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請各位外賣老板看看下面兩個做東北菜的菜單界面,從顧客下單的角度來看,兩者有什么區別?
A店是傳統的東北菜外賣菜單。
可以看出老板設置菜品的思路是:顧客愛吃什么我就做什么。
多數選擇進東北店的用戶,就是想吃1鍋包肉、2溜肉段、3地三鮮等。菜單頂端都是這些熱門菜。顧客進門全憑自己喜好來點。
A店月銷1294單,可以看到各個熱門菜的銷量非常平均都是100+。
B店顯然是有引導意識的外賣菜單。
兩道大菜:1、鍋包肉是金獎作品;2、醬大骨熱銷9000萬根。這兩個菜的銷量加起來有1179,占這個店月銷訂單2142的55%,一半以上。
并且用來湊單的低價菜“韭菜盒子”月銷1036份,平均每兩單就有一份韭菜盒子。
可以看出B店訂單的菜品更集中,更益備菜出品,同時更吸引用戶下單。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戶下單哪個菜,看似是他在選擇,其實主動權是牢牢掌握在外賣經營者手中的。我們應該在設計菜單的時候,注意引導的重要性。
今天,小編就菜品的圖片文案,給大家總結幾種引導模式,增加我們的下單轉換率,和集中我們的菜品分布。
一、熱銷類文案
人們都有跟風的習慣:
“這么多人都買了,應該難吃不了。”
在這種想法下,過去常常有商家刷某個菜品的銷量,把它刷成最暢銷菜來促進下單。現在商家更直接了,直接標準“熱銷***萬單”來表示某菜品的受歡迎。
至于這個數字嘛,很多商家都有夸張的嫌疑,如果深究也就是“統計口徑不同”。。。
這個文案屬于最簡單,還依舊有效的模板,很多成功的品牌商都在用。
二、產品特色類
突出菜品的優質性,這里有一個誤區,就是你不一定要比別人做的好才能說,也可以利用用戶和你對菜品認知的差異。比如下圖:
這三個菜品推薦的文案,嚴格說起來都不是什么獨家特色。主要就是三個方向:
1、從烹飪條件上寫:“420度高溫現烤、10%的加量”這些所有電烤爐都能達到400度以上、有沒有加量用戶也是沒有參考物的。但是特意標準出來,這種現烤、量大的氛圍就有了。
2、從食材份量上寫:“原只雪梨”的文案配合圖片給人一種真材實料的感覺。類似的還有下圖這種把食材量化“三個番茄”,“大塊牛腩”也是同理。
3、從食材品質上來寫:“活魚現制”突出魚肉新鮮,還附帶一句“外賣從不將就”,表示吃的好,材料和店內點餐無異。
有時候你認為稀松平常的事情,用戶是不確定的。比如你家一直用活魚做菜,但是用戶第一次進店是不知道的,你要提醒用戶,他才能知道。
再比如,外賣和堂食兩面都做的商家應該知道外賣的食材跟堂食肯定是一樣的,區別只有份量的大小。因為如果堂食和外賣食材不同的話備貨和流程都有很多問題,從操作來說太麻煩。但是從消費者方面是不了解,因為有時外賣活動的關系,他可能會因為線上價格低于堂食而產生品質的疑問。
這時候,你對一些貴價菜(尤其是涉及生鮮類的)寫一個“用料、品質跟店內一樣”的聲明,也會有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潛意識這道菜的品質好,受到線下的歡迎。
三、突出“性價比”的文案
這類文案一般出現在兩種菜品種:
1是下面這種套餐,2是秒殺單品
最典型的數快餐類門店的套餐圖片,“立省**元”有時候比折扣看起來更實惠。
還有這種秒殺產品,直接把價格放在圖片里配合菜品名字、價格位置的展示,三種效果合一更有沖擊力。
還有下圖這樣,限時送飲,
掌握主動,是店鋪運營的一種高級技巧,商家們可以嘗試配合文案來達到引導的目的。
不過,再好的文案如果選擇的商品不符合用戶的消費習慣和大眾口味,也很難做成熱銷。這就需要商家多次換主打菜品進行對比。哪種配合文案后,銷量增長明顯,哪個才是適合做主打菜的。

銷量低
的原因?
上升空間
?
WMWJCLUB
聊聊(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好友)
往期文章:
……
外賣·賺錢·干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