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分享
你好,木屋人。嗨,歡迎你來,這里是我與木屋的故事。2021年夏,拿上背包的我帶著校園的稚嫩脫離了父母的庇佑來到深圳。
我第一次見到地鐵,第一次去了游樂場,準備迎接人生第一次看海以及18歲后的第一份工作。
為了有更多社會工作經驗的我也因此與餐飲行業的木屋結緣。
起初讓我留在這里的動力是它的薪資,工作幾個星期后,我逐漸發現木屋的魅力更在于環境與氛圍。
小伙伴都是年輕的哥哥姐姐,面對工作他們有時也會變的急躁,晚高峰時會忙到略顯疲憊。但更多的時候他們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對待工作,似乎沒有什么事可以讓她們驚慌失措。
其實在我眼里她們本該如此,幾乎全能的她們什么都會。記的住錯綜雜亂的餐品代碼,認得清五花八門的酒水。點單、傳菜樣樣都不含糊。
在木屋兼職的日子里,我也有一份主職。兩份工作兼顧的我,少不了要對其進行對比。
在那邊掃地是我,端盤是我,擦桌是我,廁所清潔還是我。除去疲憊,我更多的還有孤獨。與年紀大我好幾輪的阿姨們和我幾乎沒有什么交流。
她們在談孩子而我卻在談夢想。
有人說大城市的包容感很強,可我覺得一個城市的歸屬感是我更加在意的。漂泊在外如何不期待“萬家東火,有我一盞”。于是“老妹你吃飯了沒” “老妹工作累不累”直擊我的靈魂。
是的,我想,在木屋,我似乎找到了“家的味道”。
餐廳的燈光是課桌上鵝黃色的那種;顧客坐的凳子是家鄉里矮矮的長方板凳;后廚叔叔做飯很有媽媽的味道;深夜疲憊的夜宵好似放學期待的食堂佳肴;服務阿姨偶爾的話語像你久違的親戚;金服甜姐是那么和藹可親;店長也講“沒關系,走一步看一步”。
他們說過多很多,即使有的時候我記不住名字,但看到面容我便知道他給過我溫暖。
他們藏有朝氣,我伸手去捉,竟也變成富有活力的人,收盤子跑著去,下班唱歌回。
我們為共同的目標努力,在每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為自己的人生加油喝彩。為了A類門店拼搏,在每一個崗位恪守職責。
干杯為了慶祝,而酒杯再舉起又是另一群人的回憶。很高興在這里我們留下一地美麗,也很榮幸為木屋帶去“不平凡的自己”。最后一句送于你也贈于我,“愿中國的青年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者的話,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待炬火”。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