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得越大越容易失控?連鎖餐飲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味千拉面營收接連蹦了六年的極,今年總算止住下跌勢頭,然而,它所面臨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

    本文2700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本文轉載自餐飲商業新媒體【餐飲人必讀】,本文已獲得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授權!


    外媒眼中的胡桃里

    味千拉面的神話止于2011

    “骨湯門”事件一出,曾經的勵志創業史、高光榮譽頭銜、上市、融資都化為了一灘肥皂泡,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絕不姑息,將味千拉面以及“拉面女王”潘慰一起,從榮耀的最頂端推入深谷。

    之后的幾年,味千拉面一直忙于自救,

    為了恢復客流,他們實施了多品牌戰略,通過高、中、大眾三檔渠道,打品牌組合拳。

    同時開設中小型餐廳,以及在二、三線城市繼續開店;在上游環節,味千還推進新生產基地的建設。

    不過從過往業績來看,收效并不明顯。

    2015年,一直死氣沉沉的味千拉面計劃曲線救國,出資4.66億人民幣投資百度外賣。

    誰知這項舉措卻像是49年入國軍,剛剛榮升百度外賣股東的味千拉面,還沒風光到一雪前恥,百度外賣就被餓了么收購了。

    合并完成后,百度外賣成為餓了么的全資子公司。

    手握百度外賣不到10%股份的味千拉面,一時間處境變得相當尷尬。

    截至 2017 年末,味千中國全年凈虧損 4.87 億元,同比大跌 173.15%。

    連跌六年,味千拉面今年的財報卻是意外地止住了頹勢。

    上半年實現營收 11.53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約 0.1%。雖然只增長了0.1%,好賴是聊勝于無。

    味千拉面上市以來營收及增長率,圖據wind

    但看似穩住的味千實際上依舊在走鋼絲——去年有記者臥底味千拉面門店,發現除了后廚衛生堪憂、服務團隊懶散外,味千最大問題,是在被“骨湯”事件打倒后,依舊使用著據說成本只有幾毛錢的“濃湯寶”。(味千拉面半年利潤暴跌8成,輝煌一時的中式快餐怎么了?

    做大后失控,是連鎖中餐的通病


    味千拉面的“骨湯”問題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已經不得而知,但其在發展到最巔峰時被曝光,造成的影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沒有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是完美無瑕的。

    只是當企業體量較小、知名度較低時,很多小問題對整體經營沒有太大的影響;

    再加上商業社會不舉不究的特性,這些問題往往被忽略,變成表皮上的細小傷口,不痛不癢。

    然而當企業的整體量級快速膨脹,成為民眾眼中的焦點存在時,那些被埋下的細小傷口便會隨之被放大化,最終給企業造成致命一擊。

    這種現象在連鎖餐飲中尤為明顯。

    因為連鎖餐飲的發展、擴張速度過快,問題發酵的速度自然也更快

    比如曾經勵志要做中國麥當勞的真功夫,創始人之一的潘宇海負責餐廳全面管理及出品,其姐潘敏峰負責收銀,姐夫蔡達標招呼客人。

    股權結構為潘宇海占50%,蔡達標、潘敏峰二人占50%——在專家看來,這一對半分的股權架構存在天然缺陷。

    當真功夫的體量快速擴大,并引進了“電腦程控蒸汽柜”等系列設備實現中式快餐的標準化之后,企業對潘宇海這個“后廚人才”的依賴越來越弱,而負責制定策略、經營等的蔡達標卻反客為主,成了真功夫的形象代言人。

    當原本家族式的企業突然有一天要上市,合伙人之間的裙帶關系就成了真功夫最大的阻礙。

    ▲夫妻離異、母女反目、丈夫入獄、妻弟上位……真功夫的股權之爭看起來更像一出家庭倫理劇

    同樣是朋友夫妻開店,海底撈在對待股權的問題上就要慎重許多,處理時間也要早得多。

    2004年,張勇就意識到連鎖餐飲企業的經營遠比單店、小店來得復雜,一家店必須有一個人當主心骨,負責統籌管理火鍋店的運營,其他人協調分工,這樣才能提高經營效率。

    對此張勇不惜背上“鐵腕奪權”的罵名,將股份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成為海底撈的實際控制人。

    連鎖餐飲企業需要革自己的命


    其實不止味千,目前中國連鎖餐飲的處境都不算明朗。

    數據顯示,與連鎖餐飲高度發達的美國相比,中國連鎖餐飲營收能力低、規模小,增長速度快的成活率低,增長速度慢的更是難以跳出自身的局限。

    所以如果味千打算重整旗鼓,從自身內部開始革命是十分必要的。

    1.基礎要扎牢

    成都著名連鎖餐飲品牌芙蓉樹下冒菜的創始人賈國金曾經說過:在發展連鎖加盟之前,建立明確的產品體系、尋找穩定的供應鏈體系、明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規劃自己的定位以及了解品牌對應的消費市場等,都是確保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基本功。

    企業到了后期,裝修風格、slogan甚至是品牌名都可以改變,但基礎的東西以及定位是根本,是用來連鎖復制的模板,只有打好了基礎,才不用擔心當市場風向發生改變時,企業門店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倒下。

    ▲成都芙蓉樹下冒菜

    2.加強管理力度

    2017年全國就倒閉了285萬家餐廳,其中還不乏茶香書香、趙小姐不等位等知名連鎖餐企。

    其實小餐館倒閉尚可理解,畢竟他們的資源和資金都有限,可為什么很多知名度和規模尚可的連鎖餐企也會遭此厄運呢?

    問題就出在人上。

    餐飲行業本就是高度依賴人工的行業,一些單店在管理上都有些模棱兩可,更別說連鎖餐企那金字塔一般龐大的人員構成了。

    總體來說,雖然多數中國的連鎖餐飲企業呈現連鎖經營的形態,但從管理角度來看,除了在品牌等外在形象上基本保持一致外,在管理模式、經營方法、服務標準、營銷等方面,總部無法有效地控制分店。

    最終造成名義上是連鎖,實際上卻是各自為政,“連而不鎖”的情況。

    我們不難發現,較為成功的連鎖企業,不論是海底撈還是星巴克,他們都十分重視人才團隊的培養。

    通過以人管人的方法,在認同品牌價值觀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個穩固并適合持續健康發展的龐大連鎖企業。

    3.與時俱進

    美團創始人王興說:“我不太擔心現有的競爭對手,我們跑得更快。我在思考有沒有更新的模式,如果要革命,我希望自己革自己的命。我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不論什么企業都要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識,餐飲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殘酷。

    為什么味千拉面、真功夫、鄉村基這樣曾經的連鎖巨頭如今在餐飲行業中反響平平,但海底撈卻能常常霸占熱門話題,成為餐飲人尊敬的“老大哥”?

    就是因為太多餐飲企業在前期爆發后,無法突破自己的瓶頸,便陷入了“平穩就好”的佛系發展路線。

    而海底撈卻能做到“企業競爭的三級進化”(由于技術環境的變化,使得商業社會的發展進入了歷史性第三個階段,也就是企業競爭已經從個體競爭,發展到產業鏈競爭,再到現在企業網絡競爭的新階段)。

    我們面對的外部環境隨時都在發生重大調整,在這個過程當中遵循的永遠是“適者生存、創者成長”。

    了解更多,請點擊“原文閱讀”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44.html

    (0)
    上一篇 2019年5月29日 17:30
    下一篇 2019年5月29日 20:1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