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增1.25萬家企業!資本熱捧、大佬涌入,預制菜賽道要爆發了?

    前幾天,號稱預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成功登錄A股,著實吸引了不少眼球。

    在味知香的背后,是中國預制菜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尤其是2020年,全年新注冊1.25萬家預制菜企業。餐飲和食品行業“大佬們”更是相繼涌入這個賽道。

    預制菜,目前是賽道爆發的前夜嗎?

    總第 
    2706 

    餐企老板內參  孫雨 | 文

    味知香登錄A股

    預制菜去年新增企業1.25萬家

     

    4月27日,一家注冊地位于江蘇蘇州的味知香的食品企業登錄A股。

     

    這是一家看似很普通的企業,2019年銷售收入5個多億,2020年6個多億,凈利潤2019年是8千多萬,2020年沖刺了一下,凈利潤大概在1個多億。

     

    這種業績公司放到A股市場的食品板塊里,稀松平常,只能勉強算作中下等。味知香2021年一季度收入才1.63億,在A股上市的81家食品企業里,排到了70位。

     

    但這個股票卻受到了熱捧:發行價是28.53元,截至目前一直處于漲停狀態,股價已經達到了66.17元,更有部分研究機構喊出了目標價過百元的口號。

     
    一切都跟這個企業頭上頂著“預制菜第一股”的名號有關。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半成品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包括肉禽類、水產類及其他類,涵蓋數百種菜品,建立了以“味知香”和“饌玉”兩大品牌為核心的產品體系,在全國各大城市設有門店 1100 余家。 
     
    因為沾了預制菜這三個字,味知香站在了風口上。
    “國內預制菜第一股,分享萬億行業紅利”“乘上市之風,一味知曉,香滿人間”……券商們對贊譽之詞毫不吝嗇。
     
    預制菜的熱火,并不僅僅體現在味知香在資本市場受到的熱捧上。
     
    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11年-2020年數據來看,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量呈上升趨勢。2015年首次突破4000家,2018年首次突破8000家,尤其在2020年,新注冊1.25萬家,同比增長9%。


    B端、C端都發力,

    市場規模有望超3萬億

    從產品上看,目前預制菜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產品:開袋即食的食品,加熱即可食用的食品,熟料加熱的半成品,生料加熱的即配凈菜。

    從銷售渠道上,預制菜分為兩大模式:

    一類是TO C的概念,食品企業或者餐飲企業,通過工廠加工好一些半成品,在超市、餐飲門店、電商平臺等渠道銷售給顧客。比如受疫情影響,2020年有很多餐廳出于自救,加入售賣預制菜行列,這種具有臨時性和隨機性的屬于To C模式。

    還有一類是純TO B的概念,即中央廚房為了滿足餐飲企業尤其是連鎖餐飲企業的需要,生產出來半成品料理包,供應給餐廳門店復熱售賣。

    當然這兩種模式界限并不清晰,比如說一些企業既通過電商、門店售賣給C端,也通過渠道供應給餐廳。

    有人說預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國,因為冷凍機器設備的發明,讓預制菜成為現實,也有人說美國有全球超大型食材配送供應鏈公司Sysco,Sysco就是做預制菜的。

    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Sysco定義成預制菜有點委屈人家了,人家是不折不扣的“餐飲供應鏈”,食材供應只是它一部分業務。
    國內的餐飲供應鏈“蜀海”就是按照Sysco的模式發展的,但我們不能說“蜀海”是做預制菜的。

    預制菜的發展,成熟于日本。由于日本人口密度高,便利店分布密集,對速凍和冷藏保鮮的需求量很大,使得預制菜高速發展。如今日本預制菜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60%以上。比較大的預制菜公司有如神戶物產和日冷公司。

    預制菜的需求空間不斷擴大。行業喜歡對標日本預制菜行業發展歷程來說明中國的情況,因為中國目前社會結構的核心經濟指標跟日本預制菜高速發展的 70 年代末非常類似。根據國海證券的預測,對照日本的預制菜滲透率,我國預制菜行業規模有望達到3萬億以上。



    玩家分析:

