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同一個老板一口氣開了兩家桂林米粉,一家在新開的商場,一家在我店的不遠處,商場的店因為商場不景氣,今年2月份關閉了。我隔壁的這家,上禮拜關了。
我本人是蠻喜歡吃桂林米粉的,他家做的味道也算地道,吃過幾次了。我還真沒想到他會干不下去。產品還可以,競爭不激烈,價格算合理,地理位置不差,沒有倒閉的理由。
轉讓撕掉的那天,我看老板心情比較愉悅,路過時寒暄了一下,我問:老板,東西那么正宗,怎么不做了呢?他說:東西正宗有什么用,這邊的人不喜歡吃桂林米粉,生意不好啊?
老板說出了一個很多老板會忽略的問題:就是你認為的商機是不是假商家?桂林米粉在我們這個小城市,盡管是空白,當然可能是藍海市場,但也有可能就是假藍海,也許是死海,因為這里的人不愛吃粉,而且不愛吃酸辣的粉,更加不愛吃桂林那邊的酸辣的粉。還記得我之前說過的一家加盟的桂林米粉,我店里顧客的老公開的,生意也是差,老板成天愁眉苦臉。也許他會懷疑自己的產品是否正宗,位置是否正確,價格是否合理,宣傳是否恰當,但是估計她沒有考慮到一個更加需要考慮的根本性問題,就是桂林米粉在當地是否有市場。
今天,群里還有位童鞋再問,說要引入廣東的腸粉到海南,因為我曾經把腸粉引入到了上海,問我要注意什么。
我跟他建議,最先做的一個事情是確定腸粉這東西在他 所在的城市是否可被接受,是否有足夠的消費人群,是否能夠支撐一個品牌的發展,至少一個店面的發展。
腸粉的地方特色就特別強,在廣東,廣西,福建的一些地方比較常見,在其他地方少見,原因在于腸粉的調料很多其地方的人不喜歡。我當時調查多個城市的腸粉店面時,發現存活時間都不超過一年,有些做得很地道,是廣東的師傅做出來的,粉和調料都來自廣東,是很地道的味道,不過,就是因為這種地道反而把店給做沒了。我的腸粉在店里當時還算成功是因為我對腸粉做了一些當地化改進,找了幾個廚師重新調配了腸粉汁,三個廚師分別是,廣東來的地道廚師,只知道廣東味道;第二位是廣東來的,但是在上海工作過多年的廚師,知道上海人和廣東人的口味差別,第三位是上海廚師,只知道上海人喜歡的味道。綜合他們三個的意見,就是最大公約數了。
盡管后來腸粉的口味在我們店里變得比較大眾化了,但是依然支撐不了一個店面的發展,更無法支持一個品牌的發展的。因為受眾小,規模有限。對我來說,當時腸粉的商機就是假商機。
各位老板,引入一個特色地方小吃,是個機會,但也可能是假機會,如果真要做這么一件事情,請務必先問問你腦海里所謂的商機是真的還是假的。
關于“開店學習社群”
在開店學習社群,我們要用一年的時間見證一個小而美的店怎么做起來的,里面我的分享是系統的,深入的并且跟案例結合的,最終目的是“用頂層設計開店法” 開出一家 “小而美”店。結合我的新店,我會全程直播總結開店的全過程。
里面除了我的分享 ,還有各行各業老板的相互交流學習。現在已經有95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加入社群了,也歡迎您的而加入!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