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景之戰:從堂食到外賣,再到零售的突圍利器…丨【勺子洞察】

    點擊藍字關注并星標,每天7:40準時閱讀餐飲經營好文

    編者按:

    另辟蹊徑。

    作者|石偉

    編輯|Neo

    國慶假期結束,我回京和朋友約火鍋,朋友捂著嘴角和我說:“想吃啊,但是怕上火!”——“怕上火喝王老吉呀!”

    一說“上火”,你想到了什么?

    這個場景熟悉嗎?如果你足夠細心,你會發現,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常見。有平臺研究表明,消費者越來越多地依靠場景的區隔來選擇產品,而非廣告,比如出行用車想既舒適安全又便捷,很多人會聯想到神州專車、滴滴出行;比如單身白領工作忙,不想做飯又懶得出門時會聯想到美團、餓了么;再比如一提朋友聚餐,很多人想到的是火鍋、麻辣小龍蝦……對此,這家平臺研究后給出的答案是:“當恰當的場景與產品及品牌聯系到一起時,人們喜歡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體驗,場景已成為產品、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一種無形的情感紐帶。”

    實際上,將關鍵詞“場景”與產品或品牌結合,占領有限的消費者心智,構建情感紐帶,已經成為在激烈競爭中的突圍利器……

    你熟悉的“場景”有大用處

    對于場景,不同人的看法可能有所不同:有人追根溯源到戲劇、電影中的畫面,有人認為“大雪紛飛”、“萬馬奔騰”才是真實的場景,還有的人把“上火”、“感冒”等狀態歸結為場景……實際上,場景是個比較泛的概念,它可以是自然風景,也可以是一種人的狀態,而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由無數個場景構成的,只不過有時候,我們并沒有意識到我們身處的場景,或者說我們只注重其中的一個方面,將其他方面忽略了。

    關鍵的是,如果想要將產品或品牌與“場景”結合,這個場景要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一席之地。以“怕上火喝王老吉”為例,怕上火已經在中國出名多年,這功勞不在于王老吉,而是源于祖祖輩輩的一句話:上火是百病的根源。從小,家人就教育我們,荔枝、橘子、杏、辣椒等不要吃多了,小心上火——這是祖輩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是消費者大腦中早就存在的概念。

    消費者的認知是筆寶貴的資源,很有限。

    那為什么品牌開始減少強調產品的功能,開始與“場景”掛鉤了呢?原因有幾個方面:

    第一,當中國人均GDP在2016年超過8000美元之后,中國進入消費升級時代,這時體驗經濟正加速“取代”功能經濟,場景體驗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升到戰略高度。個中原因在于,體驗經濟給消費者帶來了“參與感”,從中,消費者可以提升自身的用戶感知,產品也可以提供給消費者更多的心理性價值,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可以戳文章《體驗式消費來襲,你讓顧客“參與”了嗎?》。

    第二,同質化的營銷手段已經很難讓某一品牌或產品,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以快消品為例,據思路網研究表明,目前的商品更多是在功能方向的深度發展,也就是在商品滿足基本需求方向的深度發展,而商品按功能方向的深度發展,導致的問題是一方面更廣泛地滿足了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使顧客的購買變得難以選擇,比如許多的細分品類之間其產品的顯著差異化在變小,比如許多新品類的新功能價值消費者難以直接感觸到,再比如許多的新品類需要相互關聯才能呈現價值,換句話說,商品的極度細分以及極大豐富,使得以往的商品力在變弱,以往的品類影響力、新品殺傷力在變弱,消費者有太多的選擇,有一定難度的購買選擇均使商品力在下降,甚至消費者對新品開始“麻木”。

    因此,將產品或品牌與合適的“場景”掛鉤,除了增加了體驗、新辟營銷途徑,更重要更重要的是占領有限的消費者心智,構建情感紐帶,讓消費者一想到某種場景想到的就是你家的產品或品牌。

    一提夜宵,你想到了什么?

    場景”在堂食、在外賣。也在零售

    “產品+場景”這種方式在餐飲行業,是從堂食到外賣,再到餐飲零售都有不錯的應用。

    提到火鍋,消費者能想到的無非是呷哺呷哺和海底撈:如果你是聚會,那么選擇海底撈;如果你是獨自一人,那么選擇呷哺呷哺。憑借“一人食”場景,呷哺呷哺把生意做到了上市,去年營收達到36.64億元。據公開信息,1998年,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引入臺灣當時流行的電磁爐來加熱火鍋,在就餐方式上借鑒當時東南亞興起的“一人食”潮流,將二者融合在北京開出了第一家店,相較于傳統樣式,呷哺呷哺一人食火鍋的店鋪占地面積更小,服務員更少,庫存也更低。

    主打一人食的還有日本的“一蘭拉面”。

    以一人食場景起家的呷哺呷哺為自己的副牌湊湊,也設置了場景,那就是社交。為了社交屬性,湊湊做了許多嘗試。據媒體報道,在體驗感上,湊湊深挖火鍋背后的文化內涵、社交屬性,把品嘗火鍋這種物質消費升華為富有文化儀式感的享受,打造成一家人文與美食的聚會空間來吸引消費者的買單。

