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意味著什么?決心、堅守……從中學開始的貿易嘗試,到大學畢業的創業。經過十年探索,開辦了郫縣豆瓣事業,從豆瓣的研發、腌制、發酵等工藝流程開始摸索,一路調整、改革、提高,一步步成為“著名商標和先進企業” 。這其中無不與創新有關。讓我們一起走進恒豐和,看看聞名中外的郫縣豆瓣是怎么“發酵”出來的?
10多年創業拼搏,是完成夢想也是傳承文化
出生在四川郫縣的薛道元,從小就表現出了不同與一般孩子的成熟想法,十歲時開始做暑假工、臨時工,并從中找到了樂趣和成就感,這也使他意識到自己骨子里就喜歡商業貿易。可能天生機遇抓得準,不久貿易公司就開始盈利賺錢,而且發展勢頭很不錯。創業有時也是水到渠成的,無法強求。最終人生的貴人代氏師傅輔導他入了行!
2007年,經過幾年的探索,薛道元已經摸索清楚了郫縣豆瓣從研發、腌制、發酵等工藝的全部流程,并正式創辦了郫縣豆瓣公司。
于是在創業之初,他就為產品起了一個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的名字——“恒豐和”。有了“做企業就是做文化”的理念,薛道元帶領著團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經過一步一步的摸索、研究、拼搏,一瓶豆瓣終于成就了一翻事業:從創業之初的幾個人,到現在發展成為擁有“恒豐和”、“美程”以及“恒豐媽媽菜”等多個品牌的集團公司,并獲得了“著名商標和先進企業”稱號。
以創新促進發展,助推公司快速成長
從2007年公司成立至今,先后經過四次公司戰略布局的調整,在2007年1月正式成立四川恒豐和食品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為進一步增強公司實力,公司與恒豐和集團合作,決定把各項業務成立專業的事業部;2014年在薛總的帶領下,公司產品規模進一步擴大,旗下品牌增至“恒豐和”、“美程”以及“恒豐媽媽菜”,2015年進一步整合資源,推進公司天使投資項目,引領行業以及公司的發展潮流。這一切源于現代化企業的發展布局。
薛道元一直都推崇通過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培育和凝聚更具專業的優秀人才,也希望通過更好的體系來充分激活每一個人的價值。薛總告訴我們,“恒豐和內部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體系,也非常重視培養和引進優秀人才,經常送各部門相關人員參加各種技術培訓、學術交流活動,學習全國各地先進技術。在薛道元的重視與推動下,公司擁有了一支攻堅克難的優秀隊伍。
危、機并存 出路仍在于創新機會
俗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于目前郫縣豆瓣企業70多家的激烈競爭,以及行業內部分龍頭性大企業,希望通過資本上市等方式做強企業,來實現行業規范。薛總認為,這是企業乃至郫縣豆瓣行業的大喜事,因為資本市場推動產業發展的力量是巨大的,通過上市有望在行業內發展出一些郫縣豆瓣的行業標桿,但這對企業來說同時也壓了一副擔子,需要百倍努力回報股東,回報社會。薛道元同時剖析了郫縣豆瓣行業的“危”與“機”。
他認為,郫縣豆瓣行業是有底氣的,因為郫縣豆瓣代表了中國豆瓣,它也是最受認可的“川菜之魂”。 復合調料全國也以川渝產量最大。但是薛道元也說了,目前郫縣豆瓣行業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很多企業始終在幾百萬、三五千萬左右徘徊,究其原因:一方面,企業大多由家庭企業發展起來,相對條件有限,再加上企業資金短缺,發展待定,遠未形成一個現代企業應該具備的要素,多數都是依靠老板既有的傳統管理方式在維續。
市場稍有動蕩,這種企業制度的弊端就會將企業帶入到非常危險的境地。規模大一些的公司雖然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建設起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廠房、專業的人才團隊,較為優良而系統的產品結構、拓展出了較為固定的營銷渠道,品牌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其企業管理與運營模式也不是無可挑剔,仍然需要與時俱進地加以改革、完善,才能繼續保持領先優勢。
薛總認為只要企業家們少一點浮躁心理,多意識到自己的短板,看清危機所在并增強抱團發展意識,加上政府重視、政策扶持以及相關商協會發揮好上通下達、外引內聯的職責,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郫縣豆瓣一定大有可為,前景一片光明,服務全球用戶!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9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