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撕開新零售的“偽裝”,「上引水產」其實是一間了不起的餐廳 丨【勺子深薦】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領取200個餐飲工具包

    作者|何姍 編輯|Asun

    創辦盒馬鮮生之前,侯毅曾帶隊前往臺灣參觀“上引水產”,看到了80%的顧客都來自大陸,以及大量高品質生猛海鮮的平價銷售,于是堅定了自己在超市里要大賣海鮮、大做堂食的想法。

    今天我們看到的所有新零售模式,總能或多或少看到“上引”之影。

    但實際上,“上引水產”背后的三井飲食事業集團,完全是從餐廳起家,在今天仍然以餐廳為其核心業務。

    與其把它尊為“新零售宗師”,我們卻覺得,它對于餐廳經營者的借鑒意義更大。

    人稱KO桑的黃奕瑞

    四十歲不到就攀上臺灣日料巔峰

    三井餐飲事業集團創辦人黃奕瑞的經營思路里,有三“不”:

    1. 不追求標準流程和規模連鎖

    取得了巨大成功的餐飲集團,一直以緩慢的速度開店,拒絕大量復制,目前旗下8個品牌都在日本料理世界里展現各自的風格;

    2. 不上市

    幾年前黃奕瑞就公開表示,“三井”是一家獨資公司,自己只愿意與員工們分享利潤、分享股權,據報道“三井”將其40%的利潤分給員工;

    3. 不怕跨足上游

    從2006年開始,“三井”就全面從原產地采購食材,俄羅斯、北歐、北美的頂級海產直送門店,還成了臺北一些日本料理店的供應商,這也為上引水產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一個餐飲人為品牌訂立的基本價值觀里面,即可窺探出上引水產在7年時間里持續火爆的成功秘訣。

    01

    二十七年深扎同品類

    臺灣日料一把手養成記

    1992年,黃奕瑞與女友吳美姍、哥哥黃奕祥在臺北農安街開設“三井小吃店”。

    初創時期手頭不寬裕,店里的廚房設備都來自中正橋下的舊貨一條街。

    那些二手店里淘到的精美老餐具給了他們在門店體驗上的“提點”——在能力范圍之內,提供物超所值的空間體驗和料理水平,這成為了他殺入餐飲行業的利器。

    品牌的成功秘訣

    就是食物和體驗一直在“超配”

    1998年,“三井日本料理”問世,“一百元的料理只賣七十元”,震動了臺灣的日本料理界,而這個思路也一直延續下去,成為旗下系列品牌立足的核心競爭力。

    直到今天,據公開信息顯示,“三井”旗下餐廳的食材成本占到了營收的五成左右,比日料行業平均水平足足多了兩成,而跨足上游供應鏈的優勢,又讓它在同樣的食材成本下拿到更高質的產品。

    在它之前,臺灣日本料理只有高低兩級,一邊是小規模、高規格的極貴餐廳,一邊是連鎖經營、品類繁雜的家常小館,“三井”旗下的餐廳正好位于這兩者之間。

    中午人民幣兩三百元、晚餐人民幣六七百元,享受精致套餐、獨特空間和貼心服務,不論是把它當飯堂的高消費人群,還是偶爾來嘗鮮的普羅大眾,都能找到舒適區。

    在這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利基市場”里,“三井”旗下的品牌們似乎主要都是套餐為主的精致日料菜式,不同品牌在價位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它在氣氛營造、體驗迭代、模式調整方面,有著更為恒久、卻也更為微妙的調整,見微知著。

    這個集團,在二十多年來一直在進行滴水穿石般的深度探索:

    三井日本料理

    前身于1998年成立,無菜單日本料理,品饌師根據當天食材和客人需求定制套餐。

    上乘三井

    2003年開業,偏商務化的高端日料,設置了可容納上百人的包廂區,可為商務聚餐和企業活動提供場地。

    極壽司

    2004年開業,主打廚師在顧客面前完成全部操作的“板前料理”,僅提供22個環繞吧臺的座位。

    三井料理美術館

    2006年開業,加入西式元素的融合日料,同時強調餐酒搭配,酒單涵蓋大量日本清酒以及新舊世界葡萄酒。

    明水三井

    2007年開業,深入高端住宅區的高端日料,強調“住家感”,推出一些相對大分量、適合分享的菜式。

    三井選品

    2007年開業的零售空間,涵蓋生鮮及代加工、進口商品零售、外帶熟食、堂食吧臺。

    三井Cuisine M

    2010年開業,緊鄰地標臺北101大樓,都會風格濃厚,適合商務宴請和夜晚小酌。

    上引水產

    2012年開業,結合了鮮活海產和大型超市的模式實驗近2000平米的空間涵蓋了多個餐飲業態和全方位的生活方式零售空間。

    02

    拒絕精細分工

    注重師徒傳承

    黃奕瑞的用人之道,用以上十二個字即可總結。

    他認為精細分工會使得技術斷層,從而導致餐飲文化的快速喪失。人才很難速成,需要在較長的時間里,全面、扎實地培養。

    因此“三井”與臺灣若干職業技術學院簽了4年左右的長約,高過一般其他合作企業時間,這批學校直輸的學生會像管理培訓生一樣在餐廳不同的部門磨練,高達九成都會在畢業后留任成為正式員工。

    “三井”旗下的日籍廚師在大專院校授業

    找到人才之后,如何留住人才?“三井”強調的是持續學習→反哺群體的路徑。

    集團每年有2次績效評估,其中設置了“培訓力”這一固定項目,即考核知識傳承的能力。公司任何級別的干部都需要輔導特定比例的下屬通過考核。

    黃奕瑞自己也同樣不例外,他帶出的是“品饌師”這一獨特工種。

    因為“三井”旗下不少門店都屬于無菜單的定制套餐模式,這對客戶服務、應變能力等都有極高的要求,在拓店時期黃奕瑞無法靠個人的力量完成多店的工作。

    因此他親自帶著15名品饌師認識食材、學習酒類搭配、完善服務能力、甚至把他們介紹給各店的常客。

    這套非常個人化的傳承方式,為“三井”在中高端餐飲世界中立足,提供了強大的人力資源支持。

    這些人才進入“三井”的餐飲+零售綜合體里時,他們身上濃厚的“高端餐飲色彩”能使其提供遠超一般超商的高品質服務。

    探秘臺灣知名餐飲企業,掃碼了解更多

    03

    從餐飲到餐飲+零售

    “上引水產”不是撞大運

    其實早在2007年,“明水三井”和“三井選品”的同時開業就已經顯示了“三井”對于綜合空間的摸索。

    當時的“三井選品”位于一樓,相當于一個高級住宅區的精品超市和外帶空間,而“明水三井”則位于二樓,仍舊提供套餐式的精致日料。

    在“三井選品”開業的5年之后,“上引水產”讓老舊的濱江魚市換上新裝,成為了臺北美食打卡地標,近2000平米的10個分區中,不同模式的餐廳占據了6個區域。

    在我看來,這是從餐廳體驗出發的空間打造,而非從超商角度切入的購物場所升級

    在“上引水產”之前

    “三井”集團已經“秘密”操練了五年的餐飲+零售

    和蜚聲世界的Eataly相類似,“上引水產”同樣選取了一個非常精準的品類進行開拓。

    前者從意大利美食切入,提供了咖啡館、面包房、熟食店、披薩店、烹飪班、研討會乃至農場和酒店的全方位意大利美食文化體驗。

    后者則從海鮮切入,依靠著在日料行業多年耕耘的經驗,提供壽司、燒烤、火鍋、小吃、花店、生鮮超市、生活器物的精致都會版亞洲海鮮市場。

    Eataly和“上引水產”的核心競爭力,在我看來都是飲食本身,是五感兼具并充滿文化背書的實體餐飲體驗,是一個主題下多個模式的“品類式自助餐”,是借來零售之力打造的“飲食主題樂園”。

