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門口有一家店,面積很大,位置很好,主要是賣蔬菜水果,店開了應該有三四年了,但這幾年生意越來越差,前幾天倒閉了。小區離菜市場比較遠,蔬菜水果的需求很旺盛,他的店面積大,水果蔬菜的種類可以很豐富,而且開的時間早,位置也好,按理說可以活得不錯的,為什么失敗了呢?
直接的原因是競爭加劇了,在這個小區的四周開了四五家蔬菜水果店,雖然這些店不如他店面積的五分之一,但是經營方式很靈活,我朋友圈發過的那家蔬菜店,口號是“新鮮不隔夜”,就在這家店的斜對面。裝修也更加時尚,服務更人性化,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晚上8點以后,特定產品半價,越晚折扣越大。
反觀這家大店,感覺從來沒有變過,店大,但是產品品種不多,陳列不整齊,不新鮮的蔬菜也在上面,沒人整理,照賣不誤,服務也是以前沒有競爭對手時的老樣子,沒有一點點活力,甚至衛生都要差很多。
這段時間想通了一件很重大的事情,就是一個店的營業額增量其實不僅僅由需求拉動,也是由供給推動,特別是經濟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和競爭激烈被分流的情況下。
什么叫需求拉動?就是開個店,啥都不用干,自然有人來,因為大家對你的東西或者服務有需求。
什么叫供給推動?就是本來別人壓根沒有想過到你這消費的,但是發現你有一個特別好的東西,剛好激發了他的需求,刺激了購買欲望。
現在的很多老板依然主要靠這需求拉動做生意,一旦需求萎縮了,比如經濟不好,或者有替代品,或者有競爭對手把需求分走了一部分,那生意就下滑。比如上面提到的占據了天時,地利的大店,就是純粹靠著需求支撐起來的生意。
但是,我要說的是,一個店如果要長期穩定的經營下去,就一定要有“通過供給推動營業額增長的意識”,因為你的產品可能被其他產品代替,你的競爭對手也時時刻刻瞄著你,經濟環境也可能不好。你不主動改變自己,做出點新的東西出來,生存空間就會越來越小。
我老店的競爭環境比之前惡劣了很多,當時選擇這個店鋪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競爭少,不走運的是,后來幾乎所有的大品牌小品牌都盤踞周圍,來勢洶洶,但今年我的營業額不降反升,提高了10%左右,沒有做過很大的宣傳和活動,我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產品的推陳出新,我們保持著一個月一到兩款新品上架,每次上新品,都會形成小高潮。
如果我寄希望于需求不被分流,大家收入越來越好,人越來越多,那份額被搶走是必然的,這也是通過供給推動需求增長的典型案例。
事實上,如果留心觀察一下,所有逆勢增長的品牌,一定是這個品牌在供給方面有大的突破,還是舉個我老東家吉利汽車的例子,今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在汽車市場整體下滑的情況下反而大幅上漲,就因為新產品太給力了,新一代車型把消費者的需求給推動起來了。
當然,供給推動需求不僅僅指產品,產品只是一個方法而已,還可以是運營模式的改變,宣傳方式的改善,服務的精益求精等等,這個需要老板們多動腦筋,結合自身情況做出調整。
拉動顧客需求需要更多的外部條件,比如經濟形勢變好,大家收入增加,人口變多,你會發現很多東西自己改變不了。
而通過供給推動需求,提高營業額,更多的是向內尋找解決辦法,改變不了環境和別人,那就改變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