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茶店賣烤腸是不是好生意?有人靠茶飲+小吃開店近2000家


    福建,中國最大的茶葉產地。

    但在茶飲第一梯隊,卻鮮有從福建走出的全國性品牌。

    最近,我發現有個福建品牌快樂番薯,依靠“茶飲+小吃”模式,開出近2000家門店,今年正在布局全國市場。

    “茶飲+小吃”這個模式如何盈利?他們的做法有沒有借鑒意義?我和快樂番薯的總經理呂學武聊了聊:



    12元“吃飽喝好”
    13年間開店近2000家
     
    11元,1個中杯番薯奶茶+1根番薯烤腸,等于一次下午茶,等于一個日常奶茶消費的大眾市場。

    這個十幾元就能“有吃有喝有快樂”的品牌,是來自于廈門的快樂番薯,而在底線市場,價格還會再低上1~2元。
     

    快樂番薯發軔于廈門,已經在福建市場發展了13年,平價的番薯奶茶、Q彈的番薯烤腸、是眾多小紅書博主“童年的回憶”,2020年全年烤腸賣出3000萬根,烤番薯銷量近500萬顆
     
    來到廈門旅游的消費者,也能花十幾元,買一份奶茶+烤腸,或果茶+手抓餅/烤番薯,獲得一份滿足的下午茶。
     
    我了解到,快樂番薯以高線城市開小店、下沉市場開大店的拓展策略,“茶飲+小吃”的模式,12元左右的客單價,在福建、廣東、江西、等地開店近2000家,40%的門店集中在福建省內,門店平均月營業額在9萬左右。
     
    “茶飲+小吃”的模式

    但事實上,相比于純茶飲,“茶飲+小吃”模式難度更高,是個讓行業人“又愛又恨”的組合:

    一方面能提升客單價和顧客體驗,彌補淡季營業額,另一方面也因為模式重、運營難度高、同質化嚴重,鮮少有品牌做大。

     
    快樂番薯的“茶飲+小吃”的模式,有沒有借鑒意義?
     


    做有辨識度的“茶飲+小吃”模式
     
    茶飲+小吃的模式,我見過很多,有加漢堡、炒酸奶的,也有加銅鑼燒、舒芙蕾的,最經典的是港式奶茶,茶飲加雞蛋仔、車仔面、咖喱魚蛋等。
     
    茶飲+小吃模式第一個痛點,是看起來什么都能加,其實最怕大而全。
    什么都加,最后稀釋了品牌、模糊了定位,還增加了運營負擔,讓復制難度更高。
     
    快樂番薯是怎么解決這一難題的?
     
    我發現,
    在他們的產品體系里,番薯是“靈魂角色”。
     

    番薯是“靈魂角色”

    招牌奶茶是番薯奶茶、紫薯奶茶,其中的小料“番薯圓”、“紫薯圓”是快樂番薯自主研發、生產的獨家配料。
    熱銷小吃里,有烤番薯、番薯烤腸,就連手抓餅都加了紫薯,最近新出的零食:番薯芝麻酥,番薯花生糖,也是以番薯為主食材制作的。
     

    在門店呈現上,以番薯為主題的視覺不斷加強,在營銷上,以番薯IP、番薯表情包、跨界聯名等玩法助攻,從而將番薯這一品類與品牌深度綁定,打造出有辨識度,有標簽的產品體系。
     
    但延展了這么多,他們飲和餐的比例仍然控制在7:3,不會讓消費者認為這是一家“小吃店”。
     
    茶飲+小吃模式的第二個痛點,就是效率。

     
    很多小店在加了小吃后會發現,同樣賣3000塊的營業額,隔壁老王家只需要3個人,我的店就需要5個人——因為但凡加了吃的,就要準備食材,清洗、預制、制作每個環節都很“費人”。
    所以小吃的品類選擇特別重要。
    以快樂番薯的烤番薯舉例,一爐可以出品40~50個,早上營業時提前預制,顧客購買時,隨取隨走,不占用人力,番薯烤腸也是如此。手抓餅選擇的是自生產的熟餅皮,一臺設備可同時制作6~8個,3分鐘左右出品。
     
