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父炸串創始人親述:融資1億、千店規模背后的原始思考……

    口述 | 袁澤陸

    整理 | 宋宣

    來源 | 勺子課堂

    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可自通。

     

    成就一個創業項目最關鍵的要素往往是“時機”,也就是團隊是否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情”。所以,任何偉大的企業其實都是“時代的企業”。對于創始人而言,學會選擇對的時機、進入對的賽道、做對的事情就變得至關重要。

     

    袁澤陸是一個執著的進階型連續創業者,從大學開始的創業經歷始終都沒有離開“吃”這條賽道。伴隨著消費市場的崛起,“吃“作為絕對的紅利賽道,也讓今天夸父的成功有了最好的“基本面“。以下內容來自夸父炸串創始人袁澤陸,在勺子課堂“標桿餐訪“北京站中的深度分享。

    長達2個小時的深度解剖,讓我們首次完整、系統的了解了夸父成功背后的底層邏輯,也讓同樣作為創業者的我再次意識到,學會做對”選擇“的”方法“是品牌制勝的關鍵要素。

     

    順勢而為:踩對大趨勢

     

    做所有的事情肯定都要踩著趨勢,而最開始的判斷則來自對于餐飲周期的思考。

     

    從2000年開始的現代餐飲在這20來年的時間經歷了兩個完整周期。

     

    第一個是正餐的周期。

    比如西貝、海底撈,本質上都是在這個階段快速崛起的,為什么是他們先升級?首先是因為他們完成了最早的原始積累,有能力聚集當時行業中最牛的一波職業經理人,這些關鍵人才對西貝、海底撈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他們沒有浪費任何一次機會。

    同時,很重要的就是正餐的轉型崛起同時伴隨著購物中心的發展紅利,尤其在奧運會之后,購物中心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不難發現,這些成功的正餐品牌門店擴張時間都始于那個年代,當購物中心紅利逐漸消失,這些品牌的增長也就限于停滯。 

     

    第二個其實是快餐的升級。

    它們疊加的一個紅利就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市場中逐漸出現了線上的引流營銷平臺、外賣平臺、支付平臺、各類saas平臺等等。這些平臺的出現都極大的幫助快餐行業完成了第一步的效率化升級,西少爺就是在這個階段經歷了快速的崛起。

     

    那下一步應該是什么呢?

    答案是:小吃化、小面積。

     

    單體的占有資源越少,越被滯后升級。雖然升級來得晚了一些,但勢能確是最大的。因為這個賽道最容易出現像華萊士、正新雞排、沙縣小吃這類超級大連鎖。如果回顧今天發達國家餐飲品牌的崛起,同樣遵循這個邏輯:麥當勞、賽百味,本質都是小吃、小喝。

     

    當然,相比正餐賽道升級伴隨著購物中心的崛起,小吃的升級同樣伴隨著底線城市消費升級的大勢,而更重要的是這種升級是在1到5線城市同時進行的!這要比很多品牌、品類干完一線再干二線的效率高的多!

     

    錨定人群:上帝視角看市場

     

    消費升級、品類升級、品牌升級,無論任何升級概念,都逃不過一個基本邏輯:一切升級的背后,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人“。人是社會行為中最關鍵的要素乃至資產。那么,做好夸父顯然就要深度了解如今的”年輕人“,到底有怎樣的消費習慣、飲食習慣、

     

    趨勢一:飲食零食化

     

    如今,餐飲行業的高度效率化,讓吃飯這件事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原來一天三頓飯是因為吃飯是一個有門檻的事情,需要時間制作,還要湊齊很多人一起吃,這種形態才是在當時生產力條件下最“經濟“的。但是,今天這種矛盾已經不存在了。太多年輕人的一餐就是由一份炸串一張鍋盔和一杯奶茶組成的,也就是豐富、可選、量少,沒有選擇的壓力。

     

    趨勢二:品牌意識強烈

     

