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喜茶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發布了全新子品牌“喜小茶飲料廠”,第一家門店落地在深圳華強北。一時間眾說紛紜,有唱衰的也有支持的。
喜小茶的命運終將如何,我們無法現在就給出定論。但在喜小茶之前,瑞幸也建立了子品牌小鹿茶,海底撈、星巴克在三線城市開店數超過一線城市,多個堅持直營的品牌開放加盟……
小編試著從市場趨勢的角度,來解釋頭部餐飲品牌多種運作背后的原因。
一線城市餐飲市場飽和
長尾效應逐步顯現
截止到2020年,頭部餐飲品牌在一線城市的布局已經趨于飽和。繼續單純的依靠20%的主流消費群創造80%的利潤,將會導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當二八定律不再發揮優勢,長尾效應就逐漸顯現。頭部餐飲品牌正在聚焦占量80%的“尾部消費者”,多種模式擴張占位,為品牌增添新勢能。
尾部消費者
正在崛起的新興市場
小編認為,以往那些“尾部消費者”,即在數字化大背景下,消費觀念與消費需求逐漸被互聯網教育成熟,但長期被主流品牌邊緣化的消費者,是正在崛起的新興市場。
他們擁有著廣大的人群基數,絕對收入普遍不高,通常帶有價格敏感、熟人社會、閑暇娛樂等屬性。主要由一二線城市中低收入年輕人、三線及以下城鎮中高收入居民。
在2019年電商界618年終大促活動中,中低收入消費者、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展示出了巨大的消費潛力。同時因地域、消費習慣的不同顯示出明顯差異性,消費需求多元化。
隨著消費基礎設施和消費環境的不斷完善,尾部消費者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將而迅速釋放。
連鎖餐飲品牌
正在多維占位新興市場
一方面,餐飲行業長尾效應顯現,新興市場崛起。與此同時,疫情期間經濟下行,導致消費降級觀念再次流行,消費者對于產品的性價比要求更高。
另一方面,餐飲品牌市場擴張的需求,這些因素都在倒逼著餐飲品牌使出渾身解數,采取各種策略進行消費者占位。
在此種大環境下,誰能為新興市場提供極致性價比的品牌體驗,誰將會成為大贏家。
(Robin攝)
為幫助餐飲客戶更清晰的了解市場動向,把握品牌機遇,小編將觀察到的連鎖品牌占位趨勢總結為以下三個特點:建立子品牌、開放特許經營、直營模式。
通過學習了解頭部品牌的拓展方式,小編和您一起探究新興市場的機遇所在。
代表品牌:喜小茶
4月3號,首家“喜小茶”在深圳福田華強廣場正式開業。品牌風格、產品設置都與喜茶做了充分的區分。對比起動輒30元一杯的飲品,均價10元左右的飲品明顯更容易讓大眾接受。
(喜小茶LOGO)
喜小茶開店當天點單小程序頻頻爆單,其國潮風的視覺定位,也深受年輕人追捧。
從價格上看,喜小茶與一點點、CoCo都可奶茶等幾乎持平;從選址上看,喜小茶并未落址核心商圈,而是由工業區演變而來的傳統商業區。
(喜小茶店面外圍)
與一點點、貢茶、coco這些品牌相比,喜小茶最明顯的優勢在于背靠喜茶,其點單小程序運營維護能力、品牌知名度、營銷實力等都比以上品牌強。
(喜小茶店面火爆)
種開設子品牌的戰略,既不影響主品牌喜茶的高端定位,又能借助子品牌喜小茶搶占新興市場。 同時在喜茶的光環下,讓消費者產生對喜小茶的暈輪效應。但要注意的是,喜小茶“借光”背后,要持續的與主品牌拉開差異化,不削弱喜茶本身的品牌形象。 至于能否讓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對喜小茶產生持續的正面印象,也要看產品對消費者的實際吸引力,以及喜小茶后續的品牌動向。
代表品牌:周黑鴨
一直以來,周黑鴨對標“星巴克”,一直想做鴨脖中的“奢侈品”。除了注重品牌塑造外,周黑鴨主力門店多布局在核心商圈、交通樞紐這樣租金昂貴的地段,產品定價也比同行貴不少。
2019年周黑鴨客單價為62.13元,而絕味鴨脖客單價多數在30元以下。
過高的單價帶來的是營收下降。2019年,周黑鴨上半年毛利由去年同期9.56億元降至9.09億元,下降了4.9%。
(周黑鴨門店外的顧客眾多)