    餐飲、食品齊上陣,B端、C端都發力
     
    預制菜這個賽道突然涌入形形色色的玩家,如果把玩家分分類,可以看出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餐飲企業,一種是食品企業。
     
    一、餐飲代表:海底撈、西貝、外婆家、綠茶等
     
    餐飲企業大部分是直接面向C端消費者銷售預制菜。尤其是疫情期間,門店無法正常開業,餐飲企業出于自救,利用餐飲品牌自建的中央廚房,生產一部分半成品,對消費者售賣。這部分業務原來流行的叫法是:“餐飲新零售”,其實就是售賣預制菜。
     
    比如說海底撈,作為火鍋界品牌大佬,除了火鍋,更是不斷嘗試創新其他品類。如火鍋食材超市、小吃快餐及預制菜等。2020年3月份,海底撈入局方便菜肴領域,上新16款半成品菜肴,宮保蝦球、辣子雞丁、番茄土豆燒牛肉、酸菜魚、大盤雞等。可以說,海底撈是國內較早發力預制菜的餐飲企業。
     
    疫情期間,速凍菜肴的銷售呈現井噴式發展,增速是往常的十幾甚至幾十倍。大董、陶陶居、大龍燚、小龍坎等品牌都在美團上線的“美味到家”服務上,開賣半成品,要么是自家招牌菜、要么是在家難做的硬菜,還原餐廳的味道,價格只需餐廳的一半,半小時就能送到家。疫情之后,不少餐飲企業都放棄了這塊業務,專注餐廳運營。
     
    但也有不少堅持者,比如西貝在預制菜領域跟的也比較緊,2020年,賈國龍功夫菜北京金源店開業,引來眾多業內關注。大家議論紛紛,有看好的也有吐槽的。大眾點評顯示,目前已有三家營業,兩家尚未開業,且已經作為檔口開進了西貝餐廳里。
     
    從現狀看,賈國龍功夫菜進入了快速擴張的態勢。
     
    外婆家也打造了“老鴨集”,用堂食+外賣+外帶+新零售的方式銷售,其實也有售賣預制菜。
     
    大牌餐飲企業開賣“預制菜”,無非就是想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拓展銷售渠道,除了讓消費者來餐廳吃飯,更是想占領消費者的家庭餐桌。
     
    畢竟,C端巨大的消費量是有目共睹的。
     
    天貓發布的《中國人年夜飯消費報告》顯示,網購半成品年夜飯已經成為不少人尤其是 80后、 90后年輕消費者的新選擇。據天貓公布的十大新年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預制菜的銷量同比去年增長16倍。像廣東的盆菜、杭州的八寶飯,成了年貨直播間的爆款。
     
    京東大數據也顯示,自1月20日-2月20日左右,1~2人小包裝半成品菜成交額同比增長了3.5倍,其中水煮魚、佛跳墻等菜品的銷量增長較明顯。
     
    這對于有資金有實力有品牌的餐飲企業而言,別的不知名的食品企業都開賣了,它們肯定也能賣。
     
    所以,預計還有更多的餐飲企業以“餐飲新零售”的名頭,開賣預制菜。
     
    二、食品企業代表:雙匯、新希望、安井、王家渡等
     
    看到預制菜這么火熱,食品界的大佬們也坐不住了。
     
    雙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但最近兩年,在預制菜領域雙匯一直“躍躍欲試”。比如推出了“雙匯快廚”;突出“雙匯尚菜館”預制菜產品并正式上市招商;和湖南的新聰廚食品簽訂戰略合作,號稱要發力預制菜市場……
     
    不管實際效果如何,雙匯把這個“勢”造得滿滿的。
     
    另外一家肉類加工企業:新希望,早就憑借一個單品“小酥肉”在預制菜領域風生水起了,最近又開始加碼預制菜行業,預計最近會有比較大的動作。
     
    一般認為:從規模經濟和方便程度來看,肉類加工廠建設預制菜工廠具備先天優勢,其效益遠遠超過一般餐飲企業自建中央廚房和一般的食品工廠。
     
    作為速凍火鍋料龍頭,安井食品在2020年11月推出“凍品先生”副品牌,定位餐飲市場中央廚房概念,以輕資產運作模式整合上游中小食材廠家,研發生產預制菜和火鍋周邊食材。
     
