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鼎泰豐,你學不會

    文|燕首席
    編輯|東阿
    來源|燕首席

    鼎泰豐(Din Tai Fung)是享譽世界的臺灣小籠包專賣店,幾十年間,它走過了從創立品牌到蓬勃發展的輝煌歷程,先后在日本、美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無錫等地均開有分店。1993年鼎泰豐餐廳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世界十大美食餐廳之一”,在臺灣地區,它已成為中華傳統美食的代表。很多游客到臺灣必到鼎泰豐,只為一嘗小籠包的美味。許多名人,如梅爾吉普遜、蘇菲瑪索、成龍、鞏俐、宮澤理惠、張曼玉、周星馳等都成為鼎泰豐的座上客。

     

    鼎泰豐的包子,比普通包子貴30倍,一年卻賣出2800萬個小籠包,一天翻臺19次。鼎泰豐用“有溫度的服務”創造了餐飲業的傳奇…

    鼎泰豐的歷程

     

    鼎泰豐創辦人楊秉彝先生,出生于1927年的山西省,是1949年前后大移民潮中的一員,其夫人賴盆妹是客家人,兩人因在恒泰豐油行工作相識。在他們結婚生子兩年后,恒泰豐油行解散,楊秉彝夫妻為了生計,決定創業,延續賣油的本行,由于他們是向萬華的“鼎美”油行批發進貨,同時心里又很感念老東家“恒泰豐”油行的恩情,因此,取店名為“鼎泰豐”油行。

     

    1972年,由于瓶裝色拉油進入市場帶來的沖擊,傳統油行生意面臨嚴峻挑戰。為此,楊秉彝開始調整鼎泰豐的經營方向,在當年知名餐廳復興園老板唐永昌的建議下,開始賣上海點心,唐永昌還幫楊秉彝找來了點心師傅魯紀忠。于是,油行的一半空間擺了四張桌椅,鼎泰豐食堂開張了,專賣中式面點,初期有小籠包、餃類、千層糕等上海點心。

    △鼎泰豐創始人楊秉彝

     

    1995年,楊秉彝的大兒子楊紀華正式接管鼎泰豐。隨后開始調整經營戰略,啟動擴張,至今,鼎泰豐已經成為著名的全球品牌,在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百家分店。

     

    產品:偉大企業的基礎基因

     

    雖然鼎泰豐和海底撈都因為服務而聲名遠播,但真正決定兩家企業能做大做強的最基礎的因素,還是產品本身。試想如果包子和火鍋本身做得不好,即便服務再好,也發展不起來。

     

    中國傳統的餐飲業靠的是師徒相授、口耳相傳,因此中餐的標準化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即便按照同一個菜譜,不同的師傅做出來的味道是不同的,食材的選擇、火候的把握、調味品的拿捏都影響著口味的變化。在這方面,火鍋相對來說比其他中餐標準化程度更高。

     

    鼎泰豐的標準化程度,可謂令人驚嘆,因為鼎泰豐提供的食品,完全是靠科學管理和數學公式計算出來的,將標準化做到了極致。這源于鼎泰豐與日本高島屋百貨的合作,同時這也是是鼎泰豐走出臺灣地區、走向國際的第一步。

     

    在擴張的過程中,鼎泰豐只有制作流程,沒有制造流程,對日本人來說,沒有精確的步驟,很難學習。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鼎泰豐的師傅們把經驗轉化成數字,將手工小籠包工作臺作為制造流程,以精確的步驟重新訂定,進行各項產品的標準化與量化。例如,每個小籠包工作臺就能完成劑子、搟皮、挖餡、包小籠包的四道工序,訂出劑子5克、搟皮直徑6.5厘米、內餡16克、黃金比例18褶的標準,以4-6人的小組團隊提升手工制作的效率,讓下一道工序為前一道工序的品質把關,組員也可以輪替工作,避免長時間重復同一個動作。雞湯加熱要以溫度計測量,確認達85攝氏度,醬醋蘸料比為1:3等等。

     

    如此標準化程度,讓海底撈董事長張勇評價說,鼎泰豐不僅是一家餐廳,更像是一間工廠。

     

    正是因為如此精細的標準化,讓鼎泰豐的產品更加完美,讓其擴張更加便利,奠定了鼎泰豐日后成為全球品牌的基礎。

    △鼎泰豐人才管理的四大面向

     

    員工內部成長。鼎泰豐和海底撈的企業文化都非常重視內部培養員工,鼎泰豐運營部的中高級主管都是從基礎做起,其中不乏在職15-20年的人,甚至有的超過了20年,而我們知道海底撈的店長也必須從基層一步步輪崗而來。

     

    高薪酬和高福利。鼎泰豐和海底撈均實行高薪酬和高福利的制度。鼎泰豐給員工的薪酬高于當地其他餐飲企業,也高于大陸地區的平均水平。外場服務員起薪3.9萬-4.3萬新臺幣,加上其他,月薪輕松破5萬新臺幣,店長年薪200萬新臺幣,料理廚師起薪5.2萬-5.6萬新臺幣,升上最高職級的一級廚師,月薪近8萬元新臺幣。不僅是正式員工,鼎泰豐實習生的起薪也高于2.2萬新臺幣。

