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快速再開千店,餐飲快招看喜姐?喜姐炸串對加盟商的收割何時休?

    溫馨提示:本文約5348字,燒腦時間18分鐘,筷玩思維記者李云龍發于上海。

    喜姐炸串是一個什么樣的品牌?它懂不懂炸串?割不割韭菜?會不會做品牌?能不能長久?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局外人說了都不算,或許只有喜姐炸串自己心知肚明。
    但由于質疑多了,喜姐炸串終于對外發聲,也給出了關于以上問題的答案。
    通過喜姐炸串“官方”的發言,我們就能看出喜姐炸串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品牌。
    喜姐發了一篇文章,給我們展現了什么叫“謎一樣的自信”
    6月25日,喜姐炸串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推文:“連鎖門店1000家目標達成!依托成熟商業模型和強勢品牌護城河為門店賦能”。
    我們來摘錄原文的一些信息:
    1)、關于商業模式
    核心是每一個環節的“小”:投資小、所需面積小、產品結構簡單、出餐操作便捷、用工簡單……能做成連鎖規模的小吃品牌都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和穩定的開店模式,產品也具備很強的零售屬性,所以單店的成功易復制,也就更容易“遍地開花”。
    炸串永遠是老少咸宜、價美味優的代表小吃,值得重做,因此,喜姐有強大的受眾。

    2)、關于品類地位與品類責任的認識
    2019年成立的喜姐品牌歷經疫情沖擊仍逆風而上、現已突破1000家連鎖門店數量,成為炸串這個“小”品類當之無愧的頭部品牌、一改炸串“有品類、無品牌”的歷史,究其根本,因為我們品牌在抓住了品類機會的同時,相較競品,喜姐強化了商業模型,并依托品牌護城河為連鎖門店持續賦能,因此才能高歌猛進、勢如破竹。
    3)、喜姐炸串的商業模型
    資本評估一個項目的考核標準有很多,無非是盈利能力與商業模式閉環,盈利能力決定了這個品牌的賺錢可能,商業模式閉環決定了這個品牌賺錢的速度快不快。我們品牌總店曾創下“9平米小店日流水7萬”的成績,綜合毛利率高達60%;加盟商平均月賺幾萬、更有“月流水43萬”的“神仙加盟店”——在不以翻臺率論天下、低成本盈利的小吃行業里,喜姐“高坪效、高人效”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4)、喜姐炸串的品牌護城河
    對于喜姐來說,實現這個目標的“護城河”是獨立的品牌供應鏈。縱觀整個餐飲行業,能成為巨擘的餐飲品牌都有著這樣一個共性:發展自己的供應鏈體系。
    5)、喜姐炸串對標的加盟商
    需要自己動手的環節少了,對餐飲店老板的要求也相對較低了,餐飲小白只要有啟動資金、有合適的地段選擇,就可以自己開一家喜姐炸串加盟店。

    6)、關于產品理念
    喜姐對產品的執著滲透到了每一個環節,市場反饋也自然漂亮又有說服力;喜姐從不會為了“爭多”而不顧“精”,每一款新品的上新都有完整成熟的研發周期,一定是先保證“好吃”,再看是不是“市場流行的爆款”。
    7)、關于發展路子
    2021年,喜姐的發展策略采取重點區域密集開店,重點布局華南市場,計劃再新增1000家店,將迅速在廣州、深圳珠三角、江西福建等地開店。
    以上是喜姐炸串推文的原文原句摘錄,原文2775字,我們摘錄764字,外加一張原文章的配圖,摘錄占比接近30%。為了方便識別,下文關于喜姐炸串推文摘錄的內容,我們用雙引號作為標識。
    喜姐炸串是一個什么樣的品牌?
    門店突破1000家,喜姐就認為自己是“當之無愧的頭部品牌”,且目前處于“高歌猛進、勢如破竹”的狀態,類似的描述還有很多,比如“高坪效、高人效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從自我評價,我們可以看出喜姐還停留在小品牌、小家子氣的小格局中。