    另外,內參君了解到,步步高于近期與蜀海供應鏈達成合作,雙方將在凈菜、預制菜工廠場景優化合作、前置倉物流的合作等。步步高創始人王填稱很早就在做預制菜領域了。
     
    除了現有的大型食品加工企業加碼預制菜外,也有一些行業新秀,這些年異軍突起,發展迅猛。
     
    比如說王家渡食品。前身是眉州東坡旗下中央廚房子公司,主要為餐企和家庭提供川味預制菜,推出王家渡低溫午餐肉腸、低溫川味香腸等爆款預制菜。今年王家渡食品完成了近億元A輪融資,并宣布了上市計劃。
     
    珍味小梅園成立于2019年,最新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且在京東開設旗艦店,15種產品在售賣。
     
    自2020年至今,已有5家預制菜企業獲得融資。其中,王家渡食品和白家食品都獲得了億元上下的高額融資
     
    從珍味小梅園、王家渡食品的銷售渠道來看,除了服務餐廳,線上電商和線下零售也是它們的銷售陣地,可謂是B端和C端客戶通吃。王家渡食品在京東、天貓、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設旗艦店,并進入物美、永輝、全家、羅森等零售超市和便利店。渠道多樣且廣泛,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率先在預制菜賽道樹立品牌形象,搶占有利位置。
     

    熱鬧背后的五大難題

     
    這個賽道看似熱鬧,但也存在不少難題。
     
    第一,入局預制菜的門檻并不低。

    餐飲企業大力推行預制菜,一是靠實力,如西貝有自己的中央廚房,就有能力打造賈國龍功夫菜;二是靠條件,如當春節遇上疫情,就為這些餐廳的預制菜創造了便利條件,所以可以認為是在某個特定時期、特殊階段而興起,也確實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便利。
     
    不過現在看來,餐廳直接面向顧客銷售預制菜的玩法,并不是每個餐飲企業都能玩轉的。
     
    第二,食品企業天然具有TO B基因,但如果走向 C 端,品牌打造是一大挑戰。
     
    以味知香為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味知香的加盟店有1117家,銷售金額達3.2億元。其單店年產出28.6萬元,平均單店每月產出2.39萬,折合每天平均是796元。按照40%的毛利計算,每天是300元左右,每月按1萬元毛利核算,扣除房租和人工,味知香的門店經營也勉強維持。從披露數據來看,味知香的加盟門店銷售額占比52.06%,意味著一半收入來自于大客戶,預制菜的未來依舊坎坷。

    可見,預制菜走向C端,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B端才是主要發力對象。

    第三,中餐口味多元化難以兼顧。

    預制菜是工廠制作,要求工藝和口感標準化。目前研制的預制菜大多是標準品,但中餐飲食結構復雜,不同的烹飪手法會產生不同的口感,這個問題如何解決目前尚沒有更好的辦法。

    第四,預制菜口味復原的問題。

    快餐賽道雖極易標準化,在追求健康品質飲食趨勢下,預制菜還需要加強菜品口味把控。想要做到和后廚現炒現蒸的口感一致,并不容易。

    第五,是工廠規模生產和多樣化需求的矛盾。

    預制菜企業服務的客戶大多是餐飲店,然而餐飲店的需求又是多樣且分散,這給上游供應預制菜工廠帶來很大挑戰。

    畢竟,預制菜工廠強調的是標準化和批量化,而餐廳追求的則是菜品個性化,或者所謂的爆品策略來吸引消費者,建立品牌勢能,其中的矛盾很明顯。

     

    總結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Q1季度共注冊預制菜企業1448家,同比2020年Q1季度下降42%。
     
    一個季度的數據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畢竟在一個萬億的賽道上,各路玩家的沉沉浮浮,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輪值主編|戴麗芬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加入SIAL China,一起審食度勢,點食成金

    商務合作: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轉載聯系:
    首席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598.html

    (0)
    上一篇 2021年5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9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