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的投票,有57%的人不看好寶寶輔食這個項目,看好的占26%,有37%的人明確表示不會給自己家的寶寶買輔食,27%的人表示會買。
因為大部分都是為人父母,所以,這個數據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文章下面的留言更精彩,基本上把這個項目的難點都說到位了,我深表贊同。
我先說我的看法:對這位老板要開一個小店,做寶寶輔食這個項目不看好。
為什么呢?不是需求問題,而是難度太大了。這不是小個體能做的事情,是大品牌才能做的。
寶寶輔食要解決的最大問題不是產品,不是價格,也不是銷售,而是信任。你買一杯奶茶喝,小個體大品牌都沒問題,看到了就會買;吃個飯也是,高大上的酒樓可以,小巷子里的蒼蠅館子也可以。但是要買給寶寶吃的東西,那就慎之又慎,因為小生命很脆弱啊,一家人都時刻關注。
聚集了眾人目光的,在聚光燈下的,巴不得用顯微鏡來審視的產品,一個小店太難做到位了。
而且,購買輔食的決策過程也是比一般的產品要復雜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保姆,月嫂。。。都會參與。爸爸媽媽有知識,給寶寶吃的東西時,決策絕對的理性,而非感性;爺爺奶奶呢,他們太不相信營養搭配,科學喂養這回事,他們最經常說的就是:你們幾個還不是我養大的,哪有問題了;家里的東西多干凈衛生,你不相信你媽啊;你們是懶吧,就一個孩子還老從外面買;保姆月嫂呢,擼起袖子就自己做了。
這個過程,寶寶的反應也很重要,可能不喜歡,可能拉肚子,還不能說話,全靠家人猜測,寶寶作為使用者反而沒有一點發言權都沒有。
這個消費的過程因為影響因素太多,商家需要影響的人太多了,單個顧客的開拓成本和維護成本會非常高。但是單價確實如此之低,而非高客單價。
正因為是靠信任驅動的生意,而非產品,價格,或者銷售等因素驅動,大品牌做才有可能做到,因為一個產品背后更多的是營業專業知識,兒童消化知識,健康喂養知識。一個專家還不夠,需要多個專家,一年兩年還不夠,需要多年的深根積累,難度可想而知。
我還特意搜索了一下我所在的準一線城市和上海是否有類似的店,基本上都沒有,搜出來是一些大食品公司一些產品,比如亨氏公司的果蔬米粉系列產品。據我了解,在國外,家長也會給寶寶吃輔食,兒童輔食的品種比較多,也主要是食品公司生產的標準化的產品。感覺國內這個市場還沒起步。
有些產品有需求,但是未必可以做成一門生意,即使能做,也是大品牌需要花大代價長時間來培育市場,小個體很難直接參與。
那這位老板有沒有機會呢?我覺得還是有的。他們既然那么懂輔食,還不如開一個寶寶輔食的零售店,賣各大品牌現成的兒童輔食。這樣的模式,產品的信任問題可以解決。但這樣做最大的競爭是來自于線上,因為這些東西在線上都買得到。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這時候,實體店的優勢也許就有了,要和顧客建立更深的聯系。要提供一些附加的服務,比如成立寶馬圈,平時可以組織媽媽夢交流育兒經驗,還可以教他們如何做各種各樣的兒童輔食,甚至可以請兒童專家講解寶寶消化和營養方面的知識。
我覺得這樣做的成功率要高些。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現在開店筆記社群有兩個和我互動的社群:如果你需要和我面對面交流,就加入喜馬拉雅的圈子“老陳的私房開店筆記”;也可以加入大眾社群,里面有900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交流。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請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和“面對面聊”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