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提升及消費結構的升級,銀耳行業呈現出整體良好的增長態勢,近年來持續推出各種各樣的以銀耳為原料的產品且形成了體系。有需求才會有供給,而供給的持續增長,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市場的巨大潛力。
其中,通江銀耳對于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一方面,我國食用通江銀耳的歷史悠久。通江是中國銀耳之鄉,通江銀耳既滿足了中國人對“舌尖上的美味”的味覺追求,也迎合了中國人“藥補不如食補”的養生理念。另一方面,通江銀耳行業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極強的滲透力,與其他產業之間存在很強的前向和后向關聯性,人們或直接或間接接觸到通江銀耳。
新品頻出
銀耳市場或將迎來春天
近年有不少學者對銀耳多糖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生物活性成分深入研究,運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向市場供應了眾多以銀耳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食品,例如即食銀耳、銀耳飲料、速溶銀耳粉、銀耳果凍、銀耳粉絲、銀耳糖、銀耳餅干、銀耳酒和銀耳面包等。
與銀耳有關的新品頻出,這些都表明諸多企業一致看好銀耳市場。作為優質銀耳的代表,通江銀耳被一些企業所選用,推出以通江銀耳為原料的產品,其中尤以“江小耳”精燉通江銀耳為代表。而在4月7日至9日舉行的2021年全國成都春季糖酒會西部博覽城室外展場(北區)食品及飲料SW093T展位上,米倉耳記將攜“江小耳”精燉通江銀耳等眾多產品參展。而在4月5日,米倉耳記也將作為聯合發布單位亮相位于瑞城名人酒店9F名人廳舉行的2021百大新品發布會暨網紅爆品選品會。
為何選擇這時候進入市場?產品誕生又有哪些背后的故事?對行業發展能夠帶來哪些思考?第一食品資訊特邀米倉耳記公司CEO馬仁平,就當前通江銀耳產品的消費痛點、品牌如何破圈出局等問題進行專業分享。
銀耳產品的消費痛點
傳統工藝滿足現代需求
居民收入的增長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促使通江銀耳由少部分享用的宮廷貢品演變為居民的日常消費品。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銀耳產品品類眾多,但是統計數據表明,2013年至2019年,干銀耳行業市場規模占食品工業的比重始終不高,維持在0.04%至0.05%的比例。因此,如何用傳統工藝滿足現代需求成為銀耳產品面臨的消費痛點。
2013-2019 年干銀耳行業市場規模占食品工業比重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清水洗凈、小火慢燉的銀耳營養價值高,滋補養生。但是作為企業而言,生產一款營養飲品顯然無法采取如此的傳統工藝,無論是產能還是品控,亦或者成本,已經背離了時代。如何取傳統工藝的“精華”,融入現代科技,生產出快節奏社會的消費品且又滿足消費者對營養攝取的需求,成為包括米倉耳記在內的諸多銀耳產品相關企業長期以來不斷思考的問題。
新生食品品牌
如何破圈出局?
商品市場的極大繁榮,使得品牌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要想讓消費者記住某一品牌,就需要有突出的品牌核心產品;而作為企業而言,要想獲得市場占有率,必須將有限的資本用于關鍵的地方,即圍繞某一原材料或核心產品進行深入挖掘,延伸產業鏈,整合營銷資源。
那么,新生食品品牌需要具備哪些要素才能破圈?我們將以“江小耳”為案例為大家分析。
01
圍繞核心
延伸產業鏈條
“江小耳”精燉通江銀耳是通江米倉耳記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最新單品,而該公司是由巴中國資委和市農業投資集團聯合控股,受到通江政府的鼎力支持,米倉耳記也致力于推動通江食用菌產業發展,長期以來致力于打造以通江銀耳產品為主的食用菌產業鏈。

