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底撈面臨的瓶頸日益明顯,而這也是中國頂級餐飲連鎖企業必然會遇到的挑戰。

    一味地延伸服務這塊長板,已經很難解決現有的問題,海底撈到底該如何升級創新?本文將結合“新消費理論”,和大家一起探討海底撈升級的幾個思路。


    本文轉載自財經無忌(ID:
    caijwj
    ),作者:錢進。


    海底撈的問題,是所有中國餐飲企業都關心的問題。
    或許,稱之為“問題”有些嚴重了,
    更準確的說是
    海底撈所面臨的挑戰


    作為餐飲界的傳奇和旗艦,它已經發展到了傳統餐飲企業的極限,傳統的經營理念似乎已經無法繼續支持和解決它的深層次創新了。
    因此,海底撈近期出現了一些瓶頸現象
    。而這,也是中國頂級

    飲連鎖企業必然會遇到的挑戰。

    因此,本文試圖把海底撈作為一個范本,用近些年逐漸豐滿起來的“新消費理論”的框架為指導,并對比一些有類似性質的新消費品牌的做法,探索海底撈的升級道路,或更準確地說是“升維之路”。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海底撈已經鎖定品類
    但需要打造心智爆品

    前不久,羅漢堂的陳龍教授做了一個關于新消費的分析,他指出,新消費品牌的一個特點,是要有足夠的心智認知。
     

    要鎖定心智認知,就一定要在產品力打造上有一定的銳度,所以一般情況下,新消費品牌都會鎖定幾個有特殊優勢的細分品類或是頭部產品。
     
    比如把一只雪糕賣到20多元的鐘薛高,在頭部產品上就很突出且聚焦,整個產品序列基本圍繞著“奶味”和“可可”兩個細分領域。
     
    比如元氣森林,雖然號稱“無糖專家”,也有不少細分品類飲品,但元氣森林80%以上的資源其實都集中在一個細分產品線——-果味氣泡水之上。
     
    又比如喜茶,雖然品類極為豐富,但最核心維護的還是芝芝果茶系列和波波家族系列等。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圖片來源:喜茶官博

    鎖定一個細分的產品品類,不但可以固化消費者的認知,綁定消費者的心智,而且還容易挑動消費者的情緒,激活復購欲望。
     
    反觀海底撈,它的確做到了“鎖定品類”,也絕對是火鍋品類中消費者第一個想起的品牌。
    它的心智認知是“服務好的川式火鍋”,但在這個宏觀概念之下,由于沒有心智爆品,所以消費者很難想起具體哪一類、哪一個是海底撈的招牌產品。

    也正是因為沒有鎖定具體的優勢產品,所以海底撈給人的印象是“出品穩定性高,但單品不驚艷”。
     
    如果沒有優勢產品,和不斷地升級優勢產品,消費者就很難感知到海底撈在創新。
    類比一個比海底撈規模要小很多的品牌,巴奴毛肚火鍋。
    在細分品類的爆品上,巴奴的聚焦度明顯比海底撈更
    高。



    核心品類突出并且讓人記得住,幾個主打產品如菌湯、毛肚、茴香小油條,一出街就立刻掀起一陣火鍋界的跟風熱潮,這可能就是后發優勢和產品主義的結合。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圖片來源:巴奴官博

    海底撈有一出街就讓大家跟風的爆品么?有,但那是它的服務,而非菜品。
     
    所以,最近有人說海底撈“撞衫”甚至是“抄襲”巴奴的產品,筆者起初是不愿意相信的。以海底撈的身位來說,它才應該是被“抄襲”的那個呀。

    事實證明,海底撈打造爆品之路真的還很長。
    時間不等人,火鍋品類涌入的細分創新模式已經越來越多,海底撈已經到了必須行動起來的地步了。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服務的長板,
    是否需要更長?