業績的壓力迫使周黑鴨做出改變,2019年11月,周黑鴨與廣西南寧的南城百貨簽訂了特許經營加盟。截至去年底,已有5家周黑鴨特許經營門店投入運營,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周黑鴨特許經營加盟發布會)
在渠道覆蓋上,周黑鴨深化了線上線下全覆蓋銷售模式,以多維度覆蓋各種消費場景。
線上方面,通過社群電商和“網紅”經濟,進一步開發網上渠道和外賣渠道。線下方面,積極與便利店、商超開展代理合作,充分利用后者分布在全國的連鎖門店,增加周黑鴨產品的可見性和便利性,從而觸達更多消費者。
(周黑鴨加盟宣傳)
周黑鴨開放特許經營的加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直營擴張的資金壓力,讓周黑鴨能夠有更多的流動資金周轉。
如今疫情期間,開放特許經營的優勢就更加明顯。 許經營合作方將更多的零散資本聯合起來,讓周黑鴨在特殊時期,有了更加靈活的整體規模經濟擴張方式。
代表品牌:海底撈
曾經在一線城市,吃海底撈就得等位。可近一年來,肉眼可見的發現,海底撈的門店逐漸多了起來,火鍋愛好者不必死磕一家排長隊。
這些變化,正是緣于海底撈的拓店計劃所言:“提高餐廳密度,拓展覆蓋區域。”
1、一線城市,向次中心拓展
海底撈借助一線城市發達的軌道交通優勢,往租金成本低、流入人口的城市次中心或郊區拓展。例如上海外環外,北京六環外,廣州的白云新城、番禺廣場,深圳關外,海底撈神的身影也愈發常見。
海底撈在一線城市次中心拓展的目的不是吸引新客流,而是縮短門店距離,包圍消費者,以最大程度承接住老店外溢的客人。
2、三四線城市,布局成熟購物中心
海底撈在三線城市主要駐扎成熟商圈的購物中心,抱團萬達廣場、銀泰、步步高等連鎖購物中心且集中在4樓與5樓,主要瞄準的是家庭消費、聚會、社交等。這與新興市場的熟人社交、閑暇娛樂等特性相符。
據2019海底撈財報顯示門店分布及營收情況,一線城市門店146家,二線門店為257家,三線及以下門店為147家,營收占比分別為25.2%、44.1%、22.2%。
可以看出,海底撈一線、三線及以下門店數量不相上下,營收也相差無幾,兩者差距正在縮小。此次財報的數據反映出連鎖餐飲在新興市場的機會性。
(海底撈就疫情后菜品漲價道歉受網友稱贊)
在擴張首戰告捷的同時,海底撈也應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價格敏感性。尤其是疫情期間,每個消費者也面臨著收入銳減的壓力。 時代的灰燼落在每個人身上,都是一座山。此次為漲價道歉事件再一次證明,特殊時期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更強,對于消費也更加理性。品牌在這時候過度漲價,將會使品牌的認可度大打折扣。
小編認為,新興市場遠非打“價格戰”這么簡單。
新興市場消費者,因為其價格敏感的特性,必然會既要“實惠”又要“品質”。如何能加快訂單效率和出單效率,從單一的價格戰升級到品質戰,是所有餐飲品牌努力的一致目標。
隨著餐飲數字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憑借本身的品牌知名度、數字化實力、研發實力、運營實力、供應鏈等實力,連鎖餐飲品牌將會在提高效率這一方面發揮更大優勢。
從另一角度看,新興市場的本土品牌正面臨著頭部餐飲品牌的直面競爭。
這些品牌除了保持自身已經扎根在消費者心中的“性價比優勢”,還要學會借助數字技術為消費者搭建更加便捷的消費場景。
更重要的是,本土品牌需要完善美好的品牌形象,來滿足新興市場日漸提高的消費審美需求。畢竟要想贏得消費者,就要對新興市場消費者發自內心的了解與尊重。
在未來,新興市場性價比之戰的背后,能夠讓新興消費者“有里有面”的品牌之戰。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阿彌(Amita),由餐飲界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商務/投放/合作】 大箏:18923764126? 微信號:toutiaoxiansheng 【公關/營銷/推廣】 微信號:chohuobang 【轉載/投稿/爆料】 微信號:Media-PR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