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國最大的茶葉產地。 但在茶飲第一梯隊,卻鮮有從福建走出的全國性品牌。 最近,我發現有個福建品牌快樂番薯,依靠“茶飲+小吃”模式,開出近2000家門店,今年正在布局全國市場。 “茶飲+小吃”這個模式如何盈利?他們的做法有沒有借鑒意義?我和快樂番薯的總經理呂學武聊了聊: 一方面能提升客單價和顧客體驗,彌補淡季營業額,另一方面也因為模式重、運營難度高、同質化嚴重,鮮少有品牌做大。 番薯是“靈魂角色” 能不能在持續保持性價比的基礎上,還讓門店有錢可賺?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在他們的產品體系里,番薯是“靈魂角色”。
以快樂番薯的烤番薯舉例,一爐可以出品40~50個,早上營業時提前預制,顧客購買時,隨取隨走,不占用人力,番薯烤腸也是如此。手抓餅選擇的是自生產的熟餅皮,一臺設備可同時制作6~8個,3分鐘左右出品。
我們把最難的事,都在供應端解決,讓門店制作簡單、效率提高。
比如番薯,我們只選300g~600g重的,門店在烤制時間上就不會差異太大。”呂學武告訴我。
在消費者心智中打出差異化標簽,在門店日常運營上解決效率問題,實現了這兩個前提,“茶飲+小吃”才能具備規模化復制的基因。
向上控制成本,向下提升效率,
是快樂番薯找到的解題思路。
如何正確地巡店:
飲品開店新手必修46講: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