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重磅發布,5分鐘讀完關鍵信息

    常態化疫情環境,中國餐飲產業呈現出怎樣的發展現狀,未來又將走向何方?有哪些餐飲品類在危機下走向遲暮,又有哪些品類在機會中崛起?餐飲與資本的“熱戀”,將持續多久,熱度又將飛往何處?

    洞察餐飲行業的現狀與趨勢,11月16日,《2021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在“中國餐飲大數據應用峰會”上重磅發布,并由中國烹飪協會企業家委員會執行主席/中國餐飲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吳堅先生現場解讀。

    1




    餐飲大盤數據

    大盤看餐飲,從整個市場的規模和占有率,以及下沉市場的表現等維度分析餐飲業的現狀與趨勢,洞察餐飲業正在面對的挑戰與機會。

    1、2021年中國餐飲收入規模有望回升至4.5萬億元

    2020年初的疫情令餐飲收入整體跌回至2017年水平,但隨著抗疫的常態化運作,我國餐飲業已打磨出自身的“內功”。我國餐飲業呈現出向上發展的態勢,預計今年餐飲規模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預計我國餐飲未來5年收入增速約為6%~8%,未來兩年內有望突破5萬億規模。

    2、團餐與外賣發展迅猛,線下社會餐飲市場份額已降至約50%

    從2016年至2020年,團餐、線上社會餐飲和線下社會餐飲的結構出現了明顯的趨勢性變化,特別是2020年的疫情對團餐與線下的社會餐飲業都造成了沖擊,反而對線上外賣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餐飲線上化趨勢明顯。

    3、2021年中國餐飲門店規模突破930萬家

    2021年中國餐飲門店總規模再創新高,突破930萬家,但增速明顯放緩,市場處于“增量”向“增質”轉變的過渡期。

    新冠疫情導致中國餐飲門店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大規模閉店潮,而后在下半年又迅速恢復,到2020年末門店規模甚至超過疫情前規模,這反映出中國餐飲市場蓬勃的發展活力。

    4、中國餐飲市場平穩復蘇,最近一年門店留存率超80%

    進入2021年,餐飲業的開關店率比較均衡,開店率略高于關店率。經過疫情鍛煉,中國餐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明顯提升,最近一年門店留存率超80%,明顯高于之前幾年。

    5、華東區域獨占全國門店規模近三分之一

    就區域分布而言,華東區域牢居榜首,門店規模占全國近三分之一;大區域而言,南部區域門店規模遠超北方區域。

    6、廣東省為我國第一餐飲大省

    餐飲規模較大的省份均聚集在人口密度大及經濟較發達的東、南沿海區域。其中,廣東省餐飲門店規模最大,超100萬家。

    7、近3年下沉市場餐飲門店平均增速超20%,市場下沉趨勢明顯

    近3年一二線城市餐飲市場門店規模年均增幅較小,市場趨于飽和;下沉市場年均增幅超20%,餐飲市場下沉已成大趨勢。

    但并不是所有品類都適合下沉市場,相對而言,火鍋與中式正餐更易在下沉市場存活;此外平價茶飲與小吃也較適配下沉市場。

    8、餐飲連鎖率超35%,萬店時代即將來臨

    中國餐飲千店時代已經來臨,正在進入萬店時代。

    從整個數據來看,近5年來,中國餐飲連鎖率持續走高。目前,我國餐飲門店中約37%為連鎖品牌門店。

    9、2020年餐飲百強企業收入占比為7.8%,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百強企業后疫情時期恢復動力也更為強勁,2020年全國餐飲百強企業營業總收入占到全國餐飲收入的7.8%,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疫情強化餐飲行業“馬太效應”,推動我國餐飲行業向品牌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10、中式快餐是最大賽道,近5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中式快餐牢牢占據中國餐飲市場第一賽道,門店數占比達45%,在2020年疫情期間逆勢增長,但進入2021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中式正餐賽道規模在整體餐飲中的占比呈萎縮態勢,近5年占比上升較快、表現更為突出的賽道是火鍋與輕餐飲賽道。

    2




    餐飲品類聚焦

    2021年TOP4餐飲品類分別為中式快餐、中式正餐、輕餐飲、火鍋。

    1、中式快餐門店規模盛極而緩

    中式快餐人均消費水平大體上呈增長趨勢,但在規模上盛級而緩,出現負增長。

    其中,快餐簡餐類餐廳規模銳減,粉面類餐廳熱度提升,麻辣燙仍是近幾年快餐中最熱銷的產品。近四成中式快餐消費者偏愛蔬菜類食材,其次為粉面類。

    2021年Q2中式快餐TOP5細分品類分別為快餐簡餐、地方小吃、粉面類、鹵味熟食,以及餡心點心類。

    2、中式正餐門店漲速較緩,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020年的疫情導致中式正餐品類門店數量有一定幅度的下滑,2021年門店數量有所恢復,但仍未達到疫情前水平。

