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掬豆”目前有兩家門店,小編探訪的二店于2019年5月在老門東文化街區張家衙8-1號開張。花木掩映中,寫有“掬豆”二字的招牌并不起眼,而且門扉緊閉,但這絲毫阻擋不了食客們的熱情,
約260平方米的店面有十余張桌臺、一個包間,每日能夠翻臺5~6次,高峰時段需要等位。

“掬豆”二店位于南京老門東景區

店內環境簡約雅致

云南產的葉子紅糖,制成后以甘蔗葉包裹,是調制冰粉的主要用料
“掬豆”的初心誕生于云貴之巔。張佰明受支教同學之邀前往那里,在山野間、學校里,一雙雙質樸的眼睛打動了他,在以后的十幾年間,他們捐助建立了近十所希望小學。與此同時,張佰明也在琢磨,怎么才能讓留守的老幼婦孺既能安于故土、又多一份改善生活的收入?
他想到了藏在山里的美食,烹飪技法并不復雜,多以食材取勝,能夠很好地帶動當地農牧業,且這方面的市場尚屬藍海,以此為契機助農具有很大可行性。
“小眾西南菜”這一餐飲項目逐漸醞釀而成。
如今餐飲業炙手可熱,卻也高手如云,怎樣才能在“強敵環伺”的南京占有一席之地?以小眾菜切入是一個契機,張佰明決定效仿走紅迅速的單品店模式,
以“豆花”為主打,延展出豆花飯、豆花面、豆花魚等系列單品,打造滿足單人或雙人分量的簡餐;
若再
搭配上鲊海椒燒白、黑山羊火鍋等特色鮮明的菜肴
,就能撐起一桌大菜。
1.浸泡黃豆的時間隨氣溫降低而延長,盛夏浸泡5小時即可,冬季則需浸泡8小時左右。
A:
煮過的大米會減少部分淀粉、口感偏軟,搭配玉米碴制成苞米飯,更加健康,嚼起來也軟硬適中。
A:
大碴能夠吃到粒粒分明的顆粒感,小碴則能使玉米香氣更濃郁,此處是大碴和小碴1∶1混合使用的。

除豆花飯外,2020年11月《大廚》還收錄了“
梅子壩的豆花面”“酸湯豆花鱸魚”
兩款旺銷菜品。
豆花面是遵義的民間小吃,分為湯面和干拌兩個版本,湯面即以豆漿為湯底,調入少許蘸料,口味偏清淡;而干拌則是直接與肉臊拌勻食用,
面條筋道爽滑,帶有濃濃的肉香,極受重口味食客的喜愛。
除了面、飯之外,“掬豆”的大廚還依據豆花久煮不爛的特性推出了一款魚火鍋,
選用樹番茄、木姜子油熬成酸香撲鼻、清新解膩的湯底,吃完魚肉還可再涮食牛肉片、魚丸、菌菇、時蔬,別具風味。
想獲取以上兩款旺菜的制作流程嗎?趕快翻閱2020年11月《大廚》吧~
中國烹飪大師、川菜大師
曹靖
,貴州省餐飲文化學者、黔菜大師
吳茂釗
,貴州省遵義市大黔進黔菜經典餐廳廚師
蘇昌輝
三位大廚從
“吃豆花就是吃蘸水”“菜酸點豆花的循環經濟”
兩大方面對豆花進行了一系列探討,以幫助讀者了解更多豆花的相關知識及菜品。
想了解三位大廚的探討詳情嗎? 另外,戲劇《白毛女》中楊白勞喝鹵水自盡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而
“掬豆”卻鼓勵食客飲用浸泡豆花的水,這是為什么呢?
餐廳定位為西南風味簡餐,但所用原料卻不簡單。“云貴黑山羊鍋”選用生長于四川的麻羊,帶皮入菜,每兩斤半羊肉在拆骨、去邊角料后僅能得到一斤可入菜的凈料;“小炒黃牛肉”雖很常見,但“掬豆”選用黃牛脖仁入菜,無須上漿直接生炒,口感嫩而不柴、口味鮮辣過癮。


