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用戶“養”在私域池子里

    公眾號后臺回復【666】

    送你一本門店私域流量管理手冊.pdf


    社會進入了全民移動時代,人們的交往方式和信息的傳播方式也應時而變。互聯網的奧秘如果只能用一個詞表達,那就是互動。一切成功的互聯網產品都離不開互動,而互動的最優形態就是社交。因為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就是連接

    我們在刷空間或朋友圈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朋友建了個群,發出群二維碼邀請大家一起來玩。

    很快,一個社群從幾個人到幾十個人,消息從幾條變成99+,而你也從中認識到了不少朋友,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這就是一個社群帶給你的一些益處。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社群運營很容易,不就是建個群,拉個人,發個群公告嘛。

    誠然,這些都是社群運營里很重要的幾點,但是想要做好社群運營,還是需要花費不少心思的。


    用戶可以“養”在池子里



    與公域流量相比,私域流量無需付費,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頻次、直接觸達到目標用戶。秒拍、優酷看似流量可觀,但papi醬還是通過微博等渠道,將用戶聚攏到個人賬號,在粉絲為寵物貓制作手繪插畫、文創產品的互動中,也進一步吸引用戶深度參與了品牌活動,建立了對品牌和IP的信任感。

    將用戶導入私域流量池,這些穩定的流量就變得可控。公域平臺再如何改版迭代,也很少能影響到私域的運營。

    能夠參與集體交流、表達自我意見,還有專人提供有溫度的關懷和服務,當用戶受到關注時,品牌的影響也悄無聲息滲入了他們的生活。私域流量的打造,核心在于經營用戶

    那么,如何通過有限的人力成本鏈接每一個用戶,在品牌與用戶之間快速創造信任感呢?答案就是社群運營


    為什么要建社群



    因為一系列需求,導致了少部分人建群,大多數人進群。建群的那些人,為什么會建群呢,結合自身和朋友的討論,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點:

    基于某些剛性需求,比如需要互相點擊鏈接完成助力的,或者依次搶紅包的,就需要群體的力量,你也可以理解為我們日常所說的“廣告群”。

    想要找一些人來交流,比如小茗同學,最近忙著寫畢業論文,他想知道其他同學論文寫得怎么樣了,于是他建了一個群,想要跟大家交流一下論文咋整這個話題,通過他人的言論,得到內心的安慰:啊哈,大家都沒寫啊。

    建立打卡,同樣是小茗同學,他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于是發了群公告:所有群成員每天寫兩百字并在群內打卡,未打卡者將移出群聊。于是本來熱鬧的交流群,轉型成為了一個井然有序的打卡群。

    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社群:例如中轉群、快閃群、資源共享群,樣式很多。其實背后的邏輯都是共通的,都有對應的目標人群,或熱鬧;或安靜;或有序——社群的樣式千千萬,群主的功勞占一半。


    社群的類型



    消費型社群

    以團購、秒殺、送券等福利類型組建的社群,核心的目的就是購物消費

    比如大家加入的淘客優惠券群、社區團購群、花小豬打車群、瑞幸咖啡門店群。

    這些群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群員幾乎都是消費者,他們就是為了領取福利和消費

    他們的消費意愿極強,而且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優惠力度。而這樣的群,群用戶之間是沒必要產生任何聯系的,它其實還是一對一的傳播

    那么這樣的群,唯一考核指標,是領福利到消費的數據。群里面,是否有聊天,不是必須關注的事項。對于這樣的群,也是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做群活躍的。

    因為用戶之間沒有什么好聊的,用戶不是沖著關系去的,用戶是沖著福利去的。

    所以,一旦群里面的福利減弱或消失,或者是產品的質量/服務下降,用戶才會流失,而不是群內容

    不是所有的群,都必須活躍,也不是所有群用戶必須發生聯系

    成長型社群

    以學習某項技能、實操案例為主要目的的社群,大家關注是個人的自我成長這樣的社群可以是由學習型的機構組建的,也可以是一個有經驗/權威的個人大咖組建。

    對于成長性的社群,具體表現可以是讀書會、沙龍、教學、自律成長營。對于這類社群,需要進行層次的劃分,比如入門、中級、高級

    群內的內容講的太過高深,普通小白完全沒機會交流,學習的效率也是底下的。而對于高級的用戶來說,基礎常識對他們來說實際價值不大。

    在做此類社群的時候,需要注意四點:

    A 話題性的討論

    最好每天都有能組織一些當下的熱點,發布到群里面引發大家的思考和討論。但每次官方必須提前準備好一些素材,以免冷場。越是貼近實操、近期熱點,大家的關注越強。

    B 案例的拆解

    最好每周有一個案例,可以從社群定位的維度來進行拆解。設計的社群可以分享相關的作品,運營的社群可以分享某個活動,技術的社群可以分享某個技術。

    C 嘉賓的分享

    一定要組織嘉賓來分享,因為每個嘉賓的實操經驗,對于社群成員來說,是有參考甚至是實操價值的。

    D 要有門檻

    對于此類社群,最好設置門檻,要讓用戶知道,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白嫖性的社群,極易冷場和內容低質最重要的一點是,白嫖性的社群,到了真付費的項目,效果會很差。

    成長性的社群不在于人多,也不在于討論有多熱烈,而是后續有多少人愿意續費,以及購買其他知識性的服務

    IP型(品牌)社群

    有很多人應該有加入過小米的社群、秋葉PPT、輝哥奇譚等機構/個人的IP社群。

    這類IP型的社群,都是被IP的魅力所吸引,認同IP的產品、理念。這類社群的用戶既是IP的追隨者,又是IP的共創者

    做這類IP社群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A 需要持續輸出高品質的產品

    小米的用戶是沖著小米的產品去的,劉潤老師的社群是沖著劉潤老師的觀點、文章內容去的。所以對于用戶來說,需要持續性的接受IP輸出高質量的產品(商品/服務/內容)

    這對IP來說考驗是極大的,但黏性也是最強的,用戶越得到滿足,忠誠度就越高。

    B 要有線下的活動

    叫粉絲也好,讀者也罷或者叫老鐵都行,這種關系的存在是需要有更多的線下活動,來拉近用戶的距離,增加共情。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幾乎所有做IP的都要做同城會,粉絲見面會

    C 要有歸屬感

    當你被用戶或者粉絲認可的時候,要形成一種家人/朋友文化,而不是由上到下的俯視。有些用戶對于某個IP的喜愛,是愿意免費提供N種服務的,包括宣傳、答疑、組織等等。因為它覺得自己找了組織、找了同頻者。

    所以也要給用戶制造一些參與的機會,比如一起發起某個事件,一起線下開展大會等等。小米的米粉年度家宴就做的很好。

    做IP性質的社群,在線上/線下都需要有持續性的內容,而且要帶著用戶一起來參與,制造內容

    賺錢型社群

    其實這類社群,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興起的。其實賺錢型社群,不是一對多的輸出,也不是由一個IP吸引的。而是由賺錢這個主題做了分類,只是其中需要一個組織者。

    對于這樣的社群,資源在其中扮演著最重要的

    無論你加入的是渠道群、還是商家群、項目群,核心取決于群內信息的質量。這類群,最看重的是有什么人,是不是夠垂直。比如社交電商圈、淘客大咖圈,人脈/首信息更重要

    群里面是否聊天,真的不重要。群里面有沒有大咖,能不能做資源互換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這類群需要一個極具號召力的人物,它可以是行業人物,也是個積極的茶館小二。這種類型的社群,質量最高、付費意愿最強、付費能力也最好

    賺錢型社群衡量質量的標準在于有沒有同頻的大咖

    行業(身份)型社群

    最后是比較簡單也很常見的社群,比如你從事美容行業、健身行業、家裝行業、電商行業,你一定會加入這類社群。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沖著行業資源、資訊、人脈去的另一種是基于身份,比如你是寶媽、技術、教師、作者等等。這里要著重強調下行業型的社群。

    行業型的社群也主要表現在資源上的鏈接,比如各種資源聯盟/協會。行業群用戶十分精準、需求十分明確、付費意愿也比較強。

    它適合一家機構來組織,把品牌方、渠道方整合在一起。行業型的社群,大家關注的是行業的一手資訊、經營方法、項目動態、資源對接。所以一個行業群的經營,其實是比較輕松的。

    行業群的收費價值很高,而且行業群的生命周期極長

    社群營銷和運營在不同行業會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無論是基于微信群、企業微信,無論群的大與小,都會有不同的社群運營操作流程和運營策略。這個話題是可持續和迭代更新的,我們也會一直探討,關于社群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留在評論區,我會仔細閱讀每條留言的。

    往期推薦

    【私域流量方法論】朋友圈成交之道


    私域流量只是“微商式”營銷?如何才能賺錢?


    7天300名導購1小時秒殺125萬的私域賣貨執行手冊

    原創文章,作者:門店私域流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974.html

    (1)
    上一篇 2021年12月17日 09:43
    下一篇 2021年12月17日 09:4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