    在這十幾年里,“三井”的綜合體在不斷迭代,尤其是其中的餐飲品類,它的變化也讓整個空間充滿了活力,與一般只能靠促銷活動吸引客流的超商拉開了距離。

    比如曾經“明水三井”一樓提供的是帶座位的壽司吧,而最早“上引水產”的計劃也只是“回轉壽司+臺菜”。

    但日本筑地海鮮市場激發了黃奕瑞的想象力,他直接把立食壽司搬到了自己的綜合體里,提供了高品質卻又高翻臺的選擇。

    2014年,“煮海”在“上引水產”內開幕,這是一個臺式和法式混搭的海鮮料理店,裝潢上使用了大量法國進口的烹具和餐具,再次顛覆了海鮮餐廳的模式

    • 煮海一樓是裝滿生猛海鮮的大魚缸,黑板上用粉筆寫著菜品和價目,與臺灣本土海產店相類似;

    • 但海鮮卻和服裝店一樣按照色彩仔細排放,法國制作的歐式秤搭配馬蹄鐵+皮把手的托盤,卻又傳達了法式的美學;

    • 工作人員穿著法式水手服,卻使用ipad點餐,稱重完畢后馬上報價;

    • 烹飪之前,食材會被按照法國的方式裝盤,先送到桌邊給顧客展示,并搭配服務員的詳細介紹,而后才被送進廚房。

    這一套富有儀式感的流程,出現在了一個“超市”模樣的地方,可以說是降維打擊了。

    操著開餐廳的心來做市場

    于是才創造出極致獨特的體驗

    2017年,“上引水產”內增設了“海味野臺”,與壽司同為立食模式,賣的卻是臺式的海鮮料理,用海鮮制作的創意鹵肉飯、臺灣知名小吃旗魚米粉、口味清鮮的海鮮拼盤,為大量的觀光客提供了一站式美食選擇。

    對“三井”來說,“上引水產”像個孵化器,新餐飲模式能在空間里迭代成長,也能像立食壽司一樣輻射到其他門店,成為可復制的招牌體驗,在未來甚至有可能發展成為獨立品牌。

    從另一方面說, “上引水產”讓“三井”進一步與客人分享自己的供應鏈,源頭直采的高級海鮮,以魚市場這一“高性價比”的體驗載體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

    我們看到不少企業在新零售的摸索中,也通過食材、調味料等的重新包裝,并且利用電商平臺和現有的線下零售渠道優勢,進一步釋放供應鏈端的產能,為餐廳增加盈利點。

    通常品牌都會考慮以多快好省的零售模式,相對輕資產的姿態,讓顧客能在同一品牌下產生多次消費,而“上引水產”并沒有走簡單的生鮮宅配或零售電商的路線,雖然冷鏈系統的發展已經可以在臺灣島內輕松運輸海產。

    它反而還是以大面積、高投入的獨特設計空間,搭配以多樣的飲食業態。

    在這個追求高速增長的時代看來,它的選擇無疑是相當“笨重”的,但也就是這種用心的“笨重”,讓“上引水產”成為了獨一無二的飲食體驗景區。

    觀光客人數一度超過臺北木柵動物園的超級地標

    想要探尋「上引水產」成功背后的秘密,零距離接觸臺灣「上引水產」?

    想要了解水產餐廳+新零售的產業模式?餐飲大店如何實現合理分區?

    2019年6月9日-15日第37期勺子課堂餐訪團·臺灣靈感之旅

    帶你探訪臺灣知名餐飲企業,解惑餐飲經營的迷思。

    特邀【前臺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作為帶隊團長全程帶領考察不同的企業業態,走進麥當勞、鼎泰豐、王品集團、上引水產等10余家餐飲品牌,深入游學考察臺灣餐飲和文化。

    掃碼下方二維碼了解更多詳情

    點擊閱讀原文,馬上搶占名額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063.html

    (0)
    上一篇 2019年5月9日 07:32
    下一篇 2019年5月9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