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味鴨脖、正新雞排、華萊士靠什么做到百城萬店?

    2016年左右,餐飲行業普遍追捧以周黑鴨為代表的,更容易做出品牌,也更容易進行品控的直營模式。

    到了2020年,直營為主的周黑鴨全年總收入為21.82億元,實現盈利1.51億元。加盟為主的絕味食品2020年營收為52.76億元,利潤高達7億元,這是靠其年均開店約千家,總計12399家門店貢獻的。

    2021年1月,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完成20億元首輪融資,龍珠資本、高瓴資本聯合領投。融資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約200億元。據悉,蜜雪冰城也是靠加盟模式在全國下沉市場開了萬店。
    以強供應鏈+加盟為核心的百城萬店模式,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新寵。除了鹵鴨、茶飲,還有哪些領域可以百城開萬店?

    5月25日,希望在炸串領域做出百城萬店的夸父炸串完成近億元融資,由愉悅資本領投,華映資本、元禾原點跟投。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曾在2013年聯合創立了知名的互聯網餐飲品牌西少爺,2018年離開。

    隨后,袁澤陸去美國麥當勞朝圣,回來開啟了夸父炸串的事業。夸父炸串采取小門店、大連鎖和全供應鏈模式。據官方數據,夸父炸串至今已簽約1000家門店,2020年賣出1.2億支炸串。

    6月25日,在元昆資本&藍鯊有貨聯合舉辦的“百城萬店”主題沙龍上,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做了長達1小時的干貨分享并和與會者互動,現將內容整理如下,有刪減:

     
    我是1989年生人,創業已11年了。
    我從大學開始就一直在折騰。離成功最近的一次機會是大學期間做了一個外賣網站,和餓了么幾乎同時起家。我們在西安交大做,他們在上海交大做,后來被餓了么“餓死了”。
    之后,我在百度做了一段時間產品經理,老板問我能呆多久,我說五年,其實最后只呆了五個月,隨后籌備了西少爺。那時,很多人問我,好好的大廠工作不做,為什么要去賣肉夾饃?其實非常簡單,我覺得中國已經現代化了,但依舊有一個行業還處在“原始社會”,那就是餐飲。
    彼時,我覺得餐飲機會巨大。雖然我們寫代碼不一定寫得過技術大神,但蒸饅頭這件事,我還是很有信心蒸得過初中畢業的同行們的。

    所以,我做了西少爺肉夾饃。后來因為要做小門店+特許經營的探索,我便抽身出來做了“夸父炸串”。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要起“夸父”這個名字。坦誠來講我為了二次創業注冊了三百多個商標。我現在是一個商標大戶。而當看到“夸父”時,我異常興奮。

    那時我還一個店都沒開,就花了六七十萬買了所有“夸父”的商標,就是因為它符合了我對商標所有的幻象。
    互聯網人是最會起名字的。我總結了基本來自“三園”:動物園、水果園、蔬菜園。它們為什么是好商標,因為它唯一的核心要素就是好記。接下來,我就開始考慮能否做國潮文化。

    那時,李寧在紐約走時裝秀時我們就捕捉到了這一點。我覺得,這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心理需求,我們當時就做了“中國夸父”,我有信心能做出很多東西。
    01
      小吃升級的機會
     
    “小吃升級”是我在2018年底做“夸父炸串”這個項目時所做的一個行業思考。原因非常簡單,往回倒20年,從2000年起才是現代化餐飲真正的起步,大概經歷了兩個完整周期。
    第一階段:休閑正餐或中式正餐的升級。這一波升級疊加的紅利非常簡單,就是購物中心迅速崛起。有一段時間,購物中心甚至多到品牌都不夠用了。購物中心由過去的零售百貨,發展到餐飲占比40-50%以上的體驗式場景,這成就了一波餐飲企業
    第二個階段:中式快餐-中式麥當勞的升級。2012-2017年,那時疊加的紅利是移動互聯網,有了微信支付、外賣,有了觸達用戶的各種方式。
    當站在2018年,重新選擇的時候我在想,接下來應該是什么升級?那時,我提出了“小吃升級”。別人問我為什么,我說這是一個等差數列,面積越來越小。這不是玩笑也不是段子,因為升級背后是人,人要先有變化才有升級的可能性。
    單體門店越大的行業,才能更早地花錢請到本科生。海底撈早在2009年,店長就是碩士畢業生了。海底撈一個店四、五千萬的年營收,一個碩士年薪只有十萬。
    這就非常本質。
    我看小吃,就像五年前我在籌備“西少爺”時看到的肉夾饃一樣,這個行業整體的供給和狀態都還非常原始。我當時非常興奮,同時看到了食寶街的樣板效應,更加堅定了我們可以走“小吃升級”這條路。
    單體(門店)一定是往越小的方向,升級越有機會。消費品也一樣。小吃這件事情就不用多說了,它未來的集約化可能性非常大。因為越是小吃,越接近于零售,形成“一家通吃”的可能性就更大。
    總有人問,背后究竟是誰在推動“小吃升級”?我始終強調是用戶。因為真不是所謂的行業從業者們坐在一起開個大會,說我們來做小吃升級吧。這是推動不了的。

