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西貝為什么要道歉?

    4月6日,隨著海底撈被消費者發現菜品漲價之后,又有網友反映除了海底撈之外,西貝莜面村也漲價了。而經過激烈的輿論批評后,這兩天事情出現了變化。

    4月10日,海底撈緊急道歉,回應稱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

    隨后,4月11日早上,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在個人微博也發布聲明稱,“我們確實漲價了,這時候漲價不對。從今天開始,所有漲價的外賣、堂食菜品價格恢復到2020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的標準。


    不僅如此,5月31日前,在全國59個城市386家西貝門店堂食用餐,可以享受吃100元,返50元的優惠。

    兩大龍頭企業有擔當地撤回漲價的動作,也受到了餐飲行業的關注和熱烈討論。


    01

    市場端:消費者未做好漲價心理準備


    兩家餐飲龍頭企業撤回了漲價決策,應該說是明智的決定。有評論說頭部品牌一漲一跌是在玩營銷,其實,應該說是”有營銷效果,但沒營銷目的“。

    疫情確實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但是消費者的心理尚未做好應對“后疫情時期”的市場價格變化。

    市場信息的傳遞是有延時效應的,企業經營者天天看著會計賬,但是消費者看不到。消費者還是在參照疫情暴發前的價格,一片土豆突然賣到1.5元,心理上肯定接受不了。

    加之疫情之下一些消費者的焦慮情緒,企業經營決策更應謹慎,形成輿論熱點后的“圍攻”是有理說不清的。

    西貝餐飲集團副總裁楚學友說,“這是一個感性決策,公開道歉、撤回漲價,并非迫于輿論壓力。我們非常在意顧客在疫情結束后、重新回到市場消費時的感受。在情感上,我們不想讓顧客覺得疫情剛一結束,就宰他們一刀。”

    至于何時可以漲價,市場能夠接受,楚學友認為,餐飲業需要找準需求價格彈性的時機,漲價同時,顧客沒有大幅度的流失;而現在并不是這個合適的時間節點。

    他又坦言,從中長期來看,漲價是一個必由之路。“人員的綜合成本在漲,我們是包吃包住的,以一個拿5000元工資的服務員為例,加上社保公積金、住宿成本、交通補貼、電話補貼,最終我們對他每個月的支出大概是9800元。這個費用只會走高,不會變低。”

    此外,房租也處于增長趨勢。雖然疫情期間有一些物業給門店減免了房租,但是復工之后這些優惠政策也就慢慢停止了。在原料方面,西貝采用的內蒙古西部的羊肉,特定產區只有一定的產量,采購價格上并沒有太大優勢。

    眉州東坡合伙人郭曉東表示,餐飲行業是一個完全市場競爭的行業,理論上,企業有漲價的權利。“但是誰是你的衣食父母呢?是顧客。所以顧客的感受非常非常重要。

    海底撈、西貝改正錯誤的態度和速度值得肯定表揚和學習,給了顧客一個交代,也給了行業一個參照。”郭曉東說。他同時表示,海底撈和西貝撤回漲價的行為,客觀上也可能給行業帶來壓力,令其它餐飲企業不敢漲價。

    另有市場觀察人士認為,公眾在疫情影響下收入減少,更在意餐飲服務的價格,這是正常的。

    但從餐飲行業本身來看,疫情暴發以來,從南到北多少知名餐飲企業已經倒閉,對于那些還能勉維持運營的餐飲企業來說,消費者也應當多一些理解,是容忍他們活下去,還是眼看著他們也關門?


    02

    餐飲企業先退一步,消費者“勝利”了嗎?


    然而,換個角度看,這次價格博弈以企業先退一步告終,消費者“勝利”了嗎?也不是那么簡單。

    居家隔離階段時,大型餐飲企業根據政府要求停工不停薪,只能靠一點點外賣業務維持經營。

    楚學友表示,雖然復工復產已經開始,但“復消費”還沒有出現。西貝目前的客流只有去年同期的54%,意味著銷售額減少了一半。

    企業先后付出的成本可不低,未來的經營風險放大也是可以預見到的。企業可以壓縮、消化一部分,但是空間也不會很大。

    房租、員工薪資,再加交易冷清增加的損耗成本,最終總是要反映到市場層面。

    消費者應當注意到,不準價格上漲不等于消除了企業增加的成本支出,激增的成本還會以其他方式“作妖”,而結果總是在供給上做了減法——要么減質,要么減量。

    1、減少供給量是很直觀的

    成本激增又不能通過價格上漲與消費者分攤,那么企業遲早會采取減產措施,餐飲企業會關閉部分虧損嚴重的門店,乃至整體倒閉歇業。

    當然,市場上少了一兩家餐飲企業也不是什么大事,沒有海底撈就吃不著火鍋了?

