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蝦師年薪20萬起、龍蝦飯成本價不超過2元,可我們為什么還是吃不起小龍蝦?

    5月開始,小龍蝦“降價”席卷網絡,開始有人高呼“小龍蝦自由”。

    但實際的情況是,餐館里的小龍蝦價格繼續上漲,十年間身家翻身百倍,大家擁有的自由是偽自由。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小龍蝦行業從業者的故事,他們之中:

    有的人養了十多年小龍蝦,但卻發現競爭越來越激烈,錢也越來越難賺,聲稱自己絕對舍不得吃池子里的大號小龍蝦;

    有的人經手了小龍蝦價格暴漲的關鍵環節,了解小龍蝦為何收購價格便宜,但物流時為了保證小龍蝦鮮活需要把價格加上水、和泥鰍的等比例價格,最后到達目的地后價格翻了一倍;

    有的人是小龍蝦烹飪培訓學校出來的專業燒蝦師傅,他們烹制的小龍蝦到底和大排檔小龍蝦有和區別?是什么導致了他們年薪超過30萬元?

    有的人專門兜售網紅品牌的小龍蝦,成本不到10元,售價20元,通過每個月換品牌的方式在不同的網絡平臺賺的盆滿缽滿。

    通過這群人的故事,我們或許能回答,為什么年年5月小龍蝦都在降價,我們依舊吃不起小龍蝦。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文 | 楊子睿
     

    “小龍蝦降價,我卻下不起館子了”

    年夏天,武漢的萬松園都會迎來“撮蝦子”的班子。 

    伴隨著熱油“刺啦”的聲音小龍蝦出鍋了,整個夏季,萬松園夜市里都彌漫著小龍蝦的味道。

    餐館里、攤位上,“您有新訂單”的外賣訂單提示音和食客聊天、嗦蝦殼聲此起彼伏。

    十三香、蒜香、麻辣……不僅在武漢,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小龍蝦,這幾乎每座城市在炎炎夏日的夜晚專屬的味道。

    據中國水產學會發布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顯示,中國小龍蝦產值從2016年的564.10億元,上漲到了2019的4110億元。

    4年之間翻了7倍,足以見得國人對小龍蝦的喜愛。

    作為宵夜里的網紅食物,小龍蝦更是撐起了夏季外賣市場的半邊天。

    此前有數據統計,僅2018年,中國人就在外賣平臺里吃掉了吃掉了約4.5萬噸小龍蝦。如果將這些小龍蝦首尾相連,總長度可以繞赤道將近3圈。

    今年,小龍蝦市場迎來了微妙的變化。5月中旬開始,蝦稻綜合養殖的小龍蝦開始集中上市,龍蝦價格迅速“跳水”。

    3-4月賣20多元一斤的小蝦(0.5兩以下),5月身價已經跌到了個位數,在8元一斤左右,甚至20元3斤的低價。

    但另一方面,餐館里售賣的小龍蝦卻沒有迎來低價,甚至逐年漲價。

    以武漢市靚靚蒸蝦餐館為例子,2013年一份油燜大蝦價格為128元,如今已漲到接近200元的水平。同樣的靚靚蒸蝦,在上海受到房租、人力等方面的影響,一份油燜大蝦的價格甚至高達268元。

    圖 | 知乎用戶水產小李,不同月份小龍蝦報價,5月小龍蝦明顯降低

    一邊是餐館的漲價,另一邊是菜市場小龍蝦降價,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導致價格的變動?小龍蝦到底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為什么對于普通人來說,“小龍蝦自由”實現起來越來越不容易。

    養殖、物流、房租、人力,小龍蝦也“內卷”

    但無論終端價格如何變動,賣蝦的蝦農劉志成的感知卻不那么明顯。

    “養小龍蝦的成本越來越貴”,劉志成說。 

    養蝦十年,劉志成先后見到不少人對他報以羨慕的目光,親友總認為小龍蝦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但只有劉志成心里明白,