    我對95后用戶做了很多研究,發現了幾個顯著的變化。
    1、飲食零食化

    95后生長在一個食物隨手可得的時代,一日三餐的用餐習慣基本上被徹底顛覆,他們不喜歡用一碗比臉還大的油潑面把自己填飽,這一口、那一口是他們喂飽自己的方式。小吃品類突然從解饞、塞牙縫的屬性變成了剛需屬性。正餐小吃化,飲食零食化,是這一代人的生活習慣,他們對豐富性的追求遠大于對性價比的追求,很多正餐品牌也開始將份量改小,迎合95后吃飯“一帥九將”的吃法。食寶街的意外火爆,也正是得益于這一點。
    2、品牌意識強烈
    95后天生對品牌有感知,因為他們生活在長期供過于求的商業社會里,對品牌的辨識能力和感知能力遠超過父輩,而且更愿意為有品牌質感的東西付更高的價格。這種品牌意識不單單是在高大上的奢侈品 、電子產品、汽車等方面體現,還體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對地攤貨小吃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更容易被最先完成質感升級的小吃品牌買單。
    3、文化自信
    95后從小生長在國際化時代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早早出國,或旅行或讀書,當他們環球旅行一圈之后,發現還是中國的火鍋、串串香最好吃,外國的東西也就那么回事。這樣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文化自信,讓他們覺得國產的未必差。這一點跟我們的父輩完全不同,他們從小被教育學習歐美,趕超日韓,學習和趕超背后就是骨子里覺得事事不如人。
    餐飲消費升級有兩點很忌諱。
    第一:別輕易做品類創新升級
    。吃這個東西很難創新。我經常講,為什么茶飲或甜食周期性很短,一年、半年就會迭代。因為人對甜食沒有忠誠度,但對咸和辣卻有。所以,吃一定要少做創新。
    第二:別原地做食材創新。
    過去經常看到這種創新,什么“炸和牛串”。原來你在家旁邊吃什么,我就給你做什么,但我的品控更好,呈現更好就足夠了,不用做太多動作。時代帶給企業的紅利能抓住一個就足夠了,不需要全面創新。我經常講,“品類要接地氣,體驗要高大上”,就這一件事情,未來還有好多機會。
    投資人經常問我一個問題,既然炸串是經過幾十年驗證的路邊攤生意,為什么在你之前沒有人做品牌化?我說,這個問題的假設條件是,餐飲已經極度競爭白熱化了。這個行業至今為止,還是一個低競爭行業。什么叫低競爭?消費品在線上已經把流量挖到ROI小數點后兩位,這種精細化運作,餐飲到現在都還沒有。
     02
       小吃升級的品類優勢
    小吃為什么好,它帶了一個”小“字,帶來了用戶的偏愛和復購。你會說小閨女、小兒子、小聚小酌,小就是愛,疼愛、偏愛。所以,小吃天然有很多的優勢。

    1、小吃自帶流量
    最近越來越多的投資人說,拉面為什么好,因為拉面不用教育。我很好奇,這是剛悟出來的嗎?這難道不是幾年前就應該想明白的嗎?小吃非常適合“遭遇戰”,看到就吃了。抖音為什么橫切了一個淘寶出來,因為它也是即時性的。很多男人的消費都在抖音。我在抖音買了好幾千塊的東西,經常被家里人鄙視“又買三無產品”。因為我們要刷抖音,刷著刷著就容易沖動。我們可以到淘寶,到購物中心消費,但有一個前提是你得去啊,男人可能都不去。
    2、小吃無限接近零售

