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團”“餓了么”夾縫中求生的餐飲從業者眾生相

    “美團”“餓了么”夾縫中求生的餐飲從業者眾生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麓山侃財,作者|?錢菀潔

    這個冬天對于譚斌來說格外寒冷,不僅是受疫情復辟下蕭索與壓抑氛圍的影響,更是因為他賭上全部身家的小餐飲店,倒閉了。

    2019年7月,譚斌從一個效益不算好的國企單位離職,在長沙梓園路租下了一間三十多平的小商鋪,成為了“飯點王”的小加盟商。原本懷著憧憬進入餐飲行業,在鼓足馬力向前沖的時候,卻迎面撞向高墻,面對這種個人無力抵抗的沖擊,譚斌稱之為“上天做出的安排”,除了接受也沒有其他辦法。

    在全行業凜冬的時期,大部分的餐飲從業者與譚斌一樣,深陷命運的泥潭,抉擇著是及時抽身而退還是在餐飲行業深耕與堅守。

    01 餐飲業的“至暗時刻”

    此次疫情“黑天鵝”事件中,無疑餐飲從業者是最難捱的。

    恒大研究院數據顯示,僅春節7天,疫情就造成餐飲業5000億元的損失。西貝一度發出“現金撐不過三個月”的求救聲。海底撈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凈虧損9.65億,跌幅超過200%。2020年9月發布的《2020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1-7月份,餐飲收入只有1.8萬億,下降29.6%。

    “美團”“餓了么”夾縫中求生的餐飲從業者眾生相

    圖源|海底撈公告

    餐廳巨頭們都遇到了多年來的首虧與巨虧,更不用提苦苦掙扎的中小商家。疫情給整個世界按下了暫停鍵,而對于不少餐飲從業者來說,按下的卻是倒退鍵。

    “不管開不開門,每天一睜眼就是不斷在賠錢,已經虧掉四五百萬了。”張力春是邵陽人,來長沙做餐飲已經十多年了,開有好幾家高檔餐廳分店。高端意味著高成本,也意味著更深的痛苦與掙扎。

    “員工的工資,房租、食材的損耗,這些都壓得人喘不過氣,短期還好說,但是誰也不能對未來做出預判,何況更難恢復的是消費者對外出就餐的信心。”糾結過后,張力春賣掉了老家的一處房產,并關掉了幾個營收不太好的店,確保現金流是健康的,以等待轉機的出現。

    “其實我也是賭,賭自己能夠迅速跟上時代的變化,疫情迫使我們優化管理結構、加強對菜品的把控,本質上也是行業的洗牌,不規范的餐廳就容易被淘汰。”張力春說,“目前幾家餐廳已經積極發展了線上渠道,也借此對菜品和服務進行了升級。賬上有錢是最重要的,先活下來再說。”

    疫情給近年快速發展的餐飲行業帶來的不僅是艱巨的挑戰,也帶來了行業變革的轉機,而這也是時代賦予餐飲人的一份責任。樂禾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允鋒表示,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球人民的生活方式,

    這種至暗時刻,餐飲企業只有兩個選擇:向左,做精做細、提升食品品質和用餐體驗;或向右,大膽擁抱變化,開辟外賣和新零售。

    02 沒有議價權的商家

    譚斌屬于向右走的那一批,雖然手頭的錢很緊,但是譚斌也不得不”擁抱”互聯網,即便外賣平臺的抽成不斷上漲。

    “現在線下獲客很有限的,尤其疫情發生之后,唯一能保證正常運營的辦法就是做線上。”譚斌補充道,“做線上不意味著就能掙錢了,這還只是個開始。每個月我要向美團上繳1900元固定的管理費,因為客單數不算太多,我每單抽成在26%-28%左右,另外所有的客單必須通過這一平臺,不能加盟同類其他平臺,也不能私自獲客,否則會罰款。包括平臺費用、房租水電等,我每個月的固定開支將近兩萬左右,也就是每天銷售額超一千七百元才能保本,我的餐品單價在12-16元左右,要想天天實現這個銷售額,幾乎是不可能的。”

    重壓之下,譚斌只能盡可能想辦法開源節流。不論寒風烈日,每天早上7點,譚斌75歲的母親都會準時到達餐館幫他擇菜、切菜。

    “請不起員工,另外想多賣幾單,早中晚餐都做。為了壓縮成本,食材和份量的把握上就會做得沒那么好,到了后期回頭客明顯少了,這也是我的一個失誤。”譚斌有些懊惱。“以前沒有平臺的幾項開支可能利潤好一些,現在只想著從原材料等其他成本省,但是對于餐飲行業來說,發現這條路還是走不通的。”