    “小龍蝦的風口算是徹底過了”。

    劉志成來自湖北潛江,潛江如今是國內最大的小龍蝦養殖基地,也是“油燜大蝦”菜品的發源地。

    他還記得,10年前小龍蝦還沒火遍全國時,這個菜品還是江漢油田工人們的“專屬”。

    當時,江漢油田的工人們下班后常去水溝和田里捕捉小龍蝦,再拎著沉甸甸的筒找個攤位加工。

    伴隨著田野和湖水的略微腥氣、辣椒和花生油的配合下,一盤鮮香撲鼻的“油燜大蝦”就做好了。嗦蝦,再來上幾口啤酒,一天的疲乏就可以煙消云散。

    “但現在,野生小龍蝦早就沒了”,劉志成說.

    2011年,劉志成承包了幾畝池塘開始人工淡水養殖小龍蝦,當時小龍蝦還算是藍海,劉志成賺了不少錢。

    沒幾年光景,就越來越多的人涌入龍蝦養殖市場。

    小龍蝦是外來物種,繁殖力原本就極強,加上中國水域沒有天敵,更是驚人產量,“如今小龍蝦飼養的成本越來越高,我都快做不下去了”,劉志成說道。

    每年5月,都是劉志成最“揪心”的時刻。

    水溫升高、藻類增加,池塘生態的變化會導致蝦田里的龍蝦大量死亡,蝦農稱之為“五月瘟”。死亡的小龍蝦如果不及時捕撈,則會導致整個池塘遭殃。

    所以每到這時候,劉志成都會格外小心,去池塘邊巡邏,“只要挨過5月和6月,今年就不愁了”。 

    5-6月是小龍蝦價格戰的高峰期,對于劉志成來說,今年的收入如何,就在此一搏。

    劉志成所在的湖北潛江,是小龍蝦主要產區。

    當地養蝦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農戶為主采用蝦稻田的模式養殖,一種是類似劉志成這樣的專業養殖戶,采用池塘精養。

    因為養殖門檻低,且能增加一季養殖收入,這也導致大量農戶涌入養殖,和劉志成這樣的池塘養殖戶形成競爭。

    池塘養殖養蝦賣蝦周期長,從4月開始捕撈,根據蝦的規格和密度控制起捕數量,苗種過多時,不論大小,快速出蝦,苗種不足時,留小捕大、及時放苗。

    也因為不受稻田種植的時間影響,養殖戶們都希望熬到下半年高價點時候再售賣,每畝成本在2500元左右,一畝地效益能達到3000到5000元。

    “但畝效益高,不代表能賺錢”,劉志成說。

    根據《2020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總產量達208.96萬噸,但中國人一年龍蝦消耗約量為120萬噸。

    這意味著小龍蝦市場供過于求,加上新鮮小龍蝦保質期只有3-5天,為了出盡快去庫存,蝦農之間必然會掀起一場價格戰。

    小龍蝦捕撈后,挑蝦人會將蝦按照重量分為大青(7-9錢)、中青(4-6錢)和小青(2-4錢)。

    圖 | 5月潛江小龍蝦養殖戶報價 

    大青一般會被高端餐館收走,中青被蝦販和代理商流入市場、大排檔,而小青主要賣到菜市場,收購價一斤10元不到,和大青相比差一倍價格。

    “如果小青撈多了,基本補不回養殖的成本”,劉志成說。

    乍看之下,小龍蝦的收購價格并不到,接下來的物流環節才是讓小龍蝦身價暴增的原因。

    小龍蝦的運輸主要有三種方式,分別是大巴車、冷鏈車以及專車。大巴車價格最便宜,但承載量有限,只適合6小時以內、小重量的運輸,一趟數百元。

    冷鏈車運輸,耗損率不高,主要用于蝦販子給消費者發小重量包裹,收費昂貴。

    以順豐為例,在潛江幾乎以首重8元,續重3元的價格進行小重量(不超過5公斤)進行小龍蝦運輸,再另外收6元包裝費,加上小龍蝦在運輸中需要添加水和冰塊(5公斤的小龍蝦包含1-2公斤冰塊),因此首重快遞成本就要20元。