將通江銀耳作為產品的主要原料,從經濟角度看,提高了通江銀耳的附加值;從營養角度看,提高了通江銀耳營養成分的利用率;從企業發展看,多元化的布局也讓企業的發展更具有活力,同時也在凸顯核心原材料營養價值的基礎上,增強了企業產品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一種食用菌,對比同類產品,通江銀耳不僅在口感上更好,而且還具有極大的營養優勢。研究表明:通江銀耳的銀耳粗多糖含量為40.42%,普通銀耳僅有15.8%;通江銀耳的膳食纖維含量高達72.7%,普通銀耳僅為30.4%;通江銀耳的蛋白質含量為10.5%,普通銀耳為6.38%;通江銀耳的氨基酸總量為8.88%,普通銀耳的氨基酸總量為7.2%。通江銀耳的營養保健價值成為通江米倉耳記食品有限公司進軍市場的自信來源。
02
注重包裝
突出產品內核
“江小耳”不僅食用口感極佳,而且包裝也很好看,有顏又有料!產品包裝的視覺效果在消費者選擇產品的決策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件產品擺在貨架上,最先是被眼睛所“看”到。包裝不能僅僅“好看”,更要“有料”,要凸顯設計感,突出產品內核。

“江小耳”在產品的包裝設計上就別出心裁。它選用了透明玻璃瓶作為通江銀耳的載體,能清晰看到每一瓣通江銀耳。從消費者角度看,玻璃瓶顯得“高端”,有質感,作為營養飲品而言比塑料瓶從視覺上更顯得健康。透明的玻璃瓶能讓消費者清晰地看到自己買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加深了消費印象,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當消費者再次選購時,信息的提取變得更加有效,有利于消費者再次選擇“江小耳”。
03
健康為先
革新制作工藝
互聯網的發展和自媒體的盛行,使得信息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大范圍傳播。近年來關于食品安全的新聞屢見不鮮,“一個事件毀掉一個品牌”已經被多次證實。作為一款被消費者“喝”進肚子里的食品而言,對產品品質的把控應當始終放在突出位置。與其寄希望于危機公關有效性,不如將時間和精力用于品控上。因此,“江小耳”不僅好喝有營養,更有安全保障。

每一瓶“江小耳”在呈現在消費者面前之前,都要歷經11道標準人工篩選,3次人工剪根分瓣稱重,4道山泉水清洗,15度保鮮預處理,全程冷鏈環境清洗,118度高溫滅菌30分鐘,6道工序快速鎖鮮,真空密封。從生產到出廠共有13個核心環節追蹤,3次循環檢測,每一步都落實到具體責任。
04
產品泛用
適用多種場景
許多行業巨頭即使成為了“頭部大牌”,也不斷推出新品,以“家族式”的產品集群,滿足消費者不同的消費需求。“可口可樂”常被人們成為“肥宅快樂水”,因為可樂里含有大量糖分,一瓶600毫升可樂里的糖分相當于13塊方糖。但是可口可樂先是推出了“無糖可口可樂”,后又推出了“可口可樂纖維+”,主打纖維+零糖零卡路里,讓一票減肥健身人群趨之若鶩。
無獨有偶,“江小耳”精燉通江銀耳這款通江銀耳產品的應用消費場景也極為多元,突破固有的消費人群和消費場景局限,在減肥、健身、熬夜加班、長途出行、產后恢復等多種群體中均有較好反響。同時由于其低糖零脂肪,有口福無“腹”擔,被部分消費者當做“夜宵”食用;而它獨特的液體口感,富有銀耳的甘甜,單就作為一款飲料來說也能夠帶來極佳的飲用體驗。
“江小耳”的CEO馬仁平表示:“當下,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保健、綠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企業做一款營養飲品更要有匠心精神,將滿足消費者需求放在首位,以多元化布局+產業鏈式發展,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雙贏。”

選品選得好單子少不了;選擇不對,努力白費。而在4月5日,這款“江小耳”精燉通江銀耳也將重磅亮相位于瑞城名人酒店9F名人廳舉行的2021百大新品發布會暨網紅爆品選品會。
讓好新品遇到優質渠道,讓經銷商不為選好品困擾。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品牌方和經銷商將匯聚一堂,共謀發展,吹響2021布局之路的集結號。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雙雙 食品商協會小管家琳琳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3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