    不僅僅是譚斌這種小商家線上掙不到錢,相對有規模的餐企也很難從中盈利。長沙某老牌飯店資深負責人徐先生表示:“我們沒想過要從線上掙錢的,雖然日收入能保證幾千左右,但到手的利潤其實很薄很薄了。一單滿減活動力度就很大,加上給平臺的固定抽成、廣告費,其實就是賠本賺吆喝,希望能通過線上渠道更多地獲取線下客源。”

    對于線上餐飲發展的趨勢,徐先生更擔憂的是外賣平臺壟斷地位下擁有的絕對話語權。

    “現在餐飲經營者在面對平臺時完全沒有說不的權力,去年我的一項活動推廣款項誤轉入某平臺其他板塊,與平臺協商退款重辦,對方以各種理由推脫,逃避事情的處理。更不要提線上經營嚴苛的入駐條款、分紅條件。”

    徐先生形容轉型線上運營像是“擁抱帶刺的朋友”,餐飲經營者往往陷入了盈利與知名度之間的困境,只能擇其一而做出妥協,而更多的情況是,商家兩者皆沒有得到。

    “美團”“餓了么”夾縫中求生的餐飲從業者眾生相

    圖源|餓了么平臺

    譚斌說自己并不是倒在了疫情黎明前的黑暗,而是一直在走一條看不見光亮的荊棘小道而已。

    “房東告訴我,之前的租客都是做線上餐飲的,都沒成功。平臺推廣費、設備全賠進去了,抽成太高了,小商販的日客單數很難支撐起來,我當時覺得只要自己勤快一點,加上以前有過從事餐飲行業的經驗,應該是可以賺到錢的,還是太樂觀了。”最后回頭看了一眼賤賣的設備,譚斌拉下卷閘門,無奈地笑了笑,“之后打算去工廠打工吧,不會再碰餐飲這行了。”

    03 行業的重新“洗牌”

    與“譚斌”們的黯然離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大量資本不斷殺入餐飲行業。

    某機構投資人表示:“從長期來看,餐飲絕對是朝陽行業,不論信息技術如何更迭發展,餐飲業的應用場景很難替代,對于中國人而言,吃是繞不開的話題。雖然餐飲行業資產重、前期投入大,但利潤也是相對可觀的。”

    2020年1月,“酸菜魚第一股”九毛九在港股上市,創始人管毅宏和60多位創業股東隨即財富暴漲。此前海底撈、呷哺呷哺、味千等餐飲企業也成功登陸港股。這些餐飲行業的造富案例無一不刺激著投資者的眼球。公開資料顯示,

    2020年一級市場涉及美食、茶飲、供應鏈等多個餐飲細分領域的融資有近百起,金額從數百萬到數億元不等。

    “美團”“餓了么”夾縫中求生的餐飲從業者眾生相

    圖源|網絡

    隨著資本的狂熱追捧,餐飲行業的馬太效應也日益明顯。

    2020年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不少頭部飯店營收迎來了報復性增長,南景飯店負責人表示,雖然2020年關停兩個月,但仍完成原定年計劃的99%。不少規模企業吸納更多的優質資源迅速擴張,能提供更好的服務與菜品,形成競爭優勢,進而反哺資本,促成良性循環。

    “疫情加速了行業的洗牌,很大一部分中小商家被房租等成本困住了,頭部企業抗風險能力很強,也是疫情穩定后報復性消費的主要獲益者,處境最尷尬的的是我們這些中部的商家,進退兩難”,新蝦佬連鎖餐飲飯店老板曾先生提到。2020年,他單個門店虧損已有幾百萬,“最重要的是撐下去,這次也給了我們時間反思與升級菜品與經營管理模式,無論如何,新蝦佬最注重的還是品質與服務。”

    對于新生代消費者而言,高品質的食材、優質的用餐體驗往往是他們更為關心與看重的,這也同樣加劇了行業馬太效應,同時為餐飲行業的造富留下想象空間。

    曾先生認為,品牌樹立對于餐飲行業的重要性不可否認,但是大量引入逐利資本盲目擴張,可能會適得其反,現在越來越多的網紅店舍本逐末,不聚焦于菜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營銷上,是一種不健康的業內風氣,“資本燒得出規模,卻燒不出長命”。

    隨著餐企又成了資本的“圍獵場”,餐飲江湖中不斷有先行者抱憾離場,亦有后繼者帶著更好的故事入席。

    吃食不僅僅要打動人們的味蕾,更要迎合資本的嗅覺。吃這件小事兒變得不再那么簡單,餐品的標準化程度、材料供應鏈的成熟與否、經營數字化的進程都被納入對一家餐企的考核。

    當時代的大潮襲來,希望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餐企,都能褪去浮塵,做出撫慰人們漂泊的胃與心靈的美食。畢竟對于吃貨們來說,這才是評判一家餐廳的最高價值標準與靈魂所在吧。

    原創文章,作者:餐老板,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477.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19日 15:04
    下一篇 2021年1月19日 15: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