    大家公認,海底撈最好的產品是它的服務。
     
    中國有無數的餐飲企業、服務企業都在學海底撈的服務,但還很少有哪一家學得特別到位,這就是海底撈的優勢,也的確應了那句話“海底撈你學不會”。

    但最近,筆者卻注意到,海底撈最引以自豪的服務,市場上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一些人開始討論海底撈是否“過度服務”了。
     
    其實,服務是否“過度”這個事情特別主觀,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是否“過度”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但這恰好可能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海底撈在整體創新上出現了一些瓶頸,對此,它的選擇是,在暫時沒有可以深度創新的方向時,做好自己最擅長的事,于是就對服務一再加碼。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圖片來源:海底撈官博

    但是,一味加長長板,是不是就好呢?
    筆者最喜歡的《射雕英雄傳》里面有一個很生動的例子——黃蓉一心要讓洪七公教會郭靖全套的降龍十八掌,但洪七公出于種種考慮,在沒有正式收徒前只教了十五掌,也就是“降龍十八缺三掌”。
     
    可以說,
    這降龍十八缺三掌的威力如何呢?
    簡單說,打低階敵人沒有問題,打中高階敵人的時候,立于不敗,但無法制敵。
    更尷尬的是,由于只會十五掌,郭靖只有把這十五掌來來回回的使用,幸好當時遇到的不是高階對手,否則生死難料。
     
    后來郭靖是怎么突破呢?很簡單,拜洪七公為師,學全十八掌,此后又升維學習了《九陰真經》這樣的頂階武功,終成一代大俠。
     
    現在的海底撈的服務,就有點像郭靖學會的降龍十八缺三掌,可以說是立于不敗之地,但反反復復地用,敵人漸漸熟悉,終有落敗的可能。

    畢竟,
    餐飲業最終體現的競爭力是食品,而不是服務,服務只有依附于食品上才有意義。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因此,海底撈的一大挑戰在于,如果沒有越級的“箭頭式創新”,就只好把現有的最長板來來回回地使用,結果一定是邊際效應遞減,“服務過度”不在今天出現,也會在明天出現。
     
    所以,回歸到系統性的思考來看,海底撈應該思考如何系統性、體系性的突圍,如何進行根源性的創新,而不是反復把長板做長。

    因為長板再長,如果短板存在,還是短板決定勝利的分野。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新人群與消費升級

    羅漢堂陳龍教授有句名言,新消費升級的特點是先分級,再升級。
    也就是搞消費升級之前,先明白自己對接的是什么群體,然后再針對他們升級,有升級才有溢價空間。

    每個群體都有消費升級的需求,但你要搞清楚你針對的階層的消費升級的承受力。

    從財報來看,海底撈的客單價從2018年的101.1元上升至2019年的105.2元,今年的數據雖然沒有出來,但綜合一些菜品漲價的報道,大致可以預測是會更高一些,也就是說,海底撈也在考慮或者說在嘗試走這條路。

    那海底撈對位的是什么群體呢?可能你會說,海底撈覆蓋的群體很廣泛。沒錯,但至少有一個群體,是特別對海底撈有執念的,那就是大學生群體。
     
    艾瑞咨詢近日發布《北上廣深大學生火鍋消費行為洞察報告》顯示,基于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超一線城市的調查,最受大學生喜愛的前三大火鍋品牌分別是海底撈、呷哺呷哺、小龍坎。
    一份報告還顯示,調查群體平均每月生活費約2700元,平均每月餐飲支出為1407元左右。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圖
    片來源:
    呷哺呷哺官網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海底撈雖然提高了價格,但其面對的主力客群之一——大學生,本身消費升級能力明顯有限。
    或許你會說,海底撈漲價不明顯,不能說是在“消費升級”啊?如果是這樣,那可能更糟糕。因為我們前面說了,消費升級是趨勢,關鍵是要先分級。但由于海底撈對客群的分類不夠細致,或者沒有使用足夠的數據武器,或者過于希望打造一個無所不及、覆蓋周全,所有客群都可以消費的大品牌,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升級”,因為一旦升級、眾口難調。
     