    品牌意識是毋庸置疑的,當你無差異的看到多種店的時候,用戶會自然習慣的去找那個看起來干凈明亮的那個。而品牌打造的前提首先是視覺的升級,所以小吃升級的核心是先升級它的視覺。夸張的說,甚至產品不做任何升級,只升級視覺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趨勢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刻在95后的骨髓里面的,95后因為他從小感受到的不是臟和亂的中國,他從小感受到的,就已經是CBD了。95后長到有基礎審美判斷的時候,正是中國開始在視覺崛起的時代。騰訊的一個針對95后的調研,它有七個結論,其中有一個就是說,九五后和零零后,已經有一半的人就是非常堅定的認為中國的東西其實很好,這是非常大的一個變化。

     

    確定品類:選對賽道事半功倍

     

    你所選擇的賽道直接決定了你的品牌天花板到底有多高,夸父的選擇是篤定小吃賽道、川渝味型、炸串品類…這個關鍵決策是成就夸父千店規模的重要前提。

     

    1)選擇自帶流量的品類

    品類的選擇不應該超越“常識“存在,通俗的說就是:一定要做別人一眼看得懂的品牌、記憶中的品牌。

    對炸串的選擇同樣基于這個邏輯,對于很多人來說,炸串是從小吃到大,是記憶中的、熟悉的,它是一個不需要教育的品類。而且即使你沒吃過,路過我們的門店你也能一看就明白,沒有過高的認知門檻。

     

    2)選擇接近零售的品類

     

    基于人們的飲食正在逐漸告別一日三餐逐漸碎片化的邏輯,我們可以判斷越接近零售的品類背后的機會就越大。同時,從生產者角度而言,越接近零售管理復雜程度就越低,供應鏈屬性就越重,越容易管理且博得更大的資本空間。

    3)選擇經營時段長的

     

    萬店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你的有效經營時長一定要足夠長。如果你選擇的賽道只能做中午不能做晚上、只能做商場不能做街邊、只能做夏天不能做冬天、只能做堂食不能做外賣,那么你的整體經營難度就會很大、增長空間就會受制于此。

    相對來講,小吃有全時段經營的特點,閑時可以解饞、高峰剛需也能做搭配…

     

    4)選擇能上癮的

     

    上癮這件事情本質就是復購。提到這個東西你會流口水,這種原生的身體反應是最大的復購動力。所以,在選擇品類的時候不能和人性做斗爭,順應人性往往可以找到最大的賽道。

     

    5)選擇有溢價的

     

    越是非剛需的產品往往越容易做出溢價,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奶茶可以賣到30元一杯依然有很多人不絕對貴。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同時還要盡可能地選擇在消費者認知中,不貴到那時能賣很多的品類。比如小吃進入門檻很低,會給人便宜的錯覺,但是小吃的客單其實并不低,因為小吃的預算在你的大腦里是不計入剛需列表的,所以這其實是小吃的一個討巧點。

     

    6)選擇能拿著走的

     

    凡是超級品牌背后選擇的品類都有“走食“屬性,同時不需要工具,比如麥當勞的漢堡、肯德基的炸雞、賽百味的三明治、DQ的冰激凌

    如果你的產品是可以用手拿著邊走邊吃的,那么在選址的時候整個商場、街區就都可以是你座位區,相應的承租能力也會強。通俗一點說,能夠做大體量連鎖的品類,一定要滿足兩件事,一個是走著吃,一個是吃不飽。

     

    選擇大于努力是很多人不愿接受的一個“創業現實“,畢竟在中國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教育是,做事做人一定要足夠勤奮、一定要足夠努力。我相信這是選擇后每個創業者都必須要做到的,但是在選擇戰術上勤奮努力之前,我們反而最不能忽略的是至關重要的戰略選擇。如今的夸父已經完成了快速破局,取得優異成績背后的原因恰是源自對市場深度的思考與判斷。

    相信中國餐飲市場未來會誕生更多“夸父“,努力奔跑、向陽而生…

    最新一期

    《科學開店必修課》

    火熱報名中

    8月2日開課

    添加班主任微信報名

    立即0元學!

    線上課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56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29日 11:01
    下一篇 2021年7月29日 1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