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煲湯火鍋的撈王:一片紅海中,細分賽道上還有機會!

    火鍋,比漂亮的行業數據更引人注目的是江湖里的激烈廝殺。

    美團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線上訂單量和搜索量,火鍋“雙料”第一。新周刊統計,目前全國在營業的火鍋門店數為47.1萬家。

    作為餐飲業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品類,火鍋早已步入紅海深水區。當下的火鍋行業,股價和營收數據浮浮沉沉,頭部品牌危機感爆棚;中小火鍋品牌的賽道上,你方唱罷我登場,讓人分不清誰是“前浪”,誰是“后浪”。

    在火鍋行業,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的步調,才能保證品牌不掉隊。但事實也證明,即便競爭焦灼,火鍋行業里依然不缺少機會。
    今天,我們換個角度看火鍋行業,拋卻那些已被媒體說“透”的高曝光度品牌,來講一講在火鍋領域內保持著低調作風,“悶聲做大事”的品牌。
    看看在它們身上,我們是否可以挖掘到火鍋行業不一樣
    的機會點?
    這樣的品牌,撈王必須算一個。


    口碑先行
    “高調”的火鍋,“低調”的撈王
    不同于很多火鍋品牌的“門店未到,名聲先行”,撈王是一個在廣泛市場里認知度并不高的品牌,至少,在很多撈王還未抵達的地方市場里是。而與其不高的廣泛認知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在本地生活領域的出色口碑。
    餐飲數據平臺窄門餐眼數據,撈王的消費者排名第一,其中,菜品健康、回頭客、環境好、空間大、服務熱情,是口碑數據的主要來源。
    大眾點評數據,撈王基本上所有門店均是5星門店,口味、環境、服務平均均在4.8分以上。

    《中國餐飲報告2019》,無論是口味、環境,還是服務,撈王都位列餐飲品牌首位。
    就在大眾點評7月27日剛剛發布的《2021大眾點評必吃榜》中,撈王再次上榜。這已是撈王第4年登上“大吃眾點評必吃榜單”。
    低曝光度下,撈王靠口碑取勝。
    撈王,全稱撈王鍋物料理。2009年在上海開出第一家門店,目前以直營方式在全國開出130+門店,主打胡椒豬肚雞。
    打開任意一家撈王分店的大眾點評頁面,“胡椒豬肚雞”、“煲仔飯”,都是高頻詞匯,“湯鮮掉舌頭”、“煲仔飯YYDS”、“每個月都來打卡喝湯”……餐品,是支撐撈王高口碑的核心。
    資深餐飲人會知道,撈王的重口碑之路并不好走。口碑,是一個需要深耕耘,慢積淀的運營板塊,也是一個吸引回頭客的最佳路徑,它需要餐廳用優秀且一如既往的產品與服務支撐。在普遍以“營銷為王”的行業大環境下,撈王堅持選擇反其道而行,通過口碑積累品牌影響力。如今看來,這也正是撈王的“聰明”之處。
    當行業競爭愈激烈,消費的可選擇性愈大,顧客的消費也便愈理性,而好產品,正是“討好”理性消費群體百試不爽的利器。回歸產品本質,才是餐飲品牌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冷門”賽道上
    尋找“熱鬧”增量
    撈王的炸裂口碑,“胡椒豬肚雞”功不可沒。
    小紅書搜索“撈王胡椒豬肚雞”,顯示有2萬+篇日記。日記中,撈王的胡椒豬肚雞讓“喝湯星人”三碗打底,讓平時不怎么喝湯的顧客也get到了喝湯的快樂。如今的撈王,幾乎成為養生煲湯類火鍋的代名詞。
    撈王的差異化壁壘很大程度上就來源于“胡椒豬肚雞”,從創建之初,撈王便確定它不走尋常路的打法。
    在很多火鍋品牌以鍋底論成敗,以單品話英雄的時候,撈王瞄準了“冷門”的有料火鍋賽道,把火鍋變成了一道“菜”,將“鍋底”請進了餐廳的爆品清單。

    撈王餐廳前廳設有專門攝像頭投射后廚場景,讓顧客得以直觀的感受撈王制作餐品的過程。湯底經過特別慢燉,然后,讓雞湯特有的清甜去碰撞帶有刺激性的胡椒,形成撈王胡椒豬肚雞具有清晰辨識度的味型;再加載雙臘煲仔飯、爆漿手打蝦丸、香煎午餐肉、花生冰沙等爆品,形成撈王獨特、高質量的爆品清單,讓撈王在廣式、有料、養生火鍋的細分賽道上脫穎而出。