    當然,喜姐自己也梳理出了“小”這個關鍵詞,“核心是每一個環節的小”,比如“產品結構簡單、出餐操作便捷、用工簡單”所以就能帶來“很強的生命力和穩定的開店模式”,再比如因“單店的成功易復制,也就更容易遍地開花”,所以“炸串永遠是老少咸宜、價美味優的代表小吃,值得重做,因此,喜姐有強大的受眾”。
    看到這樣的內容,我們不再懷疑喜姐到底懂不懂炸串,我們懷疑的是“喜姐到底懂不懂餐飲”?
    1)、既不懂餐飲更不懂資本的喜姐為何如此自信?
    暫且不評價喜姐懂不懂餐飲業,我們先來看喜姐文中寫出來的其對商業模型的認知,“資本評估一個項目的考核標準有很多,無非是盈利能力與商業模式閉環,盈利能力決定了這個品牌的賺錢可能,商業模式閉環決定了這個品牌賺錢的速度快不快”。
    從上述這段話,我們也可以知道喜姐完全不懂資本,更不懂資本如何評估項目。資本看一個品牌,怎么會是考核呢?所謂的考核,指的是對于一個弱成長性的對象做評估,是高對下、不對等關系的標準化衡量,看的是標準與過去的關系,屬于管理的范疇。
    資本要做的是投資,自然看的是盈利空間差,是通過對今天和未來的成長進行計算,從而來找一個切入點,屬于創新的范疇。當然,喜姐原文對于盈利能力和商業模式的描述也是不正確的,具體我們就不多做表述。

    關于發展,喜姐認為“成為巨擘的餐飲品牌都有著這樣一個共性:發展自己的供應鏈體系”,喜姐自以為,巨頭是因為有供應鏈體系(才/就)能成的,由于自己也發展了供應鏈,于是自己也是巨頭了。
    砍柴的都以為皇帝挑水都用金扁擔,認知障果然是思想障和見識障的一大遮蔽,按喜姐的這個邏輯,99%的人一生下來就有手有腳,99%的猴子生下來也有手有腳,所以99%的猴子也等同于人……
    再來看喜姐的描述,“我們品牌總店曾創下‘9平米小店日流水7萬’的成績”,筷玩思維之前關于喜姐炸串的推文有讀者表示,怎么能一直抓著9平米7萬這個數據不放呢?我們在此回應下,不是我們一直抓著這個數據不放,是喜姐一直在抓著這個數據不放。
    在這個久遠的數據之外,喜姐表明“加盟商平均月賺幾萬,喜姐‘高坪效、高人效’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有口皆碑”。連上市餐企和行業巨頭都不敢保證加盟商平均月賺幾萬,喜姐在自證方面的魄力還是值得表揚的,就是不知道加盟商們看了后會怎么想。
    2)、沒有真正的護城河,眼里盯著的都是餐飲小白
    來看喜姐認為的護城河,“喜姐在創立之初就有百城萬店的規劃,并提出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要有成長性,而且要有可持續性、要有穩定性的理念,對于喜姐來說,實現這個目標的護城河是獨立的品牌供應鏈。”
    看來,喜姐不僅不懂什么叫做護城河,更不懂什么叫目標,甚至不明白一個企業的成長性、可持續性、穩定性如何構建。
    其實答案很明顯,對于喜姐來說,“護城河、成長性、可持續性、穩定性”和“高歌猛進、勢如破竹、高坪效、高人效、有目共睹、有口皆碑”這些詞使用起來是一樣的,反正不考慮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反正就是自信,愛用哪個詞就用哪個詞。

    喜姐為什么會被質問割加盟商韭菜?答案在原文中就寫明了“需要自己動手的環節少了,對餐飲店老板的要求也相對較低了,餐飲小白只要有啟動資金、有合適的地段選擇,就可以自己開一家喜姐炸串加盟店”。喜姐也很清楚,如果不是小白,自己這點小伎倆根本糊弄不過去。
    比如關于產品的研發,“喜姐對產品的執著滲透到了每一個環節,市場反饋也自然漂亮又有說服力;每一款新品的上新一定是先保證好吃,再看是不是市場流行的爆款”。一般而言,對于任何一個產品,一旦它成為流行爆品,基本代表著該單品生命力的行將下滑,可以看出,喜姐的產品研發思維非常沒出息,連自己的新品都落后于市場一大步。