    因此在空間設計上塑造新的消費場景,整體空間是茶室和新中式的風格二者相結合,整個店面低調穩重的古典設計,混合了中式、禪風和現代感等元素。餐區用屏風、竹簾、植物巧妙地進行了區域劃分,整個用餐環境私密性高,陶藝杯盞的餐具十分精致,有別于想象中傳統火鍋店粗糙的印象,溫暖光線的吊燈和墻壁裝飾,營造了溫馨祥和融洽的用餐環境,非常適合年輕人的精致聚會場景;在菜單上,紅餐網曾統計過,從大的板塊來看,湊湊的菜單分成了18個板塊,每個板塊下面都有至少4道菜品可以選擇,除了涮品外,湊湊增加了炸制小食與鹵制品的休閑食品板塊,同時在冷飲和熱飲設置了46道產品可供選擇,以增加整個產品系列的休閑感。

    “湊”字在《說文》和《廣韻》中本義都是指人們在水上相會,也暗含人們因火鍋相聚的機緣

    除了社交場景,湊湊也在打造下午茶場景。除了“火鍋+茶飲”的場景外,湊湊的臺灣手搖茶就是為了下午茶設計,據湊湊相關人士介紹,單手搖茶的銷售額便可以覆蓋整家火鍋店的房租成本。此外,在下午茶時間段,門店會專門開辟出一片地方,以供消費者喝茶吃點心。

    下午來杯手搖茶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下午茶,夜宵也成為許多餐飲品牌在外賣市場的主打場景。據《2017年度美食消費報告》發現,僅有20%的消費者沒有吃夜宵的習慣,超過六成消費者每周至少吃1到2次夜宵。美團外賣數據分析師表示,2017年夜宵訂單量同比增速高達200%。拼豆夜宵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餐飲消費場景,從外賣角度切入,將經營時間定位在晚7點到凌晨4點。2014年至今累計業績增長近50倍。支撐其驕人成績的除了準確地消費場景定位,還有拼豆自建的外賣信息系統。系統沉淀的消費數據,為其菜品研發提供了方向,也更容易找到消費者偏好的菜品和口味。

    看中夜宵市場的還有井號夜宵等品牌。

    從外賣一直漫延,還有現在吸睛的餐飲零售。比如,餐飲品牌船歌魚水餃作為天貓雙11水餃銷量冠軍,近期在水餃主產品之外開始研發小菜,為的就是打造“在家吃一頓水餃”的場景:配菜、水餃樣樣俱全;比如,今年 4 月獲 B 輪融資的霸蠻(原伏牛堂)在主打產品速煮系列牛肉粉之外,推出了休閑零食酸豆角、爆辣臭豆腐、蘿卜干、小魚干、外婆菜、半只仔鴨,切入了休閑零食的消費場景:當你嘴饞的時候,不妨來點小魚干。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食用休閑零食和霸蠻牛肉粉的用戶開始互相滲透。

    有人可能會問如何挑選與產品相搭配的“場景”?其實,這并不是品牌的一把手和管理層拍腦袋決定,而是來自消費者——他們在什么場景下會食用你的產品,會選擇去你的門店就餐,你的產品相搭配的場景就是什么。

    世界三大珍味:魚子醬、鵝肝、松露。

    以中國高端鱘魚魚子醬品牌卡露伽為例,品牌成立已有 20 余年,專門生產魚子醬給酒店、餐廳和個人。今年,卡露伽旗下子品牌 Tasting Lab 正式上線,開始針對 C 端消費者推出場景消費套餐,比如一人食/二人浪漫餐/三人下午茶/多人聚會。推出場景消費套餐來源于卡露伽國外的客戶:消費者在魚子醬之外還有其他食材的采購需求,如果是一次西式簡餐飲,他可能需要采購海鮮、肉類、酒水。

    二人浪漫套餐,你需要的不只是魚子醬。

    針對不同的人數,Tasting Lab 以季節或者季度為單位,推出相應的食材,食材包括自有食材鱘魚肉類(包括熏制、生鮮、煎烤類),和第三方食材鵝肝醬、生蠔、火腿、蝦蟹等。為了盡量簡化消費者的烹飪操作以節約時間,Tasting Lab盡量選擇生鮮即食產品(冷鏈運輸),而需要烹飪的產品,Tasting Lab 則是把油包、調料包也配好了。對應的銷售結果也符合了場景的預期:據 Tasting Lab相關人員介紹,二人餐在七夕比較受歡迎,五人餐在過去不久的中秋節銷量不錯。

    多人歡聚一堂,多得不只是分量,還有種類。

    最后,我想強調的是,在餐飲營銷同質化過重的今天,餐飲品牌的營銷還是專注于提煉產品的利益點,它們大多圍繞食材、工藝、故事等方面展開——這都是以產品本身為思考的起點。而挖掘產品在不同場景下的功能價值,挖掘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實現產品與消費需求的精準匹配,最終可以產生最大化的市場價值,因此合理利用“場景”或許是一條不錯的突圍之路。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6491.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1月23日 07:33
    下一篇 2018年11月23日 09: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