    2021年Q2中式正餐TOP5細分品類分別為燒烤、川菜、江浙菜、粵菜、東北菜。其中,燒烤門店數量在2021年激增,躍居中式餐廳榜首。

    在中式正餐菜品中,羊肉串、酸菜魚近三年來始終占據榜單前兩位,擁有較高的國民喜愛度;肉蟹煲首次入圍TOP10榜單。

    3、輕餐飲門店穩定增長,消費水平無明顯波動

    輕餐飲總體門店規模增長率喜人,門店規模近幾年呈明顯增長趨勢,疫情期間門店增長率有所下降。

    輕餐飲點選最多的飲品是楊枝甘露和拿鐵;眾多飲品店將楊枝甘露納入產品線,楊枝甘露產品近兩年熱度攀升。

    4、火鍋品類后疫情時期增速強勁,消費呈現小幅度降級趨勢

    火鍋品類增勢明顯,在門店數量方面呈現出較強的活力,疫情得到控制后,以超過20%的增速發展。

    火鍋品類中,門店數量最多的串串香火鍋,其門店規模有小幅度下滑;牛羊肉火鍋增速明顯,超越四川火鍋躋身火鍋TOP 5的細分品類。

    在鍋底方面,消費者更偏愛重口味涮菜鍋底、養生清淡有料鍋底,目前鴛鴦鍋占據主導地位,且有料鍋底更受歡迎。涮菜用鍋底消費者口味較重,而有料鍋底口味較為清淡適合養生。

    3




    餐飲投資熱點

    餐飲與資本的關系愈加緊密,且投資風向與特點正在發生變化。

    1、上線與下沉市場投資熱點有所差異

    餐飲與資本的關系愈加緊密。辰智科技從門店、賽道、品類規模、品類留存率以及門店增長率、連鎖率等維度提出了餐飲品類投資價值體系。

    不同的線級城市有著不同的投資熱點,比如在一線城市,鹵味熟食、點心類、餡心、粉面類、咖啡最具投資價值;二線城市中,鹵味、涼皮、肉夾饃、中式快餐包括烘焙、豆花等最具投資價值;在下沉市場中,涼皮、肉夾饃、烘焙、鹵味、熟食、豆花以及飲品是最具投資價值。

    2、后疫情時期,餐飲行業出現“投資熱”現象

    后疫情時期餐飲行業出現投資熱的現象。

    2021年1-10月中國餐飲行業共發生142起融資事件 ,共融資529.8億元,超過2020年全年的2倍。

    2021年餐飲投融資呈現“二大二高”特點:大手筆、大機構、高估值與高頻次。

    3、為什么餐飲受到資本熱寵?

    從物質需求消費的層面進行解構,衡量消費產品有兩個最核心的因素:上癮性和保鮮周期。上癮性決定著消費的粘性,而保鮮周期則可以體現消費的頻次,餐飲正處于上癮性較強、消費頻次高的區間,這也是餐飲受到資本熱寵的原因。

    4、什么樣的餐飲企業容易受到資本青睞?

    產品不斷升級,更新迭代;品牌自身不斷進化;視覺審美不斷升級的品牌更受資本青睞。

    其中,產品的高度記憶點、高度標準化、普適性、不斷迭代;品牌名稱的記憶點、單一品類化品牌名稱、品牌自身的社會價值與文化;視覺審美方向不斷貼合新時代消費者求,場景與包裝設計不斷升等,均是資本重視的企業表現維度。

    5、辰智餐飲投資價值體系構建

    一個賽道是否有投資價值,取決于賽道的寬度、長度與深度。寬度代表賽道的容納空間,即市場的容量;廣度表示賽道的成長空間,即市場的增長潛力;而深度則代表賽道的成長邏輯,即市場成長的驅動因素。

    辰智選取門店規模與留存率代表寬度,門店增長率代表廣度,門店連鎖率代表深度,綜合這4個指標構建辰智餐飲投資價值體系。

    6、二級品類投資價值排名:快餐、烘焙與火鍋是投資價值最高的餐飲品類

    中式快餐門店規模最大,西式快餐留存率與連鎖率最高,火鍋疫情前后對比門店增幅最大,綜合評價得出:快餐、烘焙與火鍋是投資價值最高的餐飲品類。

    不同級線城市中,二級品類投資價值排名有所不同,其中,一線城市中式快餐投資價值最高;二線及下沉市場西式快餐投資價值最高。

    7、餐飲三級品類投資價值top15榜單

    鹵味熟食、涼皮肉夾饃、西式簡餐(如漢堡、三明治、輕食沙拉等)、北京烤鴨、冒菜與烘焙是最具投資價值的餐飲細分品類。

    未來,資本將與餐飲融合更為緊密。餐飲企業上市門檻降低,高化品類更容易上市,餐飲零售化企來更受資本青睞,同時,餐飲行業規范度不斷提高,包括冷鏈、供應鏈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將促進資本與餐飲產生更高頻次、更深度的融合。

    4




    餐飲消費洞察

    從人群洞察、行為特征、選擇偏好三大維度看餐飲消費者,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1、人群洞察