    最近他們正在力推的新款番薯零食,3.5元/袋,配上一杯奶茶,既方便顧客,又對運營無負擔。
     

    我們把最難的事,都在供應端解決,讓門店制作簡單、效率提高。
    比如番薯,我們只選300g~600g重的,門店在烤制時間上就不會差異太大。”呂學武告訴我。
     
    去年雙11和雙12期間,在餓了么平臺,快樂番薯是華南大區訂單量第一,全國茶飲品類卡券銷量第一、全國茶飲品類訂單種類第一。
     
    總結下來,
    在消費者心智中打出差異化標簽,在門店日常運營上解決效率問題,實現了這兩個前提,“茶飲+小吃”才能具備規模化復制的基因。
     
    但要想走出去,從區域走向全國,茶飲+小吃還有另外一個重大考驗:

    能不能在持續保持性價比的基礎上,還讓門店有錢可賺?

     


    70%原料自生產,保證性價比
     
    “我們已經3年沒漲價了,未來3~5年,如果沒有大的市場變動,我們希望仍能保持這樣有誠意的價格。”呂學武告訴我。
     
    而在這樣低的價格組合上,“快樂番薯的產品毛利最高能達到65%~70%。”呂學武透露。
     
    低價格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格才是。
     
    2014年,快樂番薯的門店還不到300家時,呂學武就意識到了供應鏈的重要性,成立分公司,自建工廠,生產核心原料。
     

    如今,占地2萬多平方的自有工廠,70%的原料實現自生產,不管是核心原料番薯圓、紫薯圓,還是茶飲常用的糖漿、罐頭、小料,小吃中的番薯烤腸、手抓餅的餅皮,以及茶園、茶葉拼配、焙烤、包裝的加工廠,快樂番薯都有布局,幾乎深入到了全產業鏈。
     
    快樂番薯有兩個研發團隊,一個團隊在公司研發室,主要負責水果、茶、乳制品、小料等原料的調試和搭配,另一個團隊在工廠,由食品專業高學歷人才組成,從食品工業角度研發新型的食材和配方。
     


    茶飲+小吃,能不能走向全國?
     
    千家規模以上的品牌中,快樂番薯發展不算快,生意也不算爆。
     
    “每個品牌的終點不一樣,茶飲+小吃的模式就算讓我們走得沒有那么快也沒關系,因為這個模式才讓我們是快樂番薯,是我們和其他品牌的差異。”呂學武表示。
     

    作為開店近2000家的品牌,快樂番薯無疑是“悶聲發財”型的——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消費者不會為了買一次排隊三五個小時,在街角隨處可見,隨手可買,請朋友喝一杯,也不會心疼錢包。
     
    但如果離開了生長的土壤,到了陌生的區域,品牌是消費者提升好感、建立信任的第一要素,也是吸引優質人才、優質商業資源的重要評判標準。
     
    今年,快樂番薯開始重點補課:升級了門店形象,重新設計了番薯IP,和泰迪熊、小黃人、百雀羚、純甄等品牌進行多次跨界合作,提出”薯與你的快樂“的口號。
     
    快樂番薯的最新門店形象

    同時進行了數字化的升級,和福建連鎖經營協會等組織起草了《現制奶茶》及《現制奶茶操作規范》的團體標準。
     
    流量獲取能力、產品設計能力、供應鏈管控能力,新茶飲品牌全國走紅的三駕馬車。
     
    對快樂番薯來說,成為網紅不是目的,但得先有成為網紅的能力。
     

    在“茶飲+小吃”這個模式里,很多品牌在砍小吃、減菜單,讓主線回歸飲品;也有品牌嘗試加烘焙、加零食,在有限的商業空間里增加收入。
     
    圍繞一個核心延展產品,保持飲和餐7:3的比例,自生產原物料,
    向上控制成本,向下提升效率,
    是快樂番薯找到的解題思路。
     
    總的來看,“有吃有喝”是一條場景豐富的大賽道,能在這里找到縫隙、找到模式,就有可能跑出規模。

    統籌|妮可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2021新引力新茶飲大賽華南賽區-深圳站觀賽通道開啟!掃碼了解詳情:

    如何正確地巡店:

    飲品開店新手必修46講: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641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6月4日 11:07
    下一篇 2021年6月4日 11: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