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餐飲人進入“平效”和“人效”的困難模式考場。
“原來用300平米做100萬營業額,現在能不能用240平米做到100萬?”
“原來用15個人做到的業績,現在能不能用10個人做到?”
“對于餐飲而言,時間是金錢、效率是生命、品質是靈魂。效率是決定餐廳生存、盈利的重中之重。”精細化管理專家、日本物語集團董事盧南表示。
如何抓住利潤黑洞,真正做出高效率的賺錢門店,盧南認為,其核心在于,精細化地管物和理人。
盧南介紹,在其管理的店面中,要想科學化餐廳運營,就要做好流程操作。
他解釋,凈菜是工廠直接配送,不需要人工切配,也沒有毛菜出成率的損失。通常,引入凈菜的餐廳,小的蔥姜蒜配料,也能夠省掉制作環節。這樣就把切配的部分員工給優化掉了。
拿土豆來講,如果土豆片的薄厚不均,那么對于后廚制作人員來講,菜品出成的時間也會有差別。厚土豆片的成熟時間,當然會高于規范土豆片的成熟時間。
時以秒計、物以克量,算清楚一盤土豆絲的制造成本,你會發現1.8元一斤的土豆,和2.8元一斤的土豆凈菜,你應當選擇后者。
“老板們要想清楚,哪些工作量是餐廳必須解決的,哪些工作量可以省時省錢地交給第三方去做”,盧南說,精細化管理,首先是老板們思路上的轉變,學會真正的“精打細算”。
而如果用凈菜,這些時間和人工就都在可控范圍之內,效率當然也會大大提升。
“很多時候,餐廳菜賣得好,不是說制作工藝有多優秀,而是原材料的標準配備得好。因為只有統一標準的原材料,才能保證烹飪的統一性,菜品也會更加穩定。”盧南說。
而改變了餐廳的制作工藝和流程,餐廳的工作人員就省下來了。
盧南說,之前有家餐廳,一個月一百萬營業額,后廚有21人。引入凈菜做了人工優化后,后廚就只剩下了11人,卻仍然不影響餐廳月銷售100萬元的營業額。
如何讓員工的收入也漲起來?五個人的活,讓三個人做,給四個人的工資。
盧南表示:改革的目的,是讓員工的收入大幅度增加,讓公司的利潤也大幅度增加。這兩項其中任何一項沒有達到,改革都是失敗的。
近10年來,上海的服務員工資翻5.5倍,從800塊錢漲到4500塊錢,店長的工資從3000多塊錢漲到1.2萬,將近翻4倍。員工工資成本平均每年增長17%。
人力成本的居高不下和持續走高,倒逼餐飲企業必須改變思想。靈活用工,成為中國餐飲的必由之路。
精細化運營專家盧南說:“從疫情之后,我們就干兩件事情,精細化運營與人效提升。這是餐飲行業最重要的基本功。”
盧南老師介紹,在他服務的企業中,只要導入靈活用工模式的企業,都在疫情期間獲得不錯的生存和發展。
比如西安的朝花里青花椒魚在今年逆勢新開11家門店,還店店賺錢,其根基就在于他們較早導入了靈活用工模式,人力成本率降低6%的同時,員工收入提高1200元,人效直接翻番。
鄭州姐弟倆土豆粉,導入小時制用工后,人力成本降低7%,人效從22000元提升到35000元;
昆山老阿爸,人力成本降低5%,人效從25000提升到36000元,并在50多家門店全面推廣小時制用工。
重慶香佰里火鍋,人力成本降到12%,人效提升到35000元,門店QSC得分同樣維持在85分以上。
上海的燒肉王更是做到了人效8萬,只使用了4個全職+11個兼職。
改變用工方式才能保證利潤最大化,劃線排班是實現靈活用工的核心方法。
后疫情時代,餐飲人進入“平效”和“人效”的困難模式考場。
“原來用300平米做100萬營業額,現在能不能用240平米做到100萬?”
“原來用15個人做到的業績,現在能不能用10個人做到?”
對每項成本進行總量控制,確保消費者體驗無差別,也保證了餐廳整體不虧損。
“如果餐飲企業的內功練好了,利潤并不受經濟大環境的太多影響”,即使在無差別打擊下,也會成為最先復蘇的企業。
7月7日-8日,餐飲老板內參邀請盧南老師,在北京開設《超級門店特訓營》第12期。帶大家一起進化門店運營能力。
8月4-5日,《高效排班實操班》第4期課程,通過嚴密的邏輯計算+落地性極強的工具表格,帶大家獲得專屬于自己的高效排班方案,從而獲得更大的人效提升。
盧南,餐飲精細化管理專家,擅長餐飲企業的戰略規劃及餐廳的內控精細化管理和數據分析。
日本上市企業:日本物語集團中國區首席戰略顧問,盧南老師運營的物語集團中國區高端品牌“蟹的岡田屋”,15店單店每天盈利10萬+;
鄉村基高級顧問,3個月時間將5個試點店凈利潤各提升5%;
全國烤魚連鎖頭部品牌:江邊城外副總裁,3年時間盈利4個多億;
青果投資及觀宇咨詢公司首席戰略顧問。
通過本次《超級門店特訓營》的學習,你將收獲以下知識模塊:
人才管理、營銷管理、生產管理、資產管理、服務管理、財務管理、公共關系、值班管理。
通過本次《高效排班實操班》的學習,你將收獲以下知識模塊:
餐企董事長、總經理、運營總監、區域經理:通過課程可以重新理解店長的角色,重新評估店長的段位,重新構建店長的選育機制,重新設計店長的考核激勵。
店長,儲備店長:提升對門店經營的系統理解,提升對自身職責的清晰認知;在意識、能力、素養和習慣方面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學習。
翁瑞雪 13811864253(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