    餐飲企業為什么特別難,過去為什么很少有投資價值?因為它的鏈條太長了。它是一個集服務業、制造業和咨詢服務業為一身的小店。無論做烤冷面,還是做鵝肝都一樣。它們的制作、服務都在現場完成。這種東西很難做好也很難做大。而無限接近零售,你的標準化程度就會更高,更有機會在后端完成粗加工。為什么粗加工、食品工業發展如此迅猛,因為粗加工在門店做不經濟。粗加工的背后是兩個核心要素——面積和人工。這兩個東西變得越來越貴了。 
           
    3、小吃消費時段全面

    它從中午開始,到下午、晚上、夜宵都能吃。什么品類能做到“萬店”或能做大,要符合兩個要求:第一、吃不飽的東西;第二、不用坐著吃的東西。餐飲一定要做欲望生意,不要做禁欲生意。禁欲的生意在餐飲不好做,因為需求極不穩定。人類一年要吃一千頓飯,有50頓會想到健康的需求,還有20頓在健康需求的路上放棄了,這個占比大概是3%。大家不要盲目相信3%未來會擴大到30%,你去看看日本和美國也就這樣。
    4、小吃有上癮屬性
    小吃大部分都是重調味的,味覺的刺激帶來的解壓和愉悅感還是很容易抓住人的,而油炸類小吃又是滿滿的梅拉德反應,讓人看到就會垂涎欲滴。縱觀已經萬店連鎖的正新、絕味、華萊士,都是具備成癮屬性的品類和體驗。消費者都是嘴巴喊著健康和減肥,身體卻很誠實。
    5、小吃客單靈活

    小吃的消費預算不算到消費者的日常消費預算。當你賣面條,你家的面條比別人家的貴一塊錢,顧客就要罵你了。因為顧客自動一塊錢乘以三十天,要多花30元錢。小吃是偶爾吃一次過過癮,不是天天吃。顧客消費心理支撐了小吃客單20-50元都有可能。面條如果敢賣超40元/碗,只能在機場開店了。
    6、小吃有走食屬性
    我們的第一家店就開在食寶街的隔壁——一家肯德基座位區的旁邊。當時我們的店是20平米,而肯德基座位區是40平米。那時經常能夠在我們的店門口聽到這樣的對話:“吃個夸父吧,但它們家沒有座位啊”,“旁邊不就是座嗎?”所以,小門店的本質是一種純產品交付中心,小門店萬店連鎖的背后一定是,流量靠數字化分發,交付靠線下,供應鏈供給。
    7、小吃有出海機會
    當然,現在說出海為時過早,但中國的餐飲一定能出海。誰能出海呢?我認為絕不是火鍋。(海底撈等)這是第一代出海,賣給那邊的華人。什么品類可以出海?去掉了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小吃可以。大家可以設想,麥當勞、肯德基是西餐嗎?不是,麥當勞、肯德基就是美國人的小吃。


     03
       超級規模 or 超級單店
    餐飲未來資本化的方向只有兩個。

    一是超級單店。


    單店的極限就是“文和友”,我覺得沒有比“文和友”更大的餐飲了。類似喜茶、和府撈面、很久以前羊肉串等等品牌,好好做直營,開單店,幾百店就可以港股上市,這就是它們的路徑。
    二是超級規模。


    我們當時為什么選擇了“超級規模”小店加盟連鎖的方式,是因為在我看來,從終局看,“超級規模”的社會價值要比“超級單店”更大。
    好多人問我,喜茶一家店抵蜜雪冰城十家店,喜茶1千家店和蜜雪1萬家店的(營收)規模可能一樣,你覺得誰更有價值?我毫不猶豫的說,肯定是蜜雪冰城。如果你的體系是直營封閉的,對社會沒有產生更多的價值,自身價值也很小。
    我經歷了兩輪餐飲資本化的熱潮。一輪是現在,一輪是2014年我們做“西少爺”那段時間。我做“夸父炸串”時,資本絕不看餐飲。隔了兩年半之后,曾經拒絕過我的人都找來了。這個變化是因為(絕味等)二級市場變好了,“超級規模”成就了這些“超級品牌”。

