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一家主打小龍蝦的湘菜館,一天排號16000+、一年賣掉3000噸小龍蝦、不僅如此還走出國門,進軍聯合國晚宴,霸屏紐約時代廣場。

    短短9年時間文和友以近乎瘋狂的速度發展并成功出圈,無疑已經不僅是一個超級網紅,更成為一個文化IP。

    現如今,文和友已經成為長沙美食的代表性品牌,這家創立于2010年的長沙本土企業已經成為了:亞洲最大的龍蝦館、中國美食界的“迪斯尼”、長沙的美食地標、單店最高排隊16000桌、年營收過億、餐飲業的超級新物種…

    文和友有太多太多的標簽,創造了無數教科書式的商業案例,那么他到底依靠什么走到今天?其餐飲模式為何能成就爆品?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路邊攤的最強逆襲

    說起文和友品牌的來歷,坊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文賓和他的朋友們”,這支從小販起家的市井戰隊,創造了IP級文創項目新的躍進。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2010年,彼時的創始人文賓,剛剛辭去汽車銷售工作,打算在長沙坡子街上,擺攤炸串。

    1、地攤里走出的長沙地標

     

    每天下午4點,文賓就出門擺攤,一直到凌晨才收攤,差不多就睡三四個小時。

    當初動用五千塊作為啟動資金,兩千買了個推車,另外兩千買炸串串的材料,其余的錢,還專門請人吃飯當“學費”。

    功夫不負有心人,文賓獨創了一門招牌菜品叫“犀利排骨”。

    3個月后,文賓的攤子每天最高賺三千元,要知道其他夜市小攤日均收入普遍不足一千塊。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創始人文賓(右)

    但10個月之后,文賓不想再擺攤了。因為他發現自己被“小販”的角色困住了想啥做啥,都被自己的身份標簽困住。換句話說,沒有大格局,這樣想的文賓,索性不再出攤了。

    當時他酗酒成癮,用酒精麻痹自己,過得很消沉。幸好,有次在飯桌上,認識了生命中的貴人老楊,也就是后來的“文和友“合伙人之一。

    老楊也是長沙市的香腸老板,掌控了長沙100、200個攤位的香腸供應,他沒少開導文賓。

    后來,二人合計之下,開了第一個門店“老長沙油炸社”。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第二年,又開了第一家“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算是初具規模。機緣巧合下,2013年,文和友還上了回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自此之后,不少來湖南錄綜藝的明星都會過來光顧,文和友也因此走上了餐飲網紅道路。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2、從“文和友”到“超級文和友”

    說起來,文賓一直不喜歡稱“文和友”為網紅餐廳。因為骨子里,他是個有文藝夢的青年,微博上自稱“坡子街王家衛“

    文賓對坡子街感觸很深,童年記憶全部停留在這里,但因為老城改造,兒時街區消失了,路邊攤變得不合時宜,取而代之的是一條仿古民俗美食街。

    雖然在竭力模仿過去的樣貌,但土洋結合的裝修還是讓人一眼出戲。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所以文賓心里,一直想要重現八十年代的老長沙風貌,他也一直強調,自己在做的是文化公司,不單單是餐飲。

    于是文和友開始實行“一店一品”的模式,將老長沙經典小吃油炸串、臭豆腐分類開店。并把店鋪選址,放在一些旅游景點的密集處。這樣一來,隨著來長沙旅游人數增長,文和友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2015年,文和友重新定位,正式走上“餐飲+文化”的道路。并接連單獨開發新品、收購老字號湘春酒家。

    又在2018年,唐人神以不低于7000萬的投資入股共同運作“老長沙大香腸”后,以加盟的形式,在其他城市開設“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

    那時候一天賣出3000噸龍蝦,都不是問題,前來排隊吃蝦的人,一波接一波。

    2019年,迎來關鍵性的一年,文和友升級為“超級文和友”。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在長沙最繁華地段、最具人氣景點,用破舊的建筑材料筑起一棟1980年代的老長沙社區。總計7層樓,2萬平方米的空間內,進駐30余家商鋪。成為2019年國慶黃金周的最佳打卡景點。

    就連不了解長沙的陌生人,都開始被”超級文和友“的形象所吸引,“文和友”招牌,徹底出圈。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為什么超級文和友如此火爆?

    “超級文和友”打造多重復合業態,一來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維度、更立體的消費感受,二來也降低了排隊等待的無聊感,通過文化輸出將流量變現。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可能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這個超級文和友究竟是如何突出重圍的?或許東西好吃是一方面,體驗感才是其生命力,在小編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01.

    設計思路,是一種被認可的文化


    從熙熙攘攘的鬧市區走進來,仿佛掉進了一方新世界:一個江湖味十足的立體空間。 在這座7層樓、20000㎡的空間里,我們仿佛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市井社區,通過空間構建被豎立起來,用縱向的空間表現手法,去還原一個我們記憶中的街道,與街道里的鄰里關系。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錯落的空間是噱頭之一,但真正打動人的,還是那份情懷。超級文和友還原了一條原本已經隨著城市發展而消失的“永遠街”,并邀請了全市的美食匠人來入駐。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對文和友而言“將設計定義為一種文化,一種被認可的文化”是其整體設計的核心思想。設計最終所要達到的是一個接近理想狀態:使人們忘記時間,沉浸其中。

    02.

