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家購物中心即將落地!它打的什么算盤?

    當餐飲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買飯生意”,傳統的零售商們也在考慮如何突圍自己的商業模式。當所有人都在潛心埋頭深耕“核心單品”的時候,巨頭們如今想的則是深耕“品牌”而不僅是產品。當一個品牌在一個人群中從“品類代名詞”升華變成“品質信任狀”時,它就開始了野蠻擴張…

    ——宋

    “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曾說‘與饑腸轆轆的人是做不了生意的’,在這一信條的驅使下,宜家或多或少有些偶然地成為了餐飲行業的巨頭。現在,‘去宜家吃飯順便逛逛’比‘去宜家逛逛順便吃飯’的人還多。近年來,宜家餐飲業務營收可觀,穩占集團的5%。”(摘自宜家官網)

    去年“宜家成為全球第六大餐飲集團”的消息一經其官網放出,就引發熱議,就像那個“麥當勞實際上是靠房地產掙錢”的熱帖一樣,人們“恍然大悟”發現了這個被家具“耽誤”的餐飲巨頭
    自帶巨量客流的宜家,門店多位于鬧市之外的區域,周圍餐飲門店并不算密集,彎彎繞繞的商場動線經常讓人花費數小時,坐下來歇歇腳補充體力成為必然選擇。
    同樣彎彎繞繞、讓人不拿滿一盤子食物都不好意思出去的餐飲區,以及買單前自然而然會去來一杯的咖啡區,很容易將顧客一網打盡。
    就餐區域則開闊亮堂,三代同堂、舒適卡座、一人獨坐還是兒童活動區,能夠滿足絕大多數客群的需求。
    知名的低價誘客冰淇淋與熱狗,捍衛瑞典血統的三文魚和肉丸,以及不斷添加的本土化味道,也同樣體現了菜單的老道布局。
    宜家購物中心即將落地!它打的什么算盤?
    2018年宜家147億的中國市場營收,其中餐飲就貢獻了10%;2019年這個總數是157億,可以想見餐飲在其中依舊兇猛。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數據,會發現,一邊是從2012年開始踩下油門的開店速度(從最初8年只開兩家店,到平均每年2.6家店),一邊卻是潛在的危機,2018年銷售額同比增長9.3%,是自2011年起首次增速降至個位數,而在全球走勢看,2016年后凈利潤和凈利潤增長率就開始有不少的下滑。
    在地圖上看,宜家多位于鬧市之外的立交橋等,曾經“遺世獨立”、天然引流的王牌目的地,也面臨著各個新商圈、新去處的競爭;同時周遭也開始布局其他商場試圖“蹭流量”式地分一杯羹。
    據贏商大數據顯示,北京四元橋店、上海徐匯店等宜家“王牌”門店周圍已經都有十數個購物中心出現,還有十余家宜家被紅星美凱龍等建材家裝類賣場包圍。
    根據世邦魏理仕《中國購物中心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在全國17個大中城市中,5個新購物中心里就至少有一個是零售商開發的,比如蘇寧、家樂福、沃爾瑪,一邊運營自己的門店、一邊當房東收租,似乎真的是個不錯的生意。線下危機四伏,線上同樣如此,在全民網購的時代,開著車去看家具、訂家具甚至搬家具顯得越來越“辛苦”。
    宜家購物中心即將落地!它打的什么算盤?
    于是我們看到近兩年宜家在全球范圍內開始了被譽為“雖遲但到”的激情調整。我們僅僅從餐飲方面切入來看:
    2019年6月6日,宜家在東京原宿的城市門店,藏在了一座新的商業體內,以使用場景來作為銷售分區,一樓設有瑞典便利店和咖啡面包房,二樓設有銷售門店限定產品的輕食店;
    2019年6月20號,宜家選擇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門店測試食品外送服務,消費者能在家中叫到沙拉、三文魚、牛排等經典款;
    2019年8月28日,宜家廣州新天河商場店正式營業,內有全國首個宜家咖啡館,而且位于宜家一樓的顯眼位置,落地窗戶直接沿街;
    宜家購物中心即將落地!它打的什么算盤?
    2019年9月10日,國內首個“宜家烘焙工坊”正式落戶宜家上海徐匯店,原來一樓餐廳和咖啡館的位置被改造成了更加精致的餐飲門店,招牌的木馬圖案出現在杯子上,開放式吧臺提供7款飲品、各類甜品和一些簡單的輕食;
