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了泰洋川禾
(旗下有Papi醬)
,投了檸季、Manner、鯊魚菲特等一眾新消費品牌,在7月初,投資了李子柒的簽約公司微念品牌管理
(下稱微念)
。
天眼查上更新的信息顯示,微念新增的股東是字節跳動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北京量子躍動科技有限公司,占股比例約1.48%,尚排不進股東前十位。
這是微念成立九年來的第七輪融資,除字節跳動這一新面孔外,其他投資方華興新經濟基金、琮碧秋實、華映資本都是老股東。
有說法是,從Papi醬到李子柒,字節的“口味”很專一,是這樣嗎?在如涵退市、美ONE和謙尋均否認上市傳聞后,字節投資微念,只是被李子柒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圈粉”了嗎?
和字節一同投資了某項目的投資人,及多位業內人士對開菠蘿財經表示,看不清字節投資的邏輯,但字節這一步實際上是一項新消費領域的投資。與其說看上的是李子柒,不如說盯上了她的螺螄粉。
市場好奇的是,字節投的是李子柒IP的價值,還是對新消費品牌的青睞?
李子柒,越來越靜悄悄?
字節對微念的投資,被一部分觀點認為是流量紅利再一次向頭部紅人傾斜,但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我們先來看看,在其他紅人
(林小宅、香噴噴的小烤雞、臥蠶阿姨、nG家的貓等)
集體沒有存在感的微念,李子柒的價值占比幾何。
據接近微念的人士汪嵩透露,微念有三棟辦公樓,其中一棟樓里是整個李子柒事業部,一樓是李子柒品牌的產品展示廳,大屏幕上循環播放著李子柒的視頻。
不算國內,李子柒光是在YouTube上每個月就有50萬美金左右的廣告聯盟收入
(據海外網紅營銷服務平臺Noinfluencer數據)
,一年算下來有600萬美金,也就是近4000萬人民幣級別的廣告收入。
據開菠蘿財經不完全統計,李子柒在國內多個平臺擁有超1億粉絲
(不計重合)
。其中微博粉絲2776萬,B站粉絲790萬,抖音及西瓜視頻粉絲是5518萬,快手是1034萬。
資本投資內容型MCN的目的首先是為了流量。字節對泰洋川禾1.8億的戰略投資,一部分原因是泰洋川禾旗下MCN機構Papitube的主要入駐平臺是抖音,和阿里投資主播薇婭背后的公司謙尋邏輯一樣,是要把頭部流量紅人和平臺深度捆綁,更大化地發揮紅人在平臺上的價值。
但微念和泰洋川禾完全不同,微念一點也不偏愛抖音,國內這些頭部視頻平臺,按其重視程度排序是微博>B站>抖音>快手。
汪嵩表示,李子柒內容團隊的重點運營平臺一直是微博、B站,抖音、快手不受重視,只是作為分發平臺之一,將主視頻內容剪一剪、改一改發上去。
不但擁有獨立內容團隊的李子柒如此,KOL部門也是一樣。在這筆投資前,抖音在微念內部的優先級還沒有快手高。
據他回憶,微念曾斷斷續續嘗試過成立抖音部門,但一直未能成型。微念起初想讓KOL部門出一批人去做抖音,但已經在微博上成型的紅人和編導都不太愿意轉過去。
“不但是因為平臺間差別大、紅人轉換不習慣,一些內容創作者還認為,如果制作抖音上3分鐘以內的視頻是變low了,不愿意做。”
直到字節入股前后,微念才真正有了相對獨立的抖音部門。理論上,這是個一級部門,但據汪嵩了解,目前人員和設備都沒到齊。
最后是一位微博紅人被說服了,同意微博、抖音兩個平臺同時做。該部門負責人還向汪嵩透露,計劃是從學校、社會上招素人,起步會比較慢。不過,該信息未得到微念官方證實。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微念自身的內容IP遇到了所有內容MCN都會遭遇的瓶頸。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所有KOL的流量都有生命周期;紅人只靠廣告收入,天花板非常明顯。
最直接可視的是流量持續性問題。據新站數據,李子柒賬號在B站的近15個作品
(時間跨度:2020.6.25-2021.7.14)
,播放量、彈幕數整體呈下滑趨勢,2021年以來更新的絕大多數視頻這兩個維度的數據低于平均值。
李子柒部分作品在B站的數據表現:
上 / 播放數 下 / 彈幕數
同為頭部內容型MCN機構的Papitube也遇到了流量增長、變現方式單一的問題。
Papitube達人2020年獲得的曝光率相較2019年同比下降30%,播放量同比下降10%,而且該現象對于頭部達人更明顯;Papitube旗下藝人嘗試了KOL直播,效果未達到理想,目前收入形式仍然靠接廣告投放為主。
回到最初的問題,字節跳動投微念投的是李子柒這個人嗎?