    即使自封品類頭部,但為什么說喜姐目前還是單店思維?
    喜姐把自己放到頭部品牌的位置且當之無愧,還標榜自己是“炸串品類的領航者”,其評估標準為“門店數突破1000家,高坪效、高人效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自認炸串品類頭部品牌之后,喜姐還在持續做過去的事兒,比如眼里只盯著餐飲小白,再比如推出落后于市場的“流行爆品”。
    本部分我們來討論幾個大問題,成為頭部品牌的評估標準是什么?喜姐到底落后了這個標準多遠?為什么如此小家子氣?為何如此盲目自信?
    1)、頭部品牌絕不是單店數量和單店能力的疊加
    有這樣一則寓言:有個樵夫砍柴累了,心想,皇帝那么有錢,他砍柴一定用的是金斧頭吧?
    格局和見識必然成為想象力的禁錮。只會開一兩家店的人,如果不學習、不走出去見見世界,他基本會認為開一千家店就是行業巔峰了。

    一個在單店時沒有產品研發能力的品牌,它到了一千家店也只會做抄襲,就是做一些既跟風又小家子氣的事兒。
    單店/小品牌跟著連鎖品牌的方向跑,安全感是必然的,因為這是正確且有共識的事兒。
    在筷玩思維(www.kwthink.cn)看來,連鎖品牌面對著比單店/小品牌更大的競爭閾限,它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區別性質:
    ①數量性質,門店數越多,則需要面對的競爭對象也越多,競爭形式也越復雜且多元。
    ②文化性質,同樣的品牌進入不同的市場,不同市場的客群不同、人群文化不同,于是品牌方就得考慮標準化與多元化的事兒,更得考慮單一性和復雜性的設計。
    ③管領性質,小規模講管理,需要讓加盟商賺到錢,大規模講領導,需要讓加盟商成長,有些階段則既要管理更要領導,如何協調并協同、如何調整兩方閾限,這是學問,更是格局和智慧的顯現。
    但這三個性質差異并非品牌體量發展需求的全部差異,畢竟行業并不是非小即大,我們還需要將顆粒度進一步細分,更需要進一步思維。

    2)、單店看顧客滿足、小連鎖看加盟商賦能、頭部品牌看行業責任
    在單店階段,核心在于盈利,考慮的是有沒有更多的顧客付費。
    在小連鎖階段,核心就在于體系了,看的是加盟店能否在各地實現盈利,這時候講究的是三盈:總部盈利,解決門店的管理、賦能和門店/品牌成長的事兒;門店盈利,解決門店和總部的關系,更解決顧客和門店的關系;顧客盈利,解決顧客在品牌消費的必要性,這是市場競爭、顧客滿意度、品牌美譽度的統一。
    總部盈利、門店盈利、顧客盈利,它就是小連鎖發展的三駕馬車。
    餐飲門店最簡單的外顯在于產品,在單店階段,它只需要做好單店的顧客盈利就能活下來,此時產品研發的必要性幾乎為零,單店的盈利路子不夠寬,此時還支撐不了產品研發部門,所以大多單店基本在做跟風,大品牌探路,小品牌跟上就行。
    在小連鎖階段,此時就需要無直接盈利通道的總部做協調,產品研發這類支持部門也就成立了。由于總部是賦能體系,連鎖店將利潤分出來,讓總部實現生存或者盈利,總部給門店支持,以此實現多方互惠。在產品端,小連鎖品牌就有了持續推出爆品的需求及必要性。
    為什么我們會認為小連鎖比起單店更有持續推出爆品的需求和必要性?為什么小連鎖不能像單店一樣去跟風?
    核心在于競爭層級的差異,單店和連鎖店的體量不同導致了許多競爭方面的差異(見上文的三個差異),這也必然導致小連鎖需要有持續的爆品養成能力,其一是有了總部這個支持系統,小連鎖就有了持續爆品能力的需求和能力(也是價值衡量和價值輸出的經濟考核及必要性);其二是競爭的深度推動小連鎖持續爆品能力的必要性。