     90、95后逐漸成為消費主流,未來消費向個性化發展。目前80后仍是我國餐飲市場消費主力人群,但90后正在迅速崛起,特別是Z世代人群占比近3年增長近一倍,中國餐飲市場全面迎來90、95后為核心的新主流消費人群。

    90、95后人群消費理念復雜多變,擁有更為鮮明、個性的消費特點,將影響未來餐飲消費向個性及多元化發展。

    “她經濟”崛起,超八成餐飲消費由女性決定。整體外出就餐的消費者性別比例分布較為平均,近三年女性比例逐年增加。根據國外研究表明,女性對餐飲消費決策的影響占比為85%,因此女性消費意愿對餐飲消費市場的影響不容忽視。

    工作日就餐需求增多,加之老齡化加劇,“社區食堂”模式大有可為。疫情后,消費者就餐仍側重剛性需求,非必要時間也在盡量減少外出就餐。所以工作日就餐占比明顯升高,而且多就近選擇門店消費。這對于離消費者更近的社區店模式是一種發展機遇。

    此外,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社區內老年人的就餐問題也正成為政府關注的焦點。

    2、行為特征

    早餐與夜間消費需求增多,推動餐飲門店開展全時段運營。總體而言,三餐時段是一天內的就餐高峰,早餐與夜間消費需求在增多,全時段運營成為越來越多餐飲企業的選擇。

    3、選擇偏好

    消費者初選餐廳時更看重價位與口碑,網絡是信息獲取第一渠道。消費者初選餐廳時最看重性價比與口碑推薦,特別是會去專業餐飲平臺(如美團、大眾點評等)查看網上的評價或推薦,加之短視頻與直播等也成為當地年輕人最常使用的獲取信息的工具,餐飲企業應有效運用這些新媒體工具,精準觸達消費者。除此之外,連鎖餐廳也成為復購的一項重要考慮因素。

    后疫情時期,就餐環境匯聚最多不滿,商場店熱度回升。后疫情時期,除性價比與口味外,整潔的環境會讓消費者更為滿意;且不滿也更多聚焦環境,top5不滿意中有3個是環境因素,餐飲門店升級已成為大勢所趨,而商場店也因為就餐環境相對較佳的優勢實現了熱度回升。

    蔬菜及禽肉食材成為消費者心頭好,內臟類成為食材新貴。消費者外出就餐食材豐富多樣,但整體蔬菜類、禽肉類、豬肉類是消費者最常點選的三大類食材。

    與2020年相比,內臟類、海鮮/河鮮及水果食材的消費者點選頻率有相對較大幅度的增長。

    5




    餐飲行業趨勢

    從80后到90后,中國消費市場迎來新主流消費人群。疫情按下了90后“搶班奪權”的快進鍵,也加快了品牌更迭的進度。同時,中國“00后一代”也可能提前引領全球消費。消費主力更迭,引發消費市場結構性變革。餐飲業隨之表現出以下變革:

    1、品質升級

    體驗成為品質核心標準;“材質”成為品質代名詞;健康成為品質升級主方向;標準成為品質的基礎保證。

    2、模式演變

    業態邊界逐漸消失,餐飲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的品牌更迭浪潮。傳統認知中的正餐與快餐、中餐與西餐的界限正在逐漸消融,品類分化、融合趨勢明顯,餐飲企業呈現“正餐快餐化”、“快餐小吃化”、“小吃正餐化”的發展趨勢變化,餐飲產業正迎來新一輪的品牌更迭浪潮。

    新品類,小酒館規模持續走高,風潮下低度酒將走上餐桌;新產品,餐飲新零售加碼預制菜飛速發展;新場景,“國潮風”刮入餐飲圈;新賽道,地域性美食廣受資本追逐正在席卷各個細分餐飲賽道;新市場,有錢有閑的新一代縣城年輕人,成為隱形的“消費巨人”……餐飲模式在新品類、新產品、新場景、新賽道、新市場、新趨勢中發生變化。

    3、數字革命

    數字化正在重構產業底層邏輯。

    DTC模式,沒有中間商,未來餐飲品牌直接觸達消費者;顧客數字化打造餐飲企業私域流量庫,數字化帶來了從開店選址到產品、渠道、品牌營銷、運營服務、會員管理等方面的變革,率先完成數智化模式升級的品牌有望成為行業新領袖。

    4、營銷破圈

    數字化驅動餐飲營銷開啟了“破圈”式新玩法。比如,餐飲品牌聯名,多方位觸達消費者需求;讓驚喜成為驅動,盲盒類營銷大行其道;社交及電商渠道助力餐飲品牌持續曝光,小視頻、直播等新內容渠道加入餐飲營銷矩陣。

    以上為《2021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部分摘要,更詳盡的數據報告,更全面的品類解析;更具前瞻性的趨勢洞察,更具價值的發展預判,盡在《2021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可通過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入口購買。

    點擊”閱讀原文”

    獲取2021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065.html

    (1)
    上一篇 2021年11月24日 21:01
    下一篇 2021年11月24日 2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