字節以視頻平臺方的身份布局MCN機構看似正常,但在字節盯上的利益池里,李子柒和其他頭部紅人最大的不同是,李子柒還有以螺螄粉為代表的食品品牌。
螺螄粉贏了?
與微博入股微念、字節領投泰洋川禾都不同,字節投微念,與其說看上的是李子柒,不如說盯上了她的螺螄粉。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字節實際上做了一筆新消費領域的投資。
久謙中臺分析師對開菠蘿財經分析,微念表面上是一家內容型MCN,但本質上是一家新消費品牌公司,對李子柒IP變現布局中的重中之重是打造李子柒品牌。
海豚智庫顯示,李子柒品牌2020年銷售額為16億,同比增長300%。李子柒品牌在去年天貓雙11時創下1.5億銷售額。截至今年7月27日,李子柒天貓店粉絲數619萬。
數據顯示,Papitube以達人收入水平將達人劃分為S級、A級及B級,S級達人2020年每月廣告按收入為50萬元/人。以此估算,一個S級達人的年廣告收入為600萬。
久謙中臺分析師這樣總結:以淘寶紅人、高顏值紅人為主的如涵,是MCN的1.0時代,以快美妝等優質垂直內容為主的大禹、蜂群是MCN的2.0時代,隨著淘寶直播成長的謙尋、美ONE為代表的電商直播MCN,是3.0時代,那微念就是4.0時代。
前三代MCN機構構建的內容生態,都是以紅人個人魅力為中心,李子柒和微念之所以屬于4.0時代,在于驗證了通過內容IP打造個人品牌,再通過個人品牌塑造商品品牌的商業模式,這也是微念最被認可的商業價值。
絕大多數紅人,一旦擁有兩三千萬粉絲,就開始接廣告,因為當紅人的粉絲積攢到一定程度,就要承擔MCN變現的壓力,可粉絲價值就是在一個一個廣告中被消耗的。
汪嵩透露,李子柒在漲粉的過程中,持續有綜藝邀約,但全部都拒絕了,在自己的品牌誕生之前沒有接過一個廣告。
他告訴開菠蘿財經,即便是做李子柒品牌的宣傳,微念的要求也是把李子柒和產品區分開,盡量不提李子柒,只提產品的質量、口味、口感、使用場景。這大概率也是李子柒能承載一個品牌的原因。
其實整個李子柒品牌的爆發就是因為螺螄粉,螺螄粉在李子柒品牌里的分量,就相當于李子柒在微念的地位。在螺螄粉之前,團隊嘗試過非常多產品。
據透露,當年第一波上架的產品是燕窩、蜂蜜,品類的市場規模比較小,難以成為爆品。
在試錯中,再加上與粉絲互動,微念才誕生了做螺螄粉的想法。能把螺螄粉做成爆品,也是借了2020年疫情這把火,讓品牌的銷售額高速增長。
在螺螄粉之后,團隊也拓展了藕粉、米糕、蛋黃酥、酸辣粉等等,但一個沒爆,最吸金的依然是2018年上線的螺螄粉。
其天貓店鋪顯示,一款螺螄粉的月銷量超40萬筆,按客單價40元計算,年銷售額近2億。
李子柒品牌的商業價值逐漸顯現,而字節的新消費布局走得并不順,急于尋求新標的。
原來做過一個“隨我小酒”失敗后,從2020年開始“曲線救國”,先后投資了一眾餐飲新消費品牌,有不少是明星品牌,包括檸檬茶品牌檸季、咖啡品牌Manner、健康食品品牌鯊魚菲特、奶茶品牌因味茶、低卡起泡酒品牌空卡、口腔護理品牌參半。
除了自己做股東外,字節還借道黑蟻資本,間接參與投資了元氣森林、喜茶、江小白等等。
某電商平臺品牌負責人徐孟分析稱,字節在新消費領域的投資,一定是優先選擇以內容營銷為驅動、面向新人群的消費品牌。
相比之下,字節選擇微念,更看重的是雙方在新消費領域資本、供應鏈層面的合作。
微念擅長的是供應鏈,與李子柒從關系比較分散、只幫李子柒做店,到國內海外、內容產品全方位深度捆綁,也是因為此。
他預測,李子柒加入字節系,不代表會弱化微博、B站渠道以及天貓旗艦店。李子柒抖音賬號的商品櫥窗里掛的商品鏈接依然來自淘寶。
千億米粉市場,為何只跑出螺螄粉?
