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No.837
1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白話文翻譯
一個德行修為厚重的人,就像是剛出生的小孩。蜂蝎毒蛇等都不會刺咬他,猛獸不抓他,猛禽不攫取他。筋骨都很柔弱,但小手的握力卻非常大,雖然不知道男女之事,但小雞雞卻總是會舉起,這是因為他精氣充足。雖然整天哭喊,嗓子卻不會啞,這是元氣淳和,極其和諧的狀態。知道了醇和、和諧,就掌握了常理。掌握了常理,就能內心通明。增益生命的行為是不正常的,主動調動欲望,是無法持久的,是不好的。過于亢奮,則會加速衰老,這叫做不道,不道則會早早衰亡。
2
老子的道德經里面,多次提到嬰兒,比如他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他希望人們回到嬰兒的狀態。
就如這章開頭就說: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爭權奪利,親人反目成仇的事情太常見了。所謂“春秋無義戰”,那個時候壓根就沒有所謂正義的戰爭,都是“亂來”。
試想一下,在那個時候,給當權者說,“你們不要亂來,你們要含德之厚如嬰兒,別亂來好不好。”,有用嗎?大概率是沒用的。
那為啥還要說呢?呼吁嘛。總有人要出來潑冷水啊。
緊接著又說小孩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記得曾經有一個新聞,一個小孩子掉進了動物園里大猩猩的園子里,大猩猩非但沒有傷害孩子,反而逗起了孩子。
但請注意,這可是個案,不代表普遍性。同時,如果把老子這句話理解為“嬰兒就不怕豺狼虎豹”,也未免有點過于絕對。
因此,不要拘泥于表象,重點是要看到表象背后的東西,這才是道德經的要點。
語言,文字,故事,現象,都是表象,重要的東西,都藏在表象的背后。
嬰兒的狀態,很純潔,精氣很淳和,就像是一種“百毒不侵”的狀態。
你再看老子的描述,他是仔細的觀察過嬰兒的。講的都是非常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
你想想,你去抱那些半歲左右的孩子,是不是特別小心,覺得他們特別柔軟?稍微使勁都怕把他們弄疼了,弄傷了?
但他們的小手,是不是特別有勁?有時候不注意都能把你的皮膚抓破?
雖然愛哭,而且哭的聲音還不小,但嗓子不啞。這就有意思了。
為啥能這樣呢?
因為他能夠自我調節啊,哭累了就休息一會,不用你說,他會自我調節的。
調節之后呢?
調節之后,就進入了“常態”,即“知和曰常”。
這像啥?就像你把石頭扔進平靜的水里,激起的漣漪,過一會就消散,回到了常態的平靜。
知道了啥是常態,就不會亂來,不會做違反規律的事情。
明知道水的常態是平靜的,但非要讓漣漪不消散,那就必須不斷的去擾亂水,這不就是“強為”嗎。
強為的結果是啥呢?
殆矣。
3
說嬰兒好,那我們現在都學嬰兒,都叼個奶瓶,遇見不如意的都學嬰兒哭鬧,不好嗎?
肯定不好,遇到這樣的,我們常說“弱智”,對吧。
我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我班里有個同學,說話聲音就像小孩一樣,辦事也像小孩一樣,我們就總說他“弱智”。
這孩子也沒什么壞心思,還很單純。但這樣的人,很難融入集體。
所以,并不是要我們學嬰兒的表象,而是要有嬰兒的善良和純凈。即便我們長大了,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事情,都能用那種善良和單純來對待別人。
同時,還要能像孩子那樣自然而然的去調和自己的精氣神。以達到“合適”的常態。
還是那句話,做人不要“太二”,所謂“物極必反”,不要過于極端,不要逞強,更不要逆規律做事。
4
這一章的道理,拎出來兩個關鍵詞,一個是“常”,一個是“強”,能怎么用呢?
①、常
所謂“常”,就是常態,就是合適的狀態。
知道了什么是“常態”,圍繞著常態來做,就不會出大錯。
比如最簡單的,一家生意好的飯店,菜的味道不能太差,那這個差的標準怎么看呢?看周邊,看附近同類的店,他們能做個什么樣子,考察一圈之后,就知道什么是“常態”,那么做到常態,這就是第一道安全線。如果連常態都達不到,那自然就很危險。
那有人說了,我要做到最好,比他們都好的多的多,做第一。
好不好?
我佩服這個精神,但這樣做,并不好。
這叫啥呢?這就叫做“強”。
②、強
這里的強,不是我們夸獎人的那個“強”,也不是強大的強。而是“強梁者不得其死”的強,是違反規律的強為。
就像上面說的,做到最好,一道菜的味道,什么是最好呢?標準在哪里呢?沒有啊。
比如說,這條街上有10家面館,你全部吃一遍,你放心,肯定是各有各的特點,這種特點優劣,不是在一條線上,從低到高排列的,是沒有嚴格的可比性的。
沒有嚴格標準的事情,你要說做到最好,甚至好得多,這不就是“強為”嗎?
最后肯定是勞民傷財,還不落好。
不要強為,附近人的口味偏好到底如何,參考這些對手,綜合對比進行調整,直到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就成了,重點是“合適”,而不是“最好”。
“知常曰明,莫要強為”,合適為佳。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