    對于潛江這樣大量運輸的產業基地來說,專車才是主流的方式。

    如今潛江已經可以在18小時內將蝦運輸到各地,除了極遠地區采用空運,其余都是靠司機們陸運。

    由于小龍蝦對氣溫極其敏感,為了保證小龍蝦運輸的成活率,主流做法是帶水運輸。

    一般10升容積的木桶或帆布袋可盛水4~5升,放龍蝦6~8千克,為了讓水里有充足氧氣,減少龍蝦打斗導致的損耗,還需要在木桶里放一定比例的泥鰍。

    水、泥鰍和小龍蝦的重量比例是1:1:1,在加上高溫運輸龍蝦時候覆蓋網片上的一些冰塊,以及路上5-10%的死亡率,

    每一斤小龍蝦到達目的地時,身價都至少翻了一倍。

    然而,被安全運輸到目的地后,小龍蝦的漲價之旅才進行到一半,接下來的環節才是小龍蝦身價暴漲的開始。

    小龍蝦,背后的流量效益

    蔣天利是一家高端連鎖小龍蝦品牌店鋪的老板,做小龍蝦生意20年,他每年都在和“房東”周旋。用他的話說,

    “這20年都在給房東打工”。 

    餐飲店尤其強調客流,門店選擇需要在鬧市區,房租促成了小龍蝦第一輪漲價。

    20年前,蔣天利看見大牌檔里小龍蝦生意火爆,決定將小龍蝦引入自己的川菜館中。

    沒成想,他就在他決定增加菜品時,房東提出漲租金,一次漲了60%。

    “開龍蝦店,一個月得付兩個月房租”,蔣天利說道,他了解過專營龍蝦的店鋪每年4-10月是旺季,11月到次年3月幾乎不開店。

    蔣天利考慮過在冬天將店鋪盤出去,“但冬天最火的只有火鍋,而火鍋店和龍蝦店不是一種裝修風格,得拆了裝修按照火鍋店的設計做“。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以月計算的裝修時間,讓蔣天利打消了這個念頭。