這道川式小炒是“掬豆”的明星單品,選用黃牛脖仁肉,無須腌制,先滑油鎖住水分,再添泡椒水提味,大火爆炒后依然細膩不柴、鮮辣過癮,是一道誘人食欲的下飯菜。
原料掃盲:
脖仁,“仁”在潮汕里是中心的意思,脖仁就是指牛脖子中心活動最為頻繁的那塊肉,較為稀有,通常一頭牛的脖仁只有1~2斤,市場價約為60元/斤。

1.黃牛脖仁肉頂刀切成厚2厘米的片,改成小塊,沖凈血水,瀝干后放進料盒,冷藏待用。
2.鍋入菜籽油50克燒至五成熱,下牛肉塊180克滑散,待其變色后立即撈出,瀝油待用。另起鍋燒油,放蔥花10克、蒜苗段10克爆香,下處理好的牛肉塊、青尖椒圈50克、生抽10克、黃酒10克繼續用大火爆炒,撒香菜末10克,澆入泡椒水150克翻勻,待鍋中料汁燒干,盛出擺盤即可走菜。

泡椒水能夠同時提供酸味和辣度

撒香菜末、澆入泡椒水繼續翻炒
1.由于牛肉不腌制直接生炒,為使其快速入味,改刀時不宜過大,以2厘米見方為宜。
2.泡椒水即為制作四川泡椒后壇中剩余的液體,能夠為牛肉增加一種發酵后的酸辣味道,使得成菜口感更為豐富。


黑山羊營養價值高、膽固醇低,同時肌纖維極細,無須烹調太長時間即可入味,肉香皮韌,搭配濃郁湯底以火鍋形式呈現,再帶時蔬、魚丸、山藥走菜,營養均衡、滋補暖身,極適合秋冬推出。

盛出所有食材蓋在生菜上,再將濾去料渣的湯汁澆入砂煲 這款羊肉鍋的濃郁湯底如何熬制?如何為羊肉祛膻?翻開2020年11月《大廚》P46,獲取此菜詳細制作流程!
張佰明說:“我們不拒絕‘云貴川’這一標簽,但會盡量減少地域之間的差異化。”為平衡小眾菜系口味和當地客人習慣,“掬豆”在呈現西南風味的同時,對菜品進行了改良,在調味上融入了本土味道。例如“
鲊海椒燒白
”一菜,原版在制作時突出辛辣,但在南京,很少有食客能夠接受這種刺激的嗆香,于是大廚
在選料和調味時減辣增甜,使其口感更為柔和,推出后極受歡迎。


鲊海椒是將辣椒剁碎后調味,再拌入小玉米碴腌制而成的。大山深處的人們以此改良咸燒白,把墊底的芽菜或鹽菜換為鲊海椒,以肉片卷裹食用,油潤細膩、口感豐富。“掬豆”的大廚則在制作時減少了小米椒的分量,使其更符合本地食客的口味。
鲊海椒
如何制作?此菜在烹制時,需將五花肉反復蒸制多次,這是為什么?趕快翻開2020年11月《大廚》找答案吧!
吃罷辛辣的菜肴,須得來點甜品緩解刺激。冰粉起源于云貴地區,后傳入四川,因其嫩滑爽口、生津解暑,近年間在全國大范圍流行起來,倍受食客青睞。“掬豆”主推6款特色口味手工冰粉,除去紅糖玫瑰、水果等傳統版本,還有茉莉花味和夏季限定的荔枝口味。



帶有氣泡的手搓冰粉,是最為傳統的老味道,加上以云南彝家葉子紅糖熬成的糖漿調味,甜而不膩,帶有甘蔗的清香,極適合在辛辣刺激的正餐后,安撫一下躁動的舌尖。
手搓冰粉如何制作?怎樣熬出甜而不膩的紅糖水?茉莉花醬如何制作?趕快翻閱2020年11月《大廚》吧~
以上7款菜品均選自2020年11月《大廚》“餐飲模式秀”欄目,想了解“掬豆”熱銷旺菜的詳細制作流程嗎?
想了解更多名店名廚招牌菜嗎?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購買,就能將它們收入囊中哦~


點擊圖片,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付款后請及時添加盈盈(ID:18953124866),并提供你的姓名電話收貨地址,以便我們盡快發貨~

微信掃描二維碼,付款后請致電
18953124866告知收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