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界為您分享的第181期內容。每天用互聯網思維思考傳統餐飲業。初見的朋友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anyinj關注。 |
帶著夢想和兜里的幾百塊錢,他只身來到了北京闖蕩,他的心里只有一個聲音:我一定要出人頭地!然而,殘酷的現實,很快讓他明白,先活下來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他找了一份度假村服務員的工作,開始了漫長的創業等待。
“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目前70家門店,直營29家,今年年底直營店將達到44家,市值已達6個億。
創始人,宋吉,80后
一個叫“798”的地方,原來“很久以前”新的總部就在那里。整體設計思路很有意思,整個一樓和二樓的公共區域都對外開放。對于798這種人流如梭的地區,這種做法確實能夠起到非常好的品牌推廣作用,聊完下來,還有一對外國情侶咔嚓咔嚓地拍了好多照片。
從進門開始的15步,代表著整個人類發展的150萬年,也是“很久以前”重要的企業文化之一。
將烤串這種街邊小吃登堂入室,必須要在文化層面進行深挖。
去年的員工活動,宋吉還帶著小伙伴們去周口店考察,探尋人類最初的飲食文化——燒烤的起源。
一定要出人頭地
2008年,24歲的宋吉帶著夢想和兜里的幾百塊錢,只身來到了北京闖蕩。他的心里只有一個聲音:我一定要出人頭地!
然而,殘酷的現實很快讓他明白,先活下來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他找了一份度假村服務員的工作,開始漫長的創業等待。
與其說是等待,不如說是籌備,不放過任何機會,尋找心目中的好項目。
那年回了老家探親,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內蒙古一家小烤串店看到了一臺新奇的設備。
那是一臺自動烤串機,只要把烤串放進凹槽,齒輪會帶動烤串自動旋轉。
宋吉眼睛一亮,心里說,我想要的就是這個!
只有三萬,就去借
宋吉在當服務員的幾年里,有時夜間也去兼職做DJ,每當看到舞池里人頭攢動場面酣暢,總在思考著如何把這種獨特的娛樂因子帶入自己未來的創業項目中。
當時,宋吉身邊所有的家當,是靠打工辛辛苦苦攢起來的三萬元。
經過多次的選址,終于在北京昌平找到了一個小鋪面。一算下來,開店怎么也得要六萬元。
由于資金沒有那么多,就找身邊的朋友借了三萬,湊夠了六萬元。
第一家“很久以前”終于開張了。
不過開業的第二天就關門了,因為以前沒有接觸過餐飲業,很多細節沒有想到,PVC管道被高溫烤得快要燒起來,為了安全考慮,關門重新整修了一翻。
那么,就算有六萬,也不夠開店啊?工程加設備還有房租呢!
宋吉說,是啊,萬萬沒想到,房租只要付一壓一。當時不懂,也沒有想太多,等開了一個多月,才知道那地方很快就要拆遷了……
幸運的是,命運總是會眷顧時刻準備的人,第一家店生意非常紅火,在拆遷以前,已經收回了投資,還小小地賺了一筆。
宋吉說,當時一開店就去進行了商報注冊,當“很久以前”這個商標順利地注冊下來之后,強烈的第六感預感到,“很久以前”一定能夠成功。
為什么喜歡
“很久以前”是一家很另類的串店。營業時間從晚上開始,直到凌晨四點結束。
這個營業時間,跟傳統的夜店很像,不過“很久以前”真的是把烤串按著夜店的風格玩出了一場顛覆。
宋吉非常重視“感覺”兩個字,整個餐廳的視覺、聽覺、氣氛,都離不開每個細節的規劃和現場員工的調動。
比如音樂必須2小時更換一次,比如服務員會跟DJ溝通,在必要的時候點播一曲點燃現場氣氛……
他說,把感覺做好,就能夠出奇制勝。
四個階段
宋吉不僅是個經營者,更像是一位思考者,他把商業模式分成了四個階段:
1、初期形成
2、持續優化
3、模式極致
4、外來顛覆
他設計的“很久以前”的商業模式,就是一個顛覆者,顛覆了用戶對于烤串店的認知,他要把“很久以前”做成室內燒烤行業的引領者!
或者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多年擔當夜場DJ的悉心觀察,即使開出的烤串店,也無法融入那么獨特的風格和元素。
一個名字
編者是個很懶的老家伙,有次小伙伴相邀去云南路那家“很久以前”,看到門前那么多人排隊,悻悻的繞開去了別家,因此,錯失了一次更早了解“很久以前”的機會。
店里使用的、用來蘸烤好的食物,反面有個地方很獨特,那是一個員工的名字:劉樂。
宋吉說,是劉樂提議把蘸料做成小包裝,為了感謝,我就把他名字印在了料包上。
相信很多餐飲企業都強調人的價值,坦誠的說,這個舉動讓編者非常震驚。這樣,不需要增加任何額外的成本,卻是編者見過的最強的凝聚力。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