    細心的餐飲人不難發現,被廣大顧客總結出來的撈王爆品清單,無形中打破了火鍋運營的兩大禁錮:
    1、極難獲得口味上的差異
    眾所周知,火鍋是一個極難在口味上形成明顯差異的品類,即獲得獨特清晰的味型記憶點很難,這也是倒逼很多火鍋品牌從服務、環境、營銷等層面尋找競爭壁壘的主要原因。但撈王做到了,胡椒豬肚雞的味道讓很多年輕“上癮”。
    2、極難在火鍋之外成就爆品
    要么鍋底,要么涮菜,火鍋的品類特性使然,使其很難在火鍋之外找到其他創造爆品的入口。撈王也做到了,“胡椒豬肚雞+雙臘煲仔飯+花生冰沙”的“另類”組合,讓撈王的爆品不止于火鍋。
    川渝火鍋市場趨于飽合,在主流川渝火鍋賽道的掘金機會越來越少的背景下,新式火鍋細分賽道成為行業增長的新引擎。在確立產品競爭壁壘的過程中,撈王的打法被清晰地呈現出來。

    1、錨定細分品類,在紅海中尋找新藍海
    避其鋒芒,選擇細分品類,在細分賽道上尋找增量,會比正面迎戰熱門賽道的成功機率高很多。除撈王的胡椒豬肚雞外,在“有料”火鍋的細分賽道上,其他像鴨血鍋、酸菜白肉鍋、咖喱鍋、壽喜鍋等,也均表現不錯。
    2、迎合健康趨勢,轉變品類傳統認知
    與“重油、重辣”的主流火鍋同時開搶兩大不同的受眾群體,以煲湯鍋、菌湯鍋、海鮮鍋等為代表的“清新養生派”火鍋,開始沖破地域限制,在全國范圍內嶄露頭角。在撈王的評論中,“養生”亦是諸多年輕人看中的重要層面。
    3、驅動創新力,展現品牌年輕常態
    去年8月,撈王推出全新形態的撈王心靈肚雞湯,切中忙碌都市人輕松喝好湯的訴求;同年9月,撈王又將胡椒豬肚雞推向了上海Costco等大型商超,開始布局零售生意。產品與渠道上的創新,讓消費者對撈王持續保持新鮮感,亦是很多火鍋品牌保持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撈王的“網感”
    得年輕人者得天下
    即便在各類媒體中的曝光度并不高,撈王卻依然擁有莫名的“網感”。
    在撈王的營銷模型中,年輕人的喜好是主導。
    1、建立自媒體矩陣,鎖定流量增量
    微博、抖音、支付寶口碑、大眾點評、在這些年輕人高頻出沒的媒體平臺上,撈王均建立了品牌自有賬號。擁有私域流量約1300萬,僅在微博上, #撈王鍋物料理#的話題在微博上擁有271萬+的閱讀量。目前,這些渠道不僅成為撈王沉淀口碑的主要場景,亦為撈王帶來了約千萬流量的新增量。
    2、打造IP形象,打通互動通道
    在很多平臺上,撈王都自稱“撈小匠”、“撈小愛”,這是撈王打造的兩個品牌IP形象。撈小匠代表撈王的“匠心”,意指撈王“用好料”做產品;撈小愛代表“愛心”,意指撈王“用愛心”做服務。
    形象IP化,互動擬人化,通過兩大IP形象,撈王在精準傳達出品牌理念的同時,自帶“萌點”拉近了與顧客之間的距離,讓撈王的文化以及各類營銷活動,以更“接地氣”的方式走進受眾群體。
    3、跨界合作,破圈圈粉
    近兩年,撈王在跨界合作的路上越走越遠。從日本屁桃君到哈羅單車,從花加到珍愛網,撈王不斷通過跨界合作、IP聯名等方式,打破餐飲行業的圈層,尋找與Z世代的對話新場景。
    當“得年輕人者得天下”成為共識,即便是“低調”的撈王,在“討好”年輕人的行動中也并不低調。
    在餐飲行業,總是不乏在紅海領域尋找增量的品牌。以撈王為例,在它們的身上,總有共性——差異化戰略。
    在定位上避開主賽道,在細分賽道上尋找差異化特色;在運營上避免只做差異化的表面功夫,轉而回歸產品,深耕差異化特色;在營銷上迎合主流消費人群的喜好,多管齊下強化差異化競爭壁壘……這些,成為撈王,以及很多“黑馬”品牌實現高速進階的共同步調。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文刀劉,由餐飲界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canyinj.com ),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862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7月30日 17:02
    下一篇 2021年7月30日 17: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