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3日 No.900
1
實驗證明,新司機總比老司機更加自信。
其實不用實驗,也能證明這一點,但凡開過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剛拿到駕照的時候,大多比較謹慎,開過幾千公里之后,膽子會越來越大。逐漸進入膨脹期,路上看誰都不順眼,誰都敢超。
我初中的時候,我老爸就教我開車,那時候真的是膽大,但凡有摸車的機會,都敢背著家大人,自己開跑出去(那時候管的松,這是違法行為,也恰恰說明了年少無知)。駕校的長軸吉普,我都敢拿來在雪地上刷漂移。現在想想,膽子真的太大了,無知者無畏。
工作之后,有幾年經常跑西安河北線,有一年冬天,大年二十八,下著大雪開車往回趕,高速因為大學封路,只能走309國道。
在山西境內下著大雪,地面一層薄冰,開始沒有太注意,一個拐彎之后,跟了一腳油,車屁股就開始亂擺了,急忙之下趕快修正方向,左兩圈,又兩圈,來回幾次,終于把車救回來,要知道,路旁邊就是幾十米的深溝,連個保護樁都沒有的,如果不是之前有過一點點漂移的經驗,真的生死都難料。
車救回來停到路邊,下車連抽了三根煙,才緩過來。之后一直到出山,都不敢使勁踩油門。
還有一次,走G5高速,從西安出發,剛入山西界,就遇到一起車禍,眼睜睜的看著前面的車,把橫穿高速路的一個人撞到。
你可以試想一下,時速100公里的轎車,撞到一個人會是什么場景。場面太殘忍,我就不描述了。
剩下的一路,我的車速都沒超過100。
自那以后,我開車就更乖了。近十年,交過的罰款不到2000塊,類目只有違停和壓線,駕照沒有扣分記錄。
開車的時間越長,越膽小,這都是“見得多了”的功勞,每次見到的事故,都是非常現實的教育課。
2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小馬乍行嫌路窄,雛鶯初舞恨天低”的情況呢?
請你放心,這樣的疑問,不僅僅是我們有,古人也有,不用費腦子研究,答案都是現成的。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學生,也有這樣的疑問。
他在回答學生疑問時,現在桌子上面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
并說:“大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但這兩個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圈周長比小圈長,因此,我接觸的無知在廣度上比你們多。這是我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你看,高手就是高手,能夠用很簡單的方法,就把一件事情說清楚了。
這也從根本上解釋了,為什么人知道的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越謙虛。
反而越是知道的東西少的人,越覺得自己厲害,越自以為聰明,越自信。
3
達克效應,還記得嗎?這是鄧寧與克魯格兩位教授一起研究出來的
這張圖,之前也發過,想必你肯定也有印象。
Kruger 和 Dunning 通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各種技能的研究發現:
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每天照照鏡子,看看鏡子里的自己,很有助于自己爬上開悟之坡。
最后,分享一句達爾文的話,與你共勉。
“無知要比知識更容易產生自信”–查爾斯·達爾文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