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老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這就肯定了調味品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這其中四川調味品又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據中國調味品協會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國調味品行業總產值已達3570億,總產量超2160萬噸。據預測,中國調味品市場的終端消費規模到2023年將超過6000億,增長率在8.2%。而目前四川調味品整體銷量排名全國第3,年營業收入近400億元,占全國總營業額的11.2%,并按年均10%以上的速度遞增。但2019年百強統計中的調味品上市企業共有15家(含新三板):海天味業、中炬高新、恒順醋業、加加食品、佳隆股份、安記食品、老恒和釀造、百味佳食品、千禾味業、涪陵榨菜、天味食品等,川調企業僅天味和千禾兩家。不管是調味品行業產量前三,還是銷售收入前三,品牌知名度前三,川調企業都無緣其中,這是為何?調味品與白酒產業具備類似的特征,它是典型具有“中國特色”的稀缺的消費品賽道。由于飲食習慣的根深蒂固,國內調味品企業憑借產地優勢和品牌積淀形成強大的護城河,外資企業很難這一塊涉足,同樣縮小范圍看,四川調味品市場,就是縮小版的中國調味品,外地企業很難擴區域的有所發揮,這既是優勢又是劣勢,強大的護城河包括四川調味品企業,形成生長沃土,同時又限制了四川調味品企業的發展。
不過近來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市場的變化,區域性壁壘逐漸在減弱。最新的2019年三季度調味品企業的同比增長率上,千禾味業、天味食品增長率遠超大部分調味品企業。
就是說,目前四川調味品的發展現狀就是:產品覆蓋全面,種類齊全,企業眾多,但大企業,全國性龍頭企業卻屈指可數。不過,近幾年隨著四川調味品的認可度、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提升,四川調味品產業正在快速增長,做大做強。
全省有上萬種調味產品,涵蓋醬油、食醋、豆瓣、復合調味料等各種門類,產品體系齊全。在全國知名品牌排名中,四川占就有12席,擁有千禾、天味、丹丹、旺豐、豪吉、保寧醋等國內知名品牌;擁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調味品11個。
也正是因為這樣,川調產品品類齊全,知名品牌眾多,消費集中度較低,并且行業準入門檻低,魚龍混雜不利于企業品牌的樹立。如凡是地處新繁的泡菜生產廠家,無論大小都可以是新繁泡菜;地處郫縣的豆瓣企業多達70余家,企業強弱差距較大、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產品質量魚龍混雜,擾亂和誤導了消費者對郫縣豆瓣的品質感受,抑制了品牌的發展壯大。
數據來源:商務部-中華老字號信息管理系統
而作為四大名醋之一的閬中保寧醋,在中華老字號品牌及品牌歷史排行榜中,排名第一,是最古老的調味品品牌,距今有1083年的歷史。并且早在1915年就曾與五糧液一起獲得過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起點可謂是非常高的,但是地方區域性產品的屬性仍舊很明顯。從企業發布的2001-2018年保寧醋的產值趨勢圖,可以看出,18年時間,產值一直在持續平穩增長,雖然無大的波瀾起伏,但相較于千禾味業、恒順醋業,仍舊顯得相對保守。其中天味就是很好的代表:作為一家專注川味復合調味料20年的公司,2019年上市,已經是國內調味料響當當的領軍者。
公司擁有的“大紅袍”、“好人家”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大紅袍”、 “好人家”牌川味復合調味料被認定為“四川名牌產品”稱號,“天車”商標被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而公司產品包括火鍋底料、川菜調料、香腸臘肉調料、香辣醬等9 大類100 多品種(不包含定制餐調產品)。數據顯示,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29億、凈利潤1.03億,分別同比增長32.10%以及40.85%。遠超大部分同行企業。千禾是目前唯一登 陸 A 股市場的區域性醬油企業。公司雖以焦糖色業務起家,但是通過品類差 異化的戰略導向,避開龍頭鋒芒,專注高端醬醋市場。依托西南地區獨特的 地理環境和公司一直以來堅守的“零添加”&“有機”釀造工藝,公司品牌 力提升明顯,品類差異化策略初見成效。隨著醬油消費新一輪升級開啟,公司進入加速發展的窗口期。
對于區域性的醬油企業而言,雖然渠道和產能不構成核心競爭力,但是 通過品類的差異化走大單品策略是一條可行路徑。公司前瞻性布局“零添加”和“有機”品類,在持續進行終端讓利和消費者 教育的同時依然能夠做到毛利率水平的持續優化,意味著當前高端醬油品類 相對寬松的競爭格局為公司高舉高打的競爭策略提供了有利環境,2018 年 公司零添加醬油收入占比提升至 46%,2019 年公司提出零添加醬油品類繼 續實現 30%增長的目標。所以,對于川調而言,區域性特色形成的壁壘,既是劣勢又是優勢,關鍵看企業如何去把握,利用好川調的歷史、品類、品牌以及川菜知名度帶來的優勢,乘風破浪,實現大的增長。
————————————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
???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