    緊隨房租之后的,是人力成本為小龍蝦漲價“賦能”。

    隨著小龍蝦的火熱,催生了兩個新職業——洗蝦工和燒蝦師傅。 

    小龍蝦極難清洗,高檔龍蝦館一般會專門聘請洗蝦工,一般一個洗蝦工一天洗200斤左右的小龍蝦,大型連鎖店以一天賣出2000斤龍蝦計算,至少需要10個洗蝦工。

    燒蝦師傅則是決定小龍蝦身價的重要條件。

    早些年,小龍蝦燒制靠廚師“憑感覺”給,“沒有難度,做熟就行”,蔣天利說道。

    但2015年開始,人們已經不滿足于普通調味的小龍蝦了。

    2014年巴西世界杯,2015年歐洲杯和百團補貼大戰,宵夜訂單暴增,不容易發胖又能打發時間的小龍蝦一躍成為新晉網紅,遍地都做起了龍蝦生意。

    隨著越來越多的龍蝦店開業,口感的競爭越來越強烈,出現了一批專門的燒蝦師傅,鉆研龍蝦燒制。

    2015年,湖北潛江創辦了小龍蝦烹飪職業技能學校,這也宣告了燒蝦師傅正式成為一門職業,月薪從5000到1萬元不等。

    高端龍蝦店的燒蝦師,爭奪最激烈時,每年只工作半年,收入就能達到15萬元。

    餐館也想盡各種如漲薪、提供社保、吃住全包等方式留住燒蝦師。

    “你吃到的只是一盤幾百塊錢的小龍蝦,它背后是一名稀缺的燒蝦師傅”,蔣天利說道。

    面對只有半年經營期的龍蝦店,蔣天利轉而寄希望于在旺季提升翻臺率,“網紅龍蝦品牌營銷、吸引更多的流量”,成了蔣老板的下一步。

    暴漲的營銷費,讓小龍蝦開始了第三輪身價增值。

    但這時候,市場也開始擁擠——大量的小龍蝦店鋪涌出,僅2018年,線下小龍蝦門店數量猛增14萬余家,其中不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為增強知名度,蔣天利組建了一個線上營銷團隊,在各個平臺上推廣。

    在2017年,小龍蝦最為風靡的時候,蔣天利一個月在品牌雙微一抖(微信、微博、抖音)上就得燒掉50萬元,

    “如果不是做的早,有口碑,不敢想一個月要燒多少錢”。

    外賣平臺也是龍蝦館兵家必爭之地,但外賣平臺的收費制度,又為小龍蝦的身價繼續加持。

    如今主流的外賣平臺26元以下抽成8元,26元以上,抽成20%,均價百元左右的小龍蝦,抽成在20元左右。

    蔣天利所開的高端龍蝦店里,一份龍蝦售價約為200元,抽成就接近40元,加上下單時間多在深夜,深夜配送費、遠距離費用,價格更是高昂。

    這40多元的抽成,蔣天利得從其他地方“找補”,“要么提高外賣的價格,要么就減少外賣的分量”,最終導致線上一份龍蝦的價格比店里面貴上10-20元。

    “而且不能只開一個平臺”,蔣天利的蝦店作為連鎖品牌,得處處能搜到,主流的餓了么、美團、大眾點評都要入駐。

    隨后還要參與營銷活動,拿出折扣或者等值的商品進行優惠,換取一個首頁的推薦——位置越靠前,則越多用戶消費,權重越高,越容易靠前。

    7-8月,小龍蝦生意最火爆的時候,也是蔣天利最“難受”的時候。

    一方面此時宵夜旺季,許多外賣店鋪推出“低價龍蝦”引流,主營龍蝦業務的蔣天利不得不加大營銷力度,維持線上出單量;另一方面,7-8月小龍蝦價格回漲,每份蝦幾乎貼著成本賣。

    在2017年8月,恰逢歐洲聯賽,小龍蝦價格回升,遇上需求量極大,漲價離譜,蔣天利賣一份虧30元。

    店鋪租金、高昂人力成本、以及營銷投入,讓小龍蝦成為了“流量的游戲”。因此許多大排檔放棄了競爭,改用網上采購的更便宜的冷凍熟制成品小龍蝦進行燒制,低價售賣。

    為了平衡成本,蔣天利不得不每年將菜單上調20塊錢,有多年的顧客斥責他,“忘了初心,唯利是圖”。

    對此蔣天利只能聳聳肩,“高端的小龍蝦,注定越來越貴”。

    “10元成本、20元售價,一個月換一次品牌”

