的消費者表示,認識到產品中的成分至少對他們的購買決定有一定影響。

    品牌、價格、產品成分對美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影響

    數據來源:IFIC

    該調查結果來源于2019年3月22日至4月9日對1012名年齡在18歲至80歲之間的美國人進行的在線調查。如2018年《當前人口調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所示,對調查結果進行衡量,以確保它們能反映美國人口。具體來說,他們是按年齡、教育程度、性別、種族和地區進行衡量的。這項調查是由格林沃爾德聯合公司(Greenwald & Associates)利用Dynata的消費者小組(前身為ResearchNow)進行的。

    提示:

    *本文植提橋大健康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全球創新食品產品手冊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4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冰淇淋、方便面、新零售、保健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43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6月10日 23:33
    下一篇 2019年6月11日 07: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