    當然,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自己就明確說過,不做高端餐飲,因為“高端餐飲不賺錢”,就是要做大眾的餐飲。這很像小米高管無意間說的那句話大實話,得屌絲者得天下。
     
    但現在的趨勢,恰好是大眾泛化的品類讓位于細分品類,“全民大食堂”的概念讓位于“品牌專門店”。
    我們可以回到火鍋行業,看看巴奴的案例,一開始就定位“服務不是核心競爭力”,走深耕產品品質的“產品主義”路線,這個路線的結果是,通過有意識地培育社會精英客群,并提供競爭力與需求相稱的產品,盡管客單價較海底撈平均高出數十元,但巴奴仍吸引了越來越多更具消費力的人們為此買單。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圖片來源:巴奴官博

    火鍋市場的競爭,比奶茶激烈十倍,縱向的有巴奴這樣的后起之秀猛追,橫向則有各種新派火鍋、融合火鍋,還有潮汕、日式、牛肉、重慶、海鮮、滋補等更細分品類在參與競爭,或者說,在群毆海底撈。
     
    海底撈的應對之策應該是什么呢?顯然不是繼續泛化,泛化的結果就是無法對準精準的群體,進而無法消費升級。
     
    我們可以回到郭靖的例子,我們知道郭靖后來學全了降龍十八掌、還學習了九陰真經,甚至曾經低階的江南七怪的武功在九陰真經內力的加持下都妙用橫生,但郭靖在面對真正的強敵(比如金輪法王)時,仍然只用降龍十八掌,只不過這是在他整個武術的系統性得到提升后“脫胎換骨”的十八掌。
     
    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看出,
    海底撈歸根結底的創新瓶頸,是要尋找整體提升的框架和體系性支撐,而不是單點式、解決問題式的“孤島式創新”。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結束唯增長論,提高黏性

    有人說海底撈的服務和情感是最好的黏性,有人總奉海底撈是情感消費的開山鼻祖。
    這些都沒有錯,但是,不能用單點優勢來掩蓋整體的問題。
     
    我們拿2019年的數據來看,海底撈的同店增速只有1.6%,翻臺降至4.8,為近3年最低,而消費升級紅利也沒有吃到,客單價只漲了幾元錢……這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要想實現下一步的規模化增長,單靠開店數量、做大規模來拉動業務成長的路,海底撈差不多到頭了。
     
    海底撈不是麥當勞肯德基,這類店的客單價很低,可以對客群“無所不包”,走極高密度的路線;海底撈也不是米其林,不能走單品單店手工作坊的精進模式,那海底撈的路在哪里呢?

    創新乏力,海底撈該往何處去?

    △海底撈門店(紅餐網攝)

    筆者認為,海底撈作為一個已經極其優秀的企業,應該考慮結束惟增長論的價值觀,不要認為“增長=發展”,短期內也不應再把繼續擴充開店的數量等規模化因素,再看成是自己的核心指標。
    海底撈真正應該做的,是在產品力、數據驅動、品類創新等要素上下功夫,讓數字化和創新從短板變成長板,利用數據化工具實現和客群的精準對接及有效的消費升級,從而讓翻臺率和客單價獲得提升,從效益要增長,而不是向增長要增長。
    進而,筆者還有一個推論,今后,巴奴毛肚火鍋這樣的企業還會越來越多,它們雖然比海底撈規模小的多,但更有銳度、更有創新精神、更忠實于產品主義。海底撈如果是猛虎,它們就是群狼。
     
    現在,對于海底撈來說,巴奴造成的鯰魚效應已經很明顯了,而這對海底撈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好事。只有不斷的遇到高階對手的挑戰,海底撈才有升級的動力和危機感,才有打破既有體系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 海底撈的新賽道,開“火鍋食材超市”

    • 巴奴杜中兵:產品主義不只是把菜做好

    • 海底撈市值直逼百度,餐企也可以這么牛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562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6日 01:21
    下一篇 2021年1月6日 01:2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