    宜家購物中心即將落地!它打的什么算盤?
    2020年7月28日,宜家在中國的首個城市店(IKEA City)在上海靜安寺開業,一樓出現了國內首個“宜家輕食集”,除了經典的咖啡和甜品,還有該門店限定的創意菜品,比如肉丸意面熱狗、三文魚熱狗等。
    宜家購物中心即將落地!它打的什么算盤?
    從“家居賣場”到“購物中心”,宜家對外部餐飲日漸開放胸懷
    國慶節我回了趟老家福州,這里的宜家也在熱火朝天的開工,正式營業之前,他們在市區開了一家小小的體驗店,為口碑提前預熱。
    而那個位于城市東邊的超過60畝的大工地,即將誕生的是一個“綜合體項目”。
    從各家媒體的新聞稿來看,可以說是“各執一詞”,2018年10月開工儀式上的石碑寫的是“宜家家居商場”,有媒體用的是“宜家福州商業廣場”這個定義;有疑似項目介紹的pdf里用的是“薈聚”的圖片;有說法提到了地下兩層、地上三層的“綜合體”。
    到底開的是什么店?我們還是先“宜家購物中心”開始說。
    實際上,“宜家購物中心”的官方名稱,是英特宜家購物中心集團(Ingka Centres,以下簡稱“英特宜家”),和宜家家居同屬于Ingka Group旗下。截至2019年8月,“英特宜家”在全球擁有45家門店,共400萬平米的經營空間每年迎來送往4.8億人次的顧客。
    宜家購物中心即將落地!它打的什么算盤?
    這個購物中心發下的宏愿,是“重新發明聚會空間”,在商業地場領域,“聚會空間”不是一個新名詞,但卻依舊是個熱詞,因此“英特宜家”希望脫離傳統購物中心和“零售公園”的概念,用自己的方式創造一個不僅能讓消費者滿足需求,更能“成長、學習、聯結、相遇和享樂”的地方。
    “英特宜家”其實有點“刻意”地與宜家家具保持一定距離,在不同國家甚至有不同的名字,俄羅斯的MEGA、葡萄牙的MAR、德國的LUV、而中國則是LIVAT(“薈聚”)。
    不管叫什么名字,現在的每個“英特宜家”里都會配有宜家家居,這算是它的一個“王牌商戶”。其實早在1973年,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就已經在家具店旁邊配置了購物中心,為的是促成更多的異業合作,以及為家居賣場帶來更加持續、穩定的客流。
    沒想到生意越做越大,原有的輔助角色太過屈才,這才在2001年獨立出了“英特宜家”來專門管理購物中心業務。根據“英特宜家”對于歐洲門店的調研,購物中心可以為其中的家居賣場帶來18%的銷售額增長。
    宜家購物中心即將落地!它打的什么算盤?
    隨著宜家家居賣場本身越來越想以不同的方式滲入城市和居民家中,“英特宜家”也同樣要跟住大趨勢,在海外門店開始增加餐飲和其他休閑商戶的比例,希望把越來越沉迷網購的消費者拉回線下,在路透社的采訪中,“英特宜家”董事總經理Gerard Groener表示,零售、餐飲、健康、教育、以及節慶等線下活動,會大量加入到空間里。
    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讓擁擠不堪的商業地產大盤稍微“冷卻”了一下,一些品牌的出局,給財大氣粗的宜家更多施展空間。
    今年年初“英特宜家”在倫敦首次拿下了一個現成的購物中心(以往都自己蓋或者徹底改造),店里可沒有宜家,預計明年春天正式營業;而在美國,布局也在高速進行中,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芝加哥等大城市,宜家盯上了例如舊郵局大樓等物業。
    在宜家家居進入中國后10年,“英特宜家”也開始計劃進入中國市場,經歷了六年的籌備,2014年6月第一家“薈聚”在無錫開業。
    和歐洲的開發思路類似,它想要成為“非都市級購物中心”地段的“都市級購物中心”,選址依舊是郊區地帶,交通通達性強,有著巨大的停車場,吸引多元品牌入駐,爭取一站式滿足消費者所有購物需求。
    一年多的運營之后,根據中國團隊提供的數據,有車族的購物積極性更強、客單價更高,他們的購買力是周邊散步前來顧客的7-8倍,因而中國“英特宜家”可以更自信地將自己的目標定位 “具有國際標準的超區域性購物中心”,和“家庭、朋友聚會休閑娛樂的最佳場所。”
    建筑設計思路也和歐洲同步,開闊的中庭,巨大的天頂采光,寬敞的公共空間和過道,還有2米左右縮進的“退臺式”設計,讓站在各個位置的顧客都能擁有超大空間視角。