在地方特色小吃中,米粉產業已經發展到千億規模,但卻少有規模化的頭部品牌。
米粉的消費市場主要在南方,由南方盛產稻米的地理條件決定。
米粉產業龐大又分散,就算來自同一個地方的米粉,按照原料和制作工藝的差異,劃分出上百種也很常見,所謂“一縣一味”。
在湖南、江西、廣西等地,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品牌。
把米粉店開到省外的創業者,多少抱著還原家鄉味道的想法。外地的正宗食材自然是少的,可復制性是最大的門檻,于是不免經過一番改良。
只要好吃,門店總能招徠客人,不管是街頭巷尾的小館,還是開在購物中心的門店。
拋開地域限制和飲食習慣的差異,偶然嘗到一種美食,味蕾被征服,立馬成為回頭客。
螺螄粉,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類,不論是餐飲還是零售模式,都很吃香。
大的賽道對應更多的機會,在細分領域誕生的一些品牌,已經獲得資本加持。例如近日宣布連續完成B+輪和C輪融資的霸蠻米粉,把地道的湖南常德米粉帶到北方。
還有去年完成Pre-A輪融資的新品牌陽際山野,把南昌米粉做成方便食品,在電商渠道走紅。
不過整體上,米粉賽道的投資,遠不如當下的一碗面來得有吸引力。五爺拌面、和府撈面、遇見小面和蘭州牛肉面等,齊刷刷站上了融資風口。
連鎖率低的米粉店,顯然不及餐飲巨頭們的體量。目前最大的連鎖米粉品牌無名緣,門店規模不到4000家。
好吃當然是必要條件,想要做到規模化和品牌化,大部分局中者都還在摸索。
大大小小的螺螄粉實體店,在全國已經有1.8萬多家。
賣米粉能賺多少錢?一位餐飲人士介紹,在當地賣一碗螺螄粉,價格是9元左右,毛利大概在50-60%。
開到外地,尤其是一線城市,價格基本在14元起步。搭配小吃和飲料,客單價可以拉高到30元以上,當然租金是最重的成本。
我們來聊聊標準化的問題。人們愛吃肯德基或麥當勞,不止是因為菜單上的油炸食物更誘人,而是無論到哪里,食物的味道是不變的。
讓菜品持續穩定地輸出,保證口味的一致性,就要把菜品做到極致的標準化。從采購食材,到所有原料切配,以及烹飪方法,都遵循對應的標準。
對門店而言,通過后端工廠或中央廚房供應,輸送半成品和調料,確保了質量的穩定和安全性。
外地經營者,有的為了保證絕對的原汁原味,首選仍是向原產地訂貨,加上到當地培訓手藝。
這種做法雖然可行,但成本很高,適當改良是最佳方案。做成包裝食品的螺螄粉,同樣經過了一番升級。
比起做線下餐飲,螺螄粉更大的市場空間,其實在于電商。
相關數據顯示,去年,柳州袋裝螺螄粉銷售收入,高達109.94億元。網上店鋪超過2萬家,比線下餐飲還要發達。
如何讓袋裝螺螄粉,做到和現煮堂食一樣好吃,難題仍在于如何標準化。首先速食產品可以分為沖泡型和水煮型。
雖然沖泡型更方便,但口感較差,失去了米粉原有的嚼勁。所以市面上的袋裝螺螄粉,以水煮型為主。
米粉產業鏈,上游是食材、湯料、調味品和預包裝等供應商,經過中間的生產加工,連接到下游的眾多餐飲企業。
柳州當地形成的產業鏈優勢,已經推動螺螄、竹筍、豆角等規模化種養和加工。李子柒的代工廠也設在柳州。
加上柳州當地在2016年制定了地方標準,以工業化理念生產螺螄粉的廠家,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所以我們看到,實現標準化生產的螺螄粉,比其他米粉更具備預包裝,且口味高度還原的優勢,對外推廣的阻力也較小。
資本無人問津,品類“銷聲匿跡”,第一品類中式米飯快餐怎么了?
煎包小吃又火了!這幾個品牌設計你喜歡嗎?
宜芝多閉店潮與新中式烘焙崛起,國潮化+去中央工廠現制化是關鍵
半年營收200億,單日蒸發近400億,海底撈如何再創輝煌?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