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9日 No.785
1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啥意思呢?
說孟之反出兵打仗,沒打贏敵人,全軍撤退。在退敗的時候,他留下來殿后,掩護全軍。
等到全軍都進了城門,他快到城門的時候,用鞭子打自己的馬,一邊跑,一邊說“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馬跑不快啊”。
2
打仗的時候,排頭兵是最危險的。
進攻的時候,排頭兵是沖鋒陷陣的,這里是最危險的。一旦形勢不對,需要撤退,那邊鳴金收兵,排頭就變成了隊尾,這就意味著,撤退時背后就是追兵。
你看,是不是兩頭都不落好?
而孟之反不但能夠在隊尾殿后,保護部隊,在回到城里的時候,并沒有顯擺他的功勞,反而還說不是自己愿意殿后,只不過是因為馬太慢了。
這樣的人,你喜歡嗎?
如果這種人是你的下屬,同事,上司,你覺得好不好?
肯定好了,對吧。
畢竟,在現實中,我們見過太多的“搶功甩鍋”的人了。
3
我們都喜歡這樣的人,也都希望身邊有這樣的人,似乎人人都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
那么為什么,還有那么多這樣的事情出現呢?
我曾做過一個調查,似乎找到了一點答案。
“對物九毛九,對人一塊一”
這句話,相信你聽過,甚至也很認可吧。
在買東西的時候,比如這個東西標價1塊錢,那么我砍價到九毛九,這個東西的價值是不會有改變的,因為這個東西已經被制造出來了。
在買服務的時候,比如這個服務標價1塊錢,那么就要給到一塊一,給與超出標價,讓提供服務的人更愿意為你好好服務。
那如果給人九毛九,會怎樣呢?
人家本來要1塊,你非要砍價,勉為其難給你讓了一分錢,但搞的這個人心情很不好,那么給你帶來的服務,就會打折扣,而這個折扣,很可能是會低于,甚至大幅低于九毛九的。
你看,這么算下來,是不是對人九毛九很虧,對人一塊一才是劃算的?
4
請你再回憶一下,你提供給別人服務的時候,別人砍價之后,你的狀態如何,九毛九的狀態,與一塊一的狀態,是不是區別很大?是不是被砍價后,提供的服務比標準要低?
再想想,自己應該拿1塊,最終卻拿不到一塊的時候,特別不爽?
不爽就對了。
我給不少人都聊過這個理念,大多數人都表示,對對對,的確是這樣子的,你看我之前的經歷XXXX,就是這樣(此處省去好幾千字)
總之,就是覺得,這句話真說到心窩窩里面了。
5
那么問題來了,時至今日,我們見到的“對人一塊一”的事情,并不多啊。
為啥一個道理,大家都認可,但現狀沒改變?
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這個問題,最根本的答案,是大家都覺得“我應該是那個拿一塊,甚至一塊一的人”。
但,卻沒琢磨過,“我應該去做那個給人一塊一的人。”
不信,你看看,你看看那些點頭認可這個道理的人,他們出門辦事的時候,對人是不是一塊一?
當你問他們為什么不這么做的時候,他們會尋找非常多的理由與借口,來為自己推脫。
比如說,我不是老板,我也不是有錢人,我沒有這個習慣等等。
所以說,圣人之道,之所以無法推及天下,最大的問題,不是圣人之道有問題,而是人們都拿著圣人的標準,去量別人。
就像批判性思維一樣。
真正的批判性思維,是對自己的思維與行為進行批判,而不是整天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別人。
6
如果你喜歡孟之反那樣的人,如果你喜歡對人一塊一的人,那么最簡單的,從自己開始做,哪怕只前進了一點點,你也距離那樣的人更近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