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社群里有位做豬腳飯的老板在考慮他的生意要不要繼續。他說,產品的顧客口碑很不錯,但是主要靠外賣來生意,而外賣呢,主要靠推廣費,有推廣費的時候單子就多,沒推廣費單子就少一半。但是感覺商圈的外賣潛力有限,即使每天花200塊錢推廣,外賣單子也就50單,導致不賺錢。
我開始還想著應該再優化一些外賣的各個環節,在保持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曝光率,進店率和轉化率,但當他后來說房租一萬五的時候,我就明白他為什么想要放棄了。
一個以外賣為主的店鋪,房租還這么高,這是很難盈利的。因為,外賣的利潤相對線下要低很多的。打個比方,賣一百塊東西,如果是線下,毛利通常有60塊以上,但是外賣的話,毛利估計只有20-30塊了。尤其是中餐快餐這種品類,競爭白熱化,毛利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前段時間,我寫了篇文章說我今年上半年做的幾個減法,其中一個就是減少外賣比例,不再看重外賣單量或者營業額,而是更看重利潤的提高。把活動力度降低,員工不再每天打仗一樣做單子,但是利潤還一樣,甚至更高,最終在營業額和利潤中間找到平衡點。我們現在的外賣毛利可以穩定在45%以上,低了就降低力度或者提高價格。
我重點想說的一點是,一個店在開店前要有策略性的規劃,要想清楚你這個店是主打外賣還是主做線下,還是兩者兼具,各自比例大概多少,結合自己項目的毛利水平和店鋪的其他成本,能幫助你在確定店鋪租金上不偏差太大。比如文中這位做豬腳飯的老板,店鋪處在一個破舊的美食城負一樓,以后主要靠外賣,那一萬五的租金就太高了,5000塊都嫌貴了。
或者,換一種思路,可以假設你的店鋪以后可能就是純外賣了,你就按照外賣的毛利水平來倒退租金應該多少,算出來的租金就是你能接受的下限。再假設營業額全部為線下,毛利比較高,算出來一個租金,這個租金就是上限。簡單說,就是分別以20%的毛利和60%的毛利來倒推租金的范圍。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我為什么不是很看好那些純外賣店了吧,看著忙忙碌碌,單量還很高,但也許就是不怎么賺錢,都在給平臺打工。一個店的理想狀態是有線上也有線下,外賣比例最好不要超過線下,我的幾個店外賣總體比例今年之前大約40%左右,現在降到了35%左右。外賣利潤雖然低,但是終究還是有利潤,可以分攤一個店的固定成本,對一個店也是有貢獻的。所以,我自己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外賣,而是想方設法在外賣單量和利潤之間找到平衡點。
當然,通過線上和線下營業額的比例,接下來估算營業額又成了一個難點,有幾個指標可以參考:
1,同類店鋪在同類商圈的銷量,這個是看自己品類的潛力。
2,所在商圈其他品類的銷量,這是看所處商圈的潛力。
3,自己的供應能力,出品速度,人員配備。
4,上一家的數據也可以參考一下。
最重要的是親自要去調研外賣潛力,之前我詳細寫過如何評估外賣潛力的文章:店鋪外賣潛力的評估就看這3點 | 開店筆記,供大家參考。
有很多老板問租金應該占營業額的比例,以前說過的,我覺得餐飲行業三天營業額找回租金是可以賺錢的,如果不行,說明定價有問題。通過上面的文字大家也應該明白了,營業額也有質量高低之分,如果外賣比例過高,那就要相應提高要求了。我現在店里的水平是基本一天營業額就找回租金。比如昨天,我三個店的營業額收入分別是5940,4874,4865,而這三個店的租金分別是:2900,4800,3500,每個店里員工三到四個人。
最后,回到文中的案例,就按照3天找回租金標準,月租金15000,每天就應該做5000塊的營業額。有了這個數據在腦海中,判斷一個店鋪能否做得起來又進了一步。
另外,關于“尋找小而美”學技術的事情,即將上線鹵菜項目,后面我會邀請老板本人做項目介紹,會通過微信視頻直播的方式,感興趣的老板可以關注我的微信視頻號: 開店筆記-老陳說開店,那里平時我也會上傳一些考察市場的視頻。
也可以點擊下面的視頻直接關注起來: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