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因為一首歌進餐廳吃飯,也有人因為音樂太吵而不愿意逗留。餐廳生意好不好,其實和音樂有莫大關系。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王冬明。
國人對國外餐飲營銷,一直以來多半都是照葫蘆畫瓢,有形無意,這個還是說看得見的,對看不見的就更不用說了,比如餐廳背景音樂,很多餐廳基本都會應用,但成效如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
先舉個例子:
一次和朋友談事,在一家咖啡廳寒暄之后,我們決定換一家談,因為總感覺聊得心煩意亂,靜不下來。當時咖啡廳80%的座位都是空的,原因在于音樂的風格:放的是爵士樂。
這讓人在談話的時候,語速不知不覺跟著節拍快起來,讓談話雙方覺得浮躁,最后覺得嘈雜,不得不另尋它處。
隨后談完事,正值飯點,我們到了一家西餐廳,朋友拿著菜單看了又看,最后合上說,這家不好吃,我們走吧。我問為什么,你吃過嗎,朋友撇著嘴說,看看這生意淡的,東西好吃不了多少。
我環顧四周,其實還沒到用餐高峰期,已經上座80%了,生意還算不錯,為什么會有生意淡的感覺呢?原來是溫文爾雅的小提琴背景音樂搞的錯覺:讓我們覺得四周靜悄悄的,潛意識覺得人少,而價格不貴,環境不錯,進而想當然的認為人少是菜品出了問題。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背景音樂在潛意識上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力。的確,背景音樂在營銷分類上,是屬于潛意識傳導式營銷的范疇,如下圖:
再舉個例子,很多人都在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為什么呢?因為人在可見范圍內是受到環境、距離、意識及視覺影響的,而味道在潛意識營銷中,屬于通過味道來延伸覆蓋視覺之外的盲區,是潛意識營銷的一種;
同樣作為潛意識營銷中的背景音樂,則起到調整節奏的目的,應用范圍更廣,遠遠超過“酒香”的作用。
餐廳背景音樂的應用:
給餐廳貼個屬性標簽
說了不少概念上的知識,下面我們針對應用,具體以案例來說明背景音樂的應用。
顧客通過視覺來確定進入的餐廳——不管看到的是餐廳環境還是菜品,甚至是促銷信息,但進入餐廳后感受到的東西,才是決定下次還來不來的因素,比如菜品好不好吃、服務員態度好不好、環境舒不舒服等,這都是我們看得見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此外,還有一些是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比如顧客會根據標簽來判定餐廳屬性,潛意識判斷自己屬于不屬于這個圈子,如通過其他顧客來判斷:
如果都是商務人士,自己卻是約女友的,那顯然下回就要換個地方了,否則就成了愛情買賣了。
如果自己是來裝小資的,結果旁邊儼然都是屌絲的話,那顯然自己來錯地方了。
如果自己是來享受小資主題的,結果西餐廳里放的是鳳凰傳奇,那顯然可以拍拍屁股走了,否則潛意識的認為自己掉進了屌絲圈里。
很多餐廳都有背景音樂,但大家一般都放什么歌曲呢?一般情況是,放的都是餐廳在場最高負責人喜歡的音樂。
一家西餐廳,老板要在,有可能放的是小提琴協奏曲。老板不在,前廳經理有可能放的是流行潮曲,如果老板前廳經理都不在,那么不是小蘋果,要不就是鳳凰傳奇了,讓顧客情以何堪?
巧用音樂把控顧客去留速度
如果我們顧客比較多,大家希望提高翻臺率,就要想辦讓顧客吃完趕緊走人;如果顧客比較少,大家就希望他們多待會,讓外面吃瓜的群眾看到這里生意不錯,以此進來圍觀,帶動消費。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管是以上哪種情況,我們都不能把控顧客,甚至有的忠實快餐店,為了哄顧客吃完趕緊走,把人家桌子上的東西都收走,還提醒人家給其它顧客讓位,這種方法簡直就是掄圓了抽自己的臉,顧客會極為反感,大把大把的掉粉兒。
音樂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當我們希望顧客快速吃完離開的話,那就放節奏很快的音樂,顧客的潛意識會自動合拍,加快就餐速度。
如果顧客吃飯快了,但吃完不走改聊天,那就加大音樂音量,讓他們為了聊天提高音量。
當餐廳整個都變成了嗨著迪曲的哈么坑時,我相信如果他還是不走的話,你就可以報警了,估計是小偷,本來就不是來吃飯的。
如果在低峰期我們想讓顧客長時間逗留的話,那就放輕松舒緩的音樂,減慢就餐速度,提升舒適度就好了。
用音樂做營業時間提醒
△圖片來源:
攝圖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攝圖網
延伸閱讀 ?為何干了一輩子餐飲,卻做不好加盟? ? 餐飲營銷的“大忽悠”,碰上了趕緊逃! ? 關上大門,咱們聊聊餐飲加盟的“四件套”
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36氪、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前瞻網、贏商網、億歐網、億邦動力、雪球網、投融界、知乎、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新浪財經、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界面新聞、鳳凰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UC大魚號、封面新聞、360圖書館、聯商網、商業新知、東方財富網等近40家媒體平臺,并同全國數百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