    “超級規模”的本質就是,前端是一個帶著現制現售能力的零售網點,但是是自建的。后端還是供應鏈實體。所以很多人問,加盟連鎖公司,據說現金流極好,為什么還要融資。我說看你怎么干了。我曾勸過很多朋友不要資本化,最后變得非常難受的狀態就很不好了。
    我們公司從建立開始就確定了“萬店模型”——“小門店+大連鎖+全供應”。用戶的需求、消費時段、品牌認知被嚴重碎片化。
    餐飲創業有兩個神坑:一是品類坑,一是組織坑。為什么叫“神坑”?因為這兩個東西在創業早期完全看不出來。餐飲好就好在離錢近,壞也壞在離錢近。做不了中國的“海底撈”,可以做“酒仙橋海底撈”,進可攻退可守也會帶來很多問題。
     04
       賺成本領先和效率提升的錢
     
    供應鏈核心的邏輯是——從直銷工廠直接到店,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傳統加盟行業,公認的品牌會賺兩份錢。第一是加盟費,第二是供應鏈。但95%以上的餐飲連鎖品牌。說是要賺供應鏈的錢,但干的都不是供應鏈的事。
    供應鏈的鏈條非常長。“絕味鴨脖”的供應鏈從活鴨子就開始了,一直到鹵熟。大部分餐飲品牌在做商貿公司干的事,倒買倒賣。因為信息不對稱,它們可以暴力加價50%甚至100%賣給加盟商。
    絕大部分餐飲品牌總部的操作是從原料開始。但做雞肉的餐飲品牌,有幾個能碰到圣農(肯德基最大的肉雞供應商)?一般來講,圣農先給到工廠,工廠加完價后又加一道利潤,甚至還有一些經銷商總部加價,代理再加價,最后給到門店和加盟商。不用懷疑,這就是現在餐飲連鎖行業的現狀。
    為什么我們要做“0加價”?因為我們最終還是要把手伸到上游、源頭做事。這些中間商的利潤,要么拿掉,要么是可以給你。“絕味鴨脖”30%的供應鏈毛利,不是從工廠出來之后加價35%,而是從養鴨子開始到門店,綜合毛利大概35%。這帶來的兩個結果是,門店進貨便宜了,終端產品有性價比。
    過去,投資人會問我,加盟怎么控貨?我說,別人有的控貨方式我都有,但核心是能不能不控貨貨也不會出問題。當然,前提是同質的服務絕對拿不到比你更低的價格。
    最終是消費者拒絕不了你的性價比,門店拒絕不了你的物美價廉。
    賺成本領先和效率提升的錢,這句話貼在我們公司供應鏈部門的頭上,讓他們天天看。
    超級規模的連鎖品牌,本質是一個自建渠道的食品供應鏈公司。“絕味鴨脖”10年前就這么干過了。它上市之后二級市場表現很好,現在反超了“周黑鴨”,大家才開始相信。
    我們內部講,萬店連鎖的三駕馬車是品牌、供應鏈、數字化。品牌和供應鏈講了,接下來講數字化。
    餐飲是最大的線下電商互聯網。我們的商業模式踩中了兩個紅利。
    一是下沉市場的紅利。
    消費升級的速度遠超成本上升的速度,有了利潤。
    二是線下流量沒有被深耕的紅利。
    絕大部分的線下流量都被傳統企業抓住,但傳統企業對它的利用太弱了。

    我們做線上消費品牌的都知道,現在廝殺成什么樣了,只要ROI超過0.5都干。線下有大把的流量,但沒有用好,這非常可惜。
    傳統餐飲企業到現在都還是由老板、行政總廚決定產品。他們像科學怪人一樣,在后廚/研發中心,鼓搗出一個東西,覺得自己太天才了,然后交給市場部和營運部賣掉。

    這是上個世紀30年代以前的制造業落后模式,即先生產出來東西再想怎么賣掉。互聯網早就不這么干了。怎么干呢?

    首先,識別顧客的真實需求,并且動員你所有的組織能力,把顧客想要的東西生產出來賣給他。我們第一版的30種串是怎么來的?全都是爬蟲爬出來的。
    有一些餐飲企業已開始學著互聯網的方式組織內、外部試吃,產品焦點小組。但忽略了最大的BUG——老板在。
    只要老板在,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色,都會影響最后投票結果。所以,我們公司的試吃,我都是提前一天吃完,第二天大家再去吃。
    前面講的是餐飲行業兩大神坑中的“品類坑”,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組織坑。
    我認為組織的盡頭就是數字化,解決方案只有數字化。其他的都只是級別內的精進而已,數字化其實是“核彈”,有兩大Bug。
    Bug一 :餐飲是一個極其不精確的行業。

