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逼著餐飲業在不斷變招。
線下實體流量極少的情況下,餐企也只能把目光瞄向線上。前面我們說過外賣的發展,現在還有一條線,就是“餐飲零售化”。
但是“餐飲+零售”,這條路真的好走嗎?
渠道商方面:
盒馬工坊采購負責人表示,2020年春節至今,其部分常青款半成品菜,日均銷量是平時的十倍之多。
蘇寧,1月初的年貨數據顯示,半成品年夜飯禮盒銷量環增13倍。
品牌商方面:
海底撈在多個電商平臺推出了半成品菜“開飯了”。目前“開飯了”系列產品已在海底撈App、海底撈官方京東自營旗艦店、海底撈微商城、海底撈外送、海底撈官方天貓旗艦店上線。目前上線了近20種系列半成品制品,價格在36-125元之間。
還有西貝在直播平臺售賣半成品,另外微信端的“甄選商城”小程序和天貓旗艦店,也在售賣牛大骨、羊蝎子等預制菜。截至目前已有13款。
其他品牌在半成品菜方面,春節期間,小南國銷量同比增長5514%,吳大娘水餃成交額超同期45倍等。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研報告顯示,六成多受訪企業將在疫情結束后布局品牌的零售化及集團化發展。同時,零售巨頭們也堅定地看好半成品菜市場,試圖與更多餐飲企業合作。
可以看到,很多餐飲品牌已經在加碼這個賽道。
我們仍然以海底撈為例,其實,海底撈瞄準這個賽道已經有很長時間。海底撈旗下銷售火鍋底料、調味品業務的公司頤海國際已經上市,火鍋底料的銷售收入占據其80%以上。除了這個領域,自熱小火鍋市場也是海底撈非常看重的板塊,在2018年,海底撈方便食品業務營收4.49億元,2019年應該已經超過6個億。
而不僅僅是海底撈,自加熱火鍋的市場規模竟然已超60億。市場涌現數百個品牌,大龍燚、味蜀吾、小龍坎、井格、重慶德莊等火鍋品牌都已加入。而現在海底撈發力半成品菜,也是剝離了火鍋的品類,向外延伸。
我們在天貓上看了下,自熱火鍋月銷幾萬筆的店鋪有非常多。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家庭戶均消費半成品菜的市場規模,大概只達到日本2004年家庭戶均消費的5%。
可見市場規模還非常小。但我們認為有一個細分領域是非常符合場景化消費的,那就是便利店。
我們以711為例。
7-11便利店雖然很小,但提供的商品達3000多種。其中就有非常多的鮮食。711目前在中國大陸約有2100家,一大半進店消費者會購買鮮食產品。
圖源:網絡(僅供學習請勿商用)
711最大的價值就是“即時性”和“便利性”,消費者利用工作間歇去逛店的竟然占比達到65%。所以可以倒推,711的便利餐很大部分都是被上班族消費了。
我們根據2018年7-11 的商品銷售額來看,其中 30%來自于快餐速食,其毛利率為 36.1%,是整個便利店業績的一大主力。所以便利店餐飲一直是餐飲+零售的先行者。這個部分非常值得國內便利店同行學習。
從長遠來看,趨勢較好。此前天貓發布的《線上方便速食行業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19年淘系方便速食行業消費規模較2017年增長106%。速食菜/半成品菜是增速最好的品類。
但從模式本身來看,餐飲零售化2B的市場會發展很好,但2C的市場卻很難或者說很漫長。
這條2C的賽道并不好做,這主要還是在于人貨場中的“場”。
餐飲雖然是一個剛需消費,到店消費考驗的是餐廳吸引消費者的手段。而一旦消費者在家就餐,其可替代的選擇性就多了。
所以說,這條賽道市場空間會逐步放大,但速度不會快,畢竟還要形成消費者習性,并不斷考驗商家做到即時性和餐品口味的一致性。對于商家而言,短期內很難會成為一個企業的主營業務,但長遠看好。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零售商業評論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點擊下列關鍵詞 閱讀更多精彩
【商務/投放/合作】
大箏:18923764126?
微信號:toutiaoxiansheng
【公關/營銷/推廣】
參某:18138837052
微信號:chohuobang
【轉載/投稿/爆料】
微信號:1662078046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