    樓層矮而面積大,但每隔幾米就設置小憩處,各層都有垂直動線讓顧客直達中心,“∞”形的交錯環形動線和用顏色區分的整體分區,讓消費者在充分探索的同時不容易迷失轉向。
    “薈聚”的宣傳資料中提到“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方,一家人在一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而孩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這樣的品牌價值觀,這個家庭導向型商場在這方面投入巨大,一家“薈聚”內都設置了多個家庭室,室內有衛生間、哺乳區、清潔區等多功能分區;還有為4-10歲兒童設計的“薈聚寶貝”兒童托管中心,配備專業工作人員,照顧兒童,解放家長;商場里能租賃嬰兒車、喂奶器等用品,甚至免費提供尿不濕。
    和歐洲購物中心8-10%的餐飲商戶比例相比,中國“英特宜家”的餐飲比例提升到了大約20%左右,這也給本土餐飲商家以更多機會。
    比如北京“薈聚”就吸引了星巴克、外婆家、哈根達斯、西貝、小輝哥、金鼎軒、云海肴、峨眉酒家等知名品牌。作為南三環的地標性購物中心,很多品牌借此第一次深入到了這個區域。
    雖然中國市場有較多因地制宜的調整,但“英特宜家”從歐洲反哺中國的一個重要經驗是“平衡客流量”的商戶落位原則。
    根據“英特宜家”提供的數據,在無錫和北京的“薈聚”,商戶實際落位與計劃吻合度高達90%,通達性極強的動線設計讓商場多出不少“黃金位置”,方便招商方綜合布局。
    在疫情前,和歐洲購物中心4%左右的空置率相比,想進“薈聚”的商戶經常要排隊等位……而在疫情后,“薈聚”的復蘇速度也非常驚人,今年1-4月,北京和無錫的客流量已經分別達到2019年總量的67%和81%。
    中國市場的表現早就引起了總部注意,2015年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英特宜家”負責人John Tegner就已經透露,在未來5-7年內,會將中國和俄羅斯市場作為投資重點,注入30億歐元用于建設更多購物中心。
    而時任“英特宜家”中國區總裁的丁暉也曾經在采訪中表示,希望從2020年開始,每年加一座“薈聚”。
    “薈聚”的第二波建設熱潮,包括了西安、長沙和上海的綜合體。
    在長沙,“薈聚”將會連帶幾百套小面積SOHO公寓,商住兩用,宜家天然的優勢為其配置了精品硬裝+部分軟裝;上海虹橋附近的項目則創下了宜家全球范圍內單體投資項目記錄,購物中心面積幾乎是宜家家居賣場的4倍。
    而現有的“薈聚”也在進行緊鑼密鼓的調整,2019年北京“薈聚”的諸多租戶五年約滿,迎來一波調整,尤其是兒童、餐飲方面的升級;同樣武漢“薈聚”也在提升非零售購物的商戶占比和服務類租戶占比,商場里已經出現了口腔醫院和英語學校。
    在與《財經》的采訪中,“英特宜家”透露過再下一步的計劃,和進入鬧市區的“小宜家”相類似,“薈聚”也正在開發“小薈聚”,家居旁邊放上更少、更精的餐飲配套,打造值得前往排隊打卡的迷你版“聚會體驗中心”。

    海底撈副牌背后,藏著這個千億巨鱷的“接班人”!

    巴奴之邀,海底撈“輸”在沒有“話語體系”…

    七年時間,四個品牌,開一個火一個,怎么做到的?

    單品有活性,品牌有韌性,這三家企業一直沒掉隊

    單店月入30萬,10平米小店如何連鎖得又快又穩?
    “雙節”來襲,餐飲人能抓住這次“報復性消費”的機會嗎?
    外賣這張牌不會打,餐飲這盤局你恐怕要輸
    顧客吃膩了,你的餐廳到底要不要增加新菜?怎么加?

    后疫情時代,誰是下一個外賣爆單王?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APP,解鎖更多餐飲好課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16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13日 22:59
    下一篇 2020年10月14日 0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