    問題在于,如果這種成本激增是行業整體性的,那么倒的就不只是海底撈了。直到供給稀缺的現實被消費者接受,市場根據稀缺程度重新定價——結果還是漲價了。

    2、降低供給質量相對隱蔽的

    比如海底撈把虧損嚴重的菜品踢出菜單,1.5元一片的土豆不賣了,看上去消費者沒有直接經濟損失,其實是減少了菜品選擇,從經濟學角度講這也是一種損失。

    既不能漲價,餐飲市場又沒有完全恢復,餐飲企業只能從內部“挖掘潛力”。

    楚學友說,現在西貝總部辦公室職員只發基本工資,門店員工發正式工資。“昨天4月10號剛剛發了工資,我一個月拿2200元基本工資。

    這是一種先扛過去的方式,畢竟相對于總部的高管,門店一線員工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西貝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

    最終,餐飲業的恢復需要依靠的是顧客來消費、現金流進來。在市場恢復之前,西貝已增加外賣、供電商渠道銷售的產品等,盡量開源節流。

    不漲價、不裁員,只能生產自救,傳統餐飲企業臨時轉道新零售。

    “我們有自己的食品廠、中央廚房、物流中心,疫情期間做外賣、半成品,創始人做直播帶貨,改造供應鏈,原本做餐廳的,也開始直接針對零售市場。”疫情期間,眉州東坡在新零售領域的銷售額增長了20倍左右


    03

    餐飲企業漲價,讓市場的歸市場


    大家都知道,此次疫情,“受傷”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就是餐飲業。西貝老板賈國龍此前就在媒體上訴苦:如果疫情再不結束,西貝的現金流撐不過三個月。

    而很多中小飯店并沒有熬過疫情就關門了。在這種情況下,餐飲業謀變過難關,是值得理解的。

    而且,疫情期間,一些原材料的價格也開始上升,另外店面租金與員工成本也是必要開支,正常的漲價,也是為了對沖這些成本帶來的壓力。

    今天,餐飲O2O的武漢餐飲群,有老板在抖音上刷到:摩爾城整個四樓餐飲層一個人影都沒有!


    這位老板還表示:想死!本來搬磚免費補貼下房租,看到這個視頻磚也不想搬了,就想干脆在家躺著等死好了!



    的確,最近各種食材,米面糧油醬醋都在漲,這都是餐飲業必備的原材料,作為餐飲業跟著漲價也無可厚非,而且作為消費者,你為什么不去投訴糧油醬醋茶米面的企業呢?


    作為與終端消費者鏈接的餐飲企業,可以循序漸進地漲,只漲部分產品,這樣讓廣大的食客有一個接受的程度,一下子調整太多會帶來負面影響。

    所以,對非壟斷型企業的漲價行為,消費者要理性看待,餐飲業不是菜市場,有加工和服務成本,評價餐飲企業漲價行為,最終要納入市場的坐標系下。

    如果真是企業貪心、趁亂發財,那么消費者用腳或鈔票來投票,是最有力也是最合理的反制。

    如果確實是行業的剛性成本增加導致漲價,消費者還是應該接受和企業共擔成本的結果。

    或許,如果真的海底撈關門,很多人也不忍心看到那些為我們唱唱跳跳、無微不至的網紅服務員們失業。

    消費者厭惡漲價,這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只是這次疫情造成的損失確實很大,消費者心里也要有桿秤,理性公平地看待企業的漲價行為。

    利潤是企業經營的動力,動力消失了,企業還會積極經營嗎?這是很簡單的市場邏輯。一味指責也不是辦法。

    當然,這并不是說企業就可以隨心所欲亂漲價,在遵循市場規律基礎上的漲價,應該得到消費者的理解。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餐飲到底該不該漲價?成本高企下,海底撈、西貝需要道歉嗎?


    -end-

    來源 | 新京報、財經網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餐飲O2O“戰疫”專題文章

    ↓↓↓
    — 自救案例 —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74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12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