     

    而海底撈的薪酬福利更為耀眼,在火鍋研究專家賀燕青組織的一次全球機構投資者交流會議中,一位專家披露,海底撈店長的月薪起步在3.5萬元,平均在10-12萬元,高的甚至有30多萬元,這已不僅是超越了餐飲行業,甚至可以媲美金融行業。在福利層面,鼎泰豐聘請專業老師給員工做心理輔導,休息時間請專人按摩。海底撈的員工有專門的高檔宿舍,有專門的保姆阿姨,在自身享受福利的同時,員工的父母也能收到公司的紅包。

    餐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么。很多人認為是環境、口味、食品安全,還有人認為是服務品質。在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看來,這些都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他認為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體系,要想留住人才,收入是一個基本的前提,在這個基礎上還需要關注員工的精神層面,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歸屬感。

     

    在對待員工這方面,鼎泰豐和海底撈兩家公司的具體做法有差異,但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服務:有溫度的完美

     

    鼎泰豐和海底撈被客戶說起,都會談到他們的服務。餐飲是最傳統的服務業,過去被認為是勞動密集型、成本導向型行業,隨著服務業對GDP貢獻率占比越來越高,厚植服務業的基底,創造高產值的國家和地區、企業案例比比皆是。

     

    對于海底撈的服務,一條流傳甚廣的段子可見一斑。說顧客在外面排隊等位,看到對面有人吵架,就好奇的看了看,這時海底撈服務員馬上搬來凳子,送上酸梅湯,說,您稍等,我去幫你打聽下他們為什么吵架。從客戶的需求出發,解決客戶需求,沒有刻意的標準,只為客戶滿意,這是海底撈服務的標志。

    對于鼎泰豐而言,他們向迪士尼和太陽馬戲團取經,將服務作為一場表演,基于這個理念,鼎泰豐的員工將餐廳視為表演的現場,每位美工都是表演者,構建服務客戶的三維空間。即溫度、態度、速度。溫度,是指客人能感受到的任何冷熱感覺,包括環境的空調、享用的餐點、烹調的火候、服務人員的笑容;態度,是指服務者與被服務者的互動心態,鼎泰豐要提供的服務是一種優雅又熱情,不過度打擾,及時送上所需;速度,是指進行間要有精神,讓顧客正面看到員工的笑容,從背影也能感受到員工的活力。

     

    這些服務更體現在一些細節上。每天早會,服務員要面對面練習“微笑30秒”;服務員走動時,要觀察客人喝茶的角度,如果舉杯超過45度,茶就快喝完了,應該主動加;客人筷子掉了,不要等客人開口,服務員馬上送一副新的;不能讓客人點太多,也不能特別推薦高價菜;給客戶找零要用新鈔;小籠包破一顆補一顆,破三顆補一籠,客人夾破的也算。

     

    另外,鼎泰豐要求服務員“微笑服務”,都要笑瞇瞇的,而且要發自內心,每天如此,每人如此。鼎泰豐甚至每半年組織大堂人員到日本,教日本分店的員工禮儀與微笑。

     

    整體而言,鼎泰豐要求員工不必為了替客戶制造感動而絞盡腦汁想進花招,只要徹底將分內的事情做到最好,顧客滿意后,自然能創造感動。

     

    鼎泰豐的秘密武器:將顧客變常客

     

    好吃的美食、完美的服務,能夠讓第一次光臨的客人,會想來第二次、第三次,但要把顧客變成常客,還有賴于一線服務人員經營好顧客關系管理,熟記客人的習慣、喜好,創造比在家用餐更自在、愉悅的體驗價值。

     

    鼎泰豐的員工有個熟記客人的秘密武器,那就是每位組員每天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一個小小的筆記本,就像每個人的武功秘籍,里面記載著常客的姓氏、特征、喜好,以及每日學到的技巧和心得。員工可以在來上班的車上,打開小筆記本,溫習常客名單和信息,只要有客人變成固定每周至少來一次的常客,鼎泰豐的員工都會記在小本里面,記錄客人的特征,員工也會分享信息,讓更多組員認識新的常客。

     

    現在大數據有很多算法,計算客戶的需求,但餐飲行業難以計算,這個小筆記本的服務模式,就相當于實現了算法服務!

     

    鼎泰豐與海底撈,一個是天下第一包,一個是天下第一鍋,兩家企業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提供優質的產品、完美的服務,有著高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強大的品牌號召力,都走向了國際化,成為全球知名餐飲品牌。

     

    即便在具體的細節上,兩家企業有所不同,但偉大的企業,在成功的道路上,總有其相似的地方,我們能從字里行間以及具體的餐飲體驗中,真切的感受到兩家企業是用心在做,這正如這本書的標題一樣——有溫度的完美!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355.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5日 11:02
    下一篇 2021年11月5日 1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