    沉浸式創新,打造長沙記憶之城


    如今任何來到長沙的外地旅客,尤其是年輕人,都必定會去海信廣場打卡,對非本地人來說,這個在抖音爆紅的“市井空間”已是長沙必去的“景點”。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外露的破舊樓道,復古感極強的招牌和霓虹,四方桌在每層樓排列著,將整個老長沙市井社區呈現在了眼前。在這里,你能看到各種熱鬧、市井、放肆的百味人生,也可以看到老長沙的城市韻味與煙火氣息。

    在這個生活場所里,文和友創造性的完成了兩列穿行整個空間的室內纜車,使得原來處于靜態的空間由于纜車的加入變得多元和動態,顧客可以邊排隊邊在里面穿梭時空。

    與很多復古店鋪搞形式主義不同,超級文和友店里所有細節經得起考驗。陽臺外掛著晾曬的衣服,電視里放著每年暑假湖南衛視都會播出的《還珠格格》,一切都是那個年代的真實模樣。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當然,場景打造不可能缺少了人物,文和友的服務人員承擔了社區里“NPC”(非玩家角色)的角色,打造出一個具有人情味的情境,比如充當朋友、鄰居角色帶你走走逛逛,或者很有江湖老板娘口氣喊一聲“恰飯不咯”!

    超級文和友的生意火爆,也讓本土老字號火宮殿及其它餐飲品牌望塵莫及,在文和友羽翼未豐的階段,極致的場景體驗,成為文和友的核心壁壘。

    03.

    餐飲+文創,打造場景新模式


    文和友邀請了20多家長沙本地經典小吃商戶入駐,利用文和友成熟的品牌孵化能力,講述傳統的老手藝的故事,比如“宵夜檔的草根明星——炒螺真正意義上擁有了一家店鋪”、“換了30次鋪位的燒烤界傳說——風筒輝終于扎根在這里”。

    這些故事被文和友整理出來,不僅可以為傳統品牌賦能,且幫助文和友實現品牌化和企業化,又能幫助他們文和友培養傳承人,讓經典不消失。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文和友還整合了一批藝術家、文化社團、文化從業者,創建區域文化展示的平臺,比如文和友內的述古書店、五樓的笑工場等等。

    這些社區文化不同于其他商場型的社區文化,也豐富了文和友的文化元素,同時,文和友也在發掘新的文化內容,像文和友聯合青年團隊策劃拍攝了52集系列記錄片《街頭大廚》,與其品牌故事相呼應。

    04.

    玩轉營銷,布局“三層金字塔戰略”


    第一層戰略:超級文和友門店,擔任品牌代言的角色,主要面對的人群是具有千萬人口數量的核心城市;

    第二層戰略:深度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市井文化,作為中間層標準店,布局二、三線城市,形成微縮版超級文和友;

    第三層戰略:去文和友化,不以文和友品牌為核心,其他店型和零售產品都將以新品牌面世,但都處于文和友集團旗下,降低透支文和友品牌的風險,如2016年成立的茶飲品牌,除此之外,文和友將發掘更多具有湖南本土特色的美食,獨立開發APP售賣旗下產品。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異地擴張背后

    文和友將要面對的重重挑戰

    每一個主打地域文化的餐飲品牌在試圖進入外地市場時,無疑都要面臨重重挑戰,而對于品牌定位的重新考量則是其中最關鍵也最致命的一個。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就在2020年7月份在廣州新開張的“超級文和友”展現的并不是“老長沙”,而是“老廣州”。

    雖然選址是一樣的CBD超繁華地段,裝修是一樣的80年代風格,價格是一樣的便宜親民,但在太古匯四層樓的超大玻璃幕墻背后,呈現的是上世紀廣州街景;琳瑯滿目的菜品單上,也是阿婆牛雜、荔銀腸粉、八珍煎餃等廣州老字號。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顯然,超級文和友在廣州市場表現出了極大的靈活性,但在門店日日爆滿的同時,對文和友餐飲模式的質疑和議論卻也是源源不斷,盡管已積極做出了調整和適應,但廣州的超級文和友還是難以避免種種“水土不服”的癥狀,在小編看來未來超級文和友異地擴張背后,將要面對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01.

    超級文和友的整體風格仍然與長沙文和友高度相似


    雖然策劃團隊有意增添了許多廣州特色的標語和招牌,但對廣州文化的深層內核似乎還把握不夠,“標準化”的部分仍明顯多于“個性化”的部分。再往深處想,同一年代的老街區其實本身就是很相似的,80年代的長沙街區和80年代的廣州街區到底有什么本質區別呢?文和友似乎還沒有找到答案。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02.

    作為外來品牌,想要為地域文化代言還欠缺說服力


    大多數廣州人來這里“打卡”主要是出于好奇,而并非發自內心的認可。在他們心里能真正代表“老廣州”的地標和品牌有很多,甚至自家門口、騎樓小巷里的小店就很地道,文和友只怕還排不上號。廣府美食文化本身就十分成熟、強大、且自成體系,對突然冒出來的外來品牌就更不容易買賬。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結語

    一個外地餐飲品牌的本土化過程,實質上就是兩地餐飲文化的碰撞過程。當“美食”走向“遠方”,文化和情懷既是背上的行囊、手中的武器,也是路上的重重考驗。

    雖說文和友是消費升級下的新秀,但這個時代有太多爆紅后快速隕落的商業案例,文和友會不會只是這個時代的印記?一切都需要去驗證。

    年收過億,號稱“餐飲界迪士尼”,它爆火背后到底有什么魔力?

    資料來源:黑馬品牌、職業餐飲網、餐謀長聊餐飲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638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月18日 19:05
    下一篇 2021年1月19日 01:0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