    小連鎖與單店不是一個物種,同樣的,頭部品牌/大連鎖與小連鎖更不是同一個物種,頭部品牌的競爭維度既深且寬,所以它不僅要解決盈利問題、管理問題、資源整合問題、持續產品研發能力問題、效率與成本問題、內外部應答與滿足問題(賦能、口碑、公關),更得上升到行業責任問題,比如說如何引領品類的可持續性發展?
    如果說單店看跟風能力(還有認知深度、投資魄力等)、小連鎖看爆品與賦能能力,那么頭部品牌就看品類發展能力了。比如大董給烤鴨品類開創了“酥不膩”的方向,再將之發展到“意境菜”的思維及落地;再比如喜茶開創了芝士奶蓋茶、7分甜開創了甜品的飲品化,這些都是品類發展能力的一個顯現。
    簡單說,頭部品牌與體量無關,再多數量的小雞,也比不上一只哈士奇有戰斗力。頭部品牌要解決的問題是,“因為有了你,行業發生了哪些巨大的變化”?
    3)、自封“頭部品牌”且“當之無愧”的喜姐,可能連小連鎖的門檻還沒摸到
    為啥說喜姐連小連鎖都算不上?我們再來看喜姐的產品研發邏輯:“喜姐對產品的執著滲透到了每一個環節,市場反饋也自然漂亮又有說服力;每一款新品的上新一定是先保證好吃,再看是不是市場流行的爆款”。
    好吃是一個主觀概念,市場流行爆款是一個客觀概念,猛的一看,喜姐的產品邏輯似乎達成了主客觀統一。實際上,它完全還處于單店的跟風思維階段。
    首先,任何單店都想做好吃的產品;其次,喜姐推出來的產品是市場流行的爆款,這意味著,就是連爆款的抄襲與借鑒都慢了市場一大步。由此看,這完全是單店思維,喜姐幾乎還沒邁進連鎖的大門,也只有無知的傲慢和見識的淺薄,才能讓喜姐敢于在單店思維就自認自己是“當之無愧的頭部品牌”。

    在2021年6月,喜姐剛突破1000家門店(不知真假)就自封頭部。在這個時刻,喜姐提出“2021年,喜姐的發展策略是在重點區域密集開店,計劃再新增1000家店,將迅速開店”。眼下2021年已過大半,且看限于單店思維的喜姐炸串如何再快速開出1000家店。
    餐飲小白的數量還很多,就是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繼續買喜姐的賬。迅速開店1000家,也只有快招能力如此熟練的喜姐敢這樣玩了。
    或許未來的喜姐能達到這樣的高度:餐飲快招看喜姐。這應該是喜姐沒有說出來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了吧。
    2021版筷玩思維內容營銷(廣告投放)執行報價已于1月1日正式施行,有廣告投放和內容營銷需求的客戶可與宋女士(微信:kwthink2016)具體洽談和溝通,期待與您攜手共贏。

    官宣:筷玩思維啟用“筷幫”品牌,正式推出會員成長體系。筷幫是什么?筷幫是筷玩思維面向全平臺累計300余萬粉絲推出的以資源導入為核心的會員服務品牌,旨在借助一系列的專屬組合特權與您建立更長期的雙贏關系,全方位提升和豐富您在筷玩思維全體系內可享受到的陪伴式成長體驗。

    喜大普奔、限時特惠!現在成為筷玩思維會員僅需298元/年,太劃算啦!!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刻購買“筷玩思維成長會員”吧,無筷幫、不老鐵!

    原創文章,作者:筷玩思維,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790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13日 11:01
    下一篇 2021年7月13日 1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