    與此同時,有一批人決定做“便宜的小龍蝦”。 

    他們通過速食加工的方式,將小龍蝦處理成即食后送至千家萬戶,主戰場選在網絡平臺上,甚至在直播間里20塊錢就能買到。

    周長德就是做這樣的生意。

    2017年,小龍蝦成為網紅之后,周長德就”瞄”準了即食龍蝦的賽道,專做蝦尾產品,“保質期長、運輸成本低,價格可以做到店里面的五分之一”。

    周長德稱自己的產品為“三低”,“低價、低利潤、低回購”。

    低價不僅在售價上價格低,在成本上價格也足夠低。周長德的即食龍蝦原料采用的是蝦尾——且同小龍蝦要吃新鮮的不一樣,蝦尾去頭后不容易看出品質,死蝦也能制作,價格低廉。

    “重油腌料一烹飪,沒人吃的出來是否新鮮”,周長德說道。

    去除蝦頭后,四五個蝦尾,才抵得上一只小龍蝦的重量。

    周長德收購的是2-3錢小青的蝦尾,一斤在25元錢左右,能有160個,按照一份20-30個蝦尾計算,能封裝出6盒,一盒蝦尾成本不超過5元。

    拌料用最便宜的底料、包裝、人工成本,從捕撈,到制作成品,再到送到顧客手中,周長德的一盒蝦尾,成本也不會超過10元。

    但這樣的龍蝦肉質干柴,周長德自知龍蝦沒有口感優勢,他也不奢求能賣出高價,多是同主播們合作,以走量的形式賣蝦。

    周長德以批發價將蝦尾和蝦仁飯賣給代理,任由翻上幾倍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他也注冊過自己的牌子,同各大的直播間合作,通過網紅帶貨來進行售賣,標上19.9包郵的價格,然后按照銷量和主播分成。

    在這樣的組合拳下,即食龍蝦銷量極大,但口碑極差,幾乎沒有回頭客

    圖 | 電商平臺上有很多低價即食小龍蝦的負面

    為了能一直在小龍蝦上賺錢,周長德不得不過段時間就再注冊一個牌子,換一個名稱,又走一邊薄利多銷的路子。

    他不是沒想過提升口感,但是想要還原店內的新鮮口感,需要極大的代價。

    比如在收購原材料上,要收購優質的、新鮮的龍蝦,剔除頭部留下蝦尾做原材料。加工設備上,需要投資建設中央廚房,然后全機械化制作,“不是一個小作坊能承擔的”。

    平攤下來,用料考究的即食龍蝦售價應與新鮮龍蝦價格無異。

    “互聯網上,這樣高價的食物是沒有出路的”,周長德只能聳聳肩,“這個行業,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后記

     

    2013年,在武漢讀書的李思思,第一次吃小龍蝦的時候,室友四個人花88塊錢吃的很開心。量足的龍蝦,配上飲料,一個熱鬧的晚上就過去。

    那時候四個女孩子約定,以后每年夏天都要一起吃龍蝦。

    8年過去后,她才發現,想要找回當年同樣的記憶、在同樣地段的餐館吃夠同樣斤兩的龍蝦,四個人可能需要800塊錢,“這種自由的代價太大”。

    她也嘗試過去網購性價比高的即食龍蝦,放進嘴里感覺味同嚼蠟,這種“小龍蝦自由”也不是她要的。

    在昂貴的蝦館供應,和犧牲口感換來的廉價蝦尾里,似乎只有自己動手、跑到水產市場附近,買上新鮮的小龍蝦,再花上幾個小時清洗、燒制,才能實現“小龍蝦自由”。

    但李思思又陷入了另一重困局——得用勞動力填補品牌和服務帶來的附加值。

    “真的有小龍蝦自由嗎?”李思思沒有答案,但她忽然想起來,小龍蝦是這10年里,為數不多跑贏房地產增幅的物種。

       
    更多精彩

    • 觀察|國內對標SYSCO的玩家類型(上)

    • 觀察|國內對標SYSCO的玩家類型(下)

    • 烤箱,中國廚房里最被低估的神器

    • 白羽肉雞行業發展現狀和前景分析,未來行業存在巨大發展潛力

    • 觀察|美菜做錯了什么

    • 餐飲+超市鼻祖:EATALY成功秘訣

    • 餐飲B端電商一片藍海 誰會是中國的Infomart?

    • 日本的食材B2B巨頭伊藤忠和ACCESS帶給我們的啟示

    • 三井物產、Infomart戰略投資奧琦瑋子公司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曾就職于吉野家、新希望六和、美團快驢等,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CIPS)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等,致力于幫助食品和餐飲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

       合作|咨詢

       請加微信   18610542110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51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8日 04:06
    下一篇 2021年7月28日 1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