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 12 月 13 日在億歐峰會上的公開演講中談到:國內其他的大型互聯網公司在國外都能找到對標,為什么新美大在國外找不到相應的對標?
以下是演講的節選:
我們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一件事情,看 A (純線上)這個行業里面今天領軍企業是騰訊,騰訊跟美國的 A (純線上)領軍企業是誰?是臉書(facebook)。谷歌跟百度對標。我們今天看到騰訊跟臉書市值基本相當。我們看 B1 (電商)這個領軍企業是阿里,阿里對應是亞馬遜,這兩家企業市場值基本相當。我們看 B2 (O2O)這個領軍企業跟美國企業的對標關系?美團點評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個最大的困擾就是所有的投資人尤其是來自于美國投資人發現美團點評在美國很難找到一個比較像樣的對標企業。
難道國外就沒有一家規模像樣的外賣平臺?
其實國外的外賣平臺也有很多,而且有不少平臺的成立時間比美團和餓了么要早的多,下面介紹一下國外規模最大的幾家外賣平臺:
Grubhub:美國最大的在線移動外賣平臺,從2004年成立至今,經歷了若干次投資、并購最終上市,Grubhub目前已經覆蓋了美國600多個城市和5.5萬家餐廳。日活躍用戶在30萬左右
(而根據統計報告,第二季度餓了么的日活用戶達到347萬,也就是說Grubhub只有美團或者餓了么的零頭)
DeliveryHero(外賣超人–在中國已撤站):成立于2011年。Delivery Hero主要在全球50多個高密度城市地區運營自己的外賣服務,該公司與34個國家的20多萬家餐館合作,市場占有率和訂單數量都非常高。每個月處理1200萬個外賣訂單。但也達不到餓了么與美團一天的訂單數量。
……
還有很多很多小平臺,就不一一展開了。由此可見國外確實沒有一家可以媲美餓了么與美團的外賣平臺,為什么國外與國內的外賣市場差距如此明顯呢?
主要是有以下五個原因:
1勞動力成本
國外的人力,配送員的成本是很高的,同樣一份快餐自己到店里買可能比較便宜,但如果牽扯到配送服務你至少得多掏一倍的價格,更別說下雨天等惡劣天氣了!小費都夠你吃一壺的
所以只有在中國才能享受到既快捷又便宜的外賣服務,但是作為用戶大部分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搶個代金券花10塊錢就能點一份外賣,有時下雨天遲了十分鐘,有的用戶還會惡狠狠在后臺給差評
2人口密度
中國城市化進程已經過半,中國城市人口的數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
中國在商圈、居民區單位面積的人口(人口密度)要遠遠高于美國等發達國家,
人口密度大對于外賣行業有三個好處:
一是規模經濟可以使得各項供應鏈的成本盡可能的壓低,
二是人口集中導致配送效率、配送速度也遠遠高于人口稀疏的地方。
三是人口扎推也導致餐廳扎推,產品庫sku較為豐富
在國外的大城市,更多的人不會居住在核心城區,一大片區域可能也就只有幾十戶人家,餐廳數量更是少的可憐,所以中國的人口扎堆是外賣發展的有利土壤
3飲食文化(產品SKU數量太少)
大家知道,歐美國家(除了法國)飲食文化是很單調的,人們日常吃來吃去也就那幾種食物,漢堡、薯條、披薩、薩拉等,飲食的多樣性不夠豐富,
前段時間老外對于emoji表情包里漢堡中芝士的放法,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在歪果仁的眼中,漢堡的芝士片放在肉餅上面和放在下面可能是兩道不同的菜!
飲食的過于單調就直接決定了用戶的選擇很簡單
而在中國光是快餐的品類數就能達到成百上千,更別說其他品類了。用戶一年365天換著吃也不會重樣,豐富的產品sku給了用戶充分的選擇空間,這也是用戶選擇線上點餐的一個重要因素:希望更多選擇
4線上支付
由于中國線上支付的全民滲透率已經將近70%,做無論電商、外賣、滴滴打車,用戶都能夠非常便捷的完成支付環節,而在國外很多用戶還處于最原始的付現和刷卡環節,相比中國來說便捷度不高。
5資本的催熟
最關鍵的一點,在中國O2O興起的那幾年里,很多資本也瘋狂的參與到其中,不斷的燒錢補貼用戶,迅速催熟了外賣市場,培養了用戶和商家的使用習慣。
而國外的資本市場卻相對理性,對于通過燒錢培養用戶習慣的做法更是不屑一顧,從前兩年外賣超人退出中國市場還是可以看出這一點的。
截止目前,餓了么融資總額達到23.4億美元,美團累計融資總額達到近百億美元。國外同行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往期文章:
滿減設置技巧(一)
如何提高轉化率(一)
詳解外賣平臺流量入口
提高流量–搜索優化
搜索優化–搜索下拉列表
微信運營,獲取更多用戶留存
外賣店鋪如何玩轉團餐?
外賣·賺錢·干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