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要矛盾? 先舉一個新潮點的例子。
在剛剛落下帷幕的十九大會議上,習大大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之前對中國主要矛盾的論述是這樣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是在1981年提出的,到現在已經過去了36年。
從”物質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從“落后的社會生產”到“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重新定義社會主要矛盾,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根本原因是因為在這36年間,很多東西發生了變化了。兩點主要變化:
1,老的提法過多強調了物質的需要,但是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大家不僅僅追求物質生活的提高,也追求精神層次的提高。
2,我們的社會生產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再講“落后的社會生產”,也已經不符合實際。
說到這,對主要矛盾是不是有更深刻的理解!
那么開店的主要矛盾是啥?這是昨天文章里的思考題,留言中很多收到很多有價值的想法,其中有位老板的想法跟我一致,他說:
我也認為,一個店在不同的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不一樣的,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不一樣。
起步階段:老板能力的缺乏和店面需要步入正軌的矛盾,或者是老板學習能力的缺乏和店面成長之間的矛盾。主要是人的問題。老板是最不希望自己的店死掉的,但小店卻往往死在自己能力的不足上。這個階段需要解決的是老板個人能力問題,善于學習和成長的老板,生意也會跟著成長。
這種情況是相當普遍的,大部分轉讓的店都是因為老板人不行。昨天舉的我沉迷于盆栽和另一位老板糾結于瓷磚的例子,都是說明了我們的能力不到位,不理解影響一門生意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每天顯得很用心,很認真,但其實做的是無用功。
第二階段:是店面盈利的要求和營業額卻日漸萎縮的矛盾。這也是很多店面的處境,應該說,這是一個店生命周期的外在表現,生命周期表現在萬事萬物上,都會經歷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如果什么都不做,再火爆的店都會慢慢隕落。這個時候,需要解決的如何延長一個店的生命周期,我的經驗是產品和模式的不斷創新,以及持續的營銷活動。因為新的價值不斷輸出,老顧客越來越忠誠,新顧客不斷加入,盈利自然會穩定。
第三階段:生意擴張和模式落后的矛盾。生意未必都可以做大,區別就在于運營模式和盈利模式。極少數人能把生意做大,而且持續盈利,一定來源于模式的優越性。很多店一個店時活得不錯,于是急于擴張,剛開始就倒下了,這時候最重要的不是老板的能力問題,更多的是店面本身不具備擴張的基礎,簡單的規模擴張不意味著銷量的提高和盈利的增強,這就是殘酷的商業規律對老板的野心開的玩笑。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