    舉個例子,我是督導,要收某個加盟商的管理費。首先,餐飲行業金字塔上大量的人,都是為了維持生命體征而存在。餐飲企業在ICU,不給它呼吸機就完了。大量線下的人都是為了把管理費收上來而存在,做了很多Excel表。這樣的現狀直到現在還存在。
    Bug二:我本來要打電話向王哥收管理費,但我媳婦兒突然打電話說孩子發燒了,跑去醫院。

    過了一個半月,老板問你這家管理費為什么沒收上來?各位放心,他絕不會說孩子發燒這件事。他一定說,王哥不配合,是我們最差的加盟商,我通過三次努力才收上來。老板就會判讀,這加盟商行不行,以后要不要和他續約。這樣的動作在餐飲行業中每年會發生上萬件。
    你們能想象嗎?“正新雞排”至今沒有統一收銀系統。它的體系內不下20種收銀系統,像盲盒一樣。生產出來后只知道一直有人要貨,但沒有回來的信息。

    所以,我們在2018年決定做這個行業時,發現炸串這個行業通貨非常嚴重。很多工廠和我們合作后,前面特別痛苦,后面感謝我們。原因非常簡單,工廠說,過去我們都走流通渠道,貨好不好并不清楚。

    隔了一年才知道賣不動,或被經銷商消化了。但我們每個月都給他們開品控會等等,讓他們知道原來顧客喜歡或不喜歡什么樣的產品。
    所以,行業上游供應鏈還有巨大的機會,上游供應鏈是比餐飲業還要落后的行業。
    數字化能降本增效是無疑的。收管理費在互聯網的解決方案,就是愛奇藝會員到期自動續費的事。
    傳統的管理結構就是一層鋪一層。20個門店被1個督導管,20個督導被1個區域經理管,20個區域經理被1個大區經理管,10個大區經理被總經理管。這種結構會有兩個核心的致命問題:
    一、信息衰減。


    總經理最會管店,他的認知應該是最強的、他的方法論是最好的。很多餐飲企業前面開的兩家店特別好,開到第三家店就不好了,開到第四家開始賠。原因非常簡單,前兩家店是老板親自在店里管。隨著你做得越來越大,離用戶和一線越來越遠。
    二、薪不配位。


    餐飲企業大量存在這種情況,督導可能是在整個餐飲行業、組織架構里最低的專員級別。他可能領著月薪5千的工資,被要求干著月薪5萬的事。
    把數字化做到極致的就是游戲公司。你想打《王者榮耀》,必須要帶哪幾個裝備,按照我的規則去打。最終,上端是政策和策略的制定者,下端是執行者。中間只有一個服務器在管人。

    我們把它最強的能力結構化提煉出來變成模型,通過數字化工具,放大給督導去用。督導不需要再自己創造,你到一個店看21個地方就行了,留給你和老板親近聊天操作的空間只有10%。
    只有經驗復制完了之后,才能真正從根上破局餐飲業兩大陷阱:規模陷阱和多品牌陷阱。
    一個品牌做成功了,第二、第三、第四個品牌永遠做不起來。餐飲企業很難有真正的多品牌。都說要做餐飲界的寶潔,不好做的原因就在這兒。
    首先,第一個品牌怎么成功的都不知道。這導致復盤時沒法歸因,更別提歸因結束后把方法論提煉、復制給第二、第三個品牌。
    過去,餐飲企業是先有萬店規模,再想起來做數字化。未來一定是先有數字化,才能有萬店規模。這個數字化,不是大家看到的掃碼點餐的數字化,那是一個特別有深度的事情。
    未來十年,我相信中國一定有不下30個超級規模的品牌會上市,我們也希望打造“炸串第一股”。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話:
    這個世界上,奪取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堅持,才華橫溢、天賦異稟、良好教育等因素都不能取代堅持。唯有下定決心而堅持不懈,才能戰無不勝!
    ——麥當勞創始人Ray Kroc。
    -END-
    來源 | 藍鯊有貨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未來哪些品類能誕生出像太二酸菜魚一樣的現象級品牌?

    • 25年老品牌卻擁有60%年輕客群,永和大王長紅的秘訣是什么

    • 員工招不到、教不好、用不了?麥當勞大陸首批高管教你復制人才!

    • 任正非:淘汰一個落后的高管,可以激勵好幾個優秀員工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73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9日 11:01
    下一篇 2021年7月9日 1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