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貝賈國龍:沒想到2021年比2020年更艱難,我們要上市

    來源 | 中國企業家雜志(ID:iceo-com-cn)
    作者|李光
    斗 
    賈國龍是我的內蒙老鄉,他在北京開第一家莜面村店的時候,我就是常客。一眨眼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一家店變成400家,開遍全國,西貝的年營業額也將近60億元。
    老賈有很多執念,也特別能折騰,比方說不做連鎖加盟,不上市;比方說鐵了心要做快餐,即使踩了很多坑,仍然癡心不改。

    我每年都要和賈國龍長聊一次,近日,我又和他聊了一次。這兩年中國的餐飲業寒暑無常,西貝經歷了什么?老賈又有什么新的奇思妙想?

    關于資本:
    疫情是變數,西貝要上市
    李光斗:2020年春節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你是第一個站出來呼救的企業家,當時你說如果照這樣下去,西貝撐不過三個月。現在兩年過去了,2021年西貝的情況怎么樣?回首往事,會不會感到當時有點沉不住氣?
    賈國龍:
    這兩年不是挺過來了嘛,現在活得還可以。當時確實有點害怕,因為疫情來得突然,一切全都停下來,我們2萬多員工,1萬多在宿舍,1萬多回家,防疫壓力也很大。

    我們本來是2020年的春節把倉補滿,準備好好做生意,突然停下來了,貨都還在倉里,現金流突然就斷了。我們盤估了一下賬上現金,再加上當時有兩三個億的授信,只夠發3個月工資,因為我們一個月就要發2個多億的工資,所以心里邊還是很恐慌的。特別感謝政府出手聯系各個金融機構,很快就給我們新的授信。其實到現在也用得不多,但心里邊踏實了,最起碼沒那么恐慌了。
    接下來下半年生意就開始逐步恢復,所以2020年基本持平。房東也給我們減免一些租金,在最艱難的那兩個月,我們都是按最低保障發的工資。

    2020年挺過來了,2021年反而更艱難,因為什么都正常了:房租正常了,減免沒了,員工又是按滿額發工資的,但是疫情斷斷續續,全國各個地方一會兒這停了,一會兒那停了。

    最慘的是11月、12月份。11月份我們歷史上第一次發生了現金流為負,因為客流下降得特別厲害,也是和疫情有關。所以2021年下來收入反而不如2020年好。
    我們2019年是60多億,2020年只有50億,2021年估計是55億。我們原來想的2021年應該比2020年強,實際上2021年的營收確實比2020年強,但是2021年的費用比2020年明顯地大,所以我們2021年肯定是虧損的,這是我沒想到的。
    李光斗:現在又到新一年的轉換。曾有人說: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里最好的一年。你覺得它是不是有點一語成讖,或者說道出了殘酷的真相?
    賈國龍:
    我倒不這么認為,我覺得其實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新冠疫情。悲觀估計,疫情延續到2022年,因為現在國際上防疫不明朗,病毒在變異。但是什么都會過去。現在是寒冬,最冷的時候。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因為中國經濟活力的基礎還在,增長的基礎還在。
    李光斗:2020年有人看到了危險,也有人看到了機會,就是租金的紅利,所以海底撈一口氣就新開了500家店,但是2021年關了300家。印象中賈總不是一個非常謹小慎微的人,為什么你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大舉擴張?
    賈國龍:
    我覺得是節奏的問題,因為海底撈正好之前上市了,手上現金多,就更自信一些。海底撈對形勢的判斷是偏樂觀了一些,實際上疫情消失得沒那么快。我們手上沒那么多現金,打仗嘛,資源不一樣就打法不一樣。海底撈資源多,仗就打得猛一點;我們資源少,就打得謹慎一些。僅此而已。
    李光斗:
    假如當時你也有那么多的現金,會不會把這些“子彈”都打出去?
    賈國龍:
    也會。如果我手上現金充足,也會猛沖猛打。之前覺得這個疫情不會這么長,2020年應該是最難打的,2021年就基本差不多,因為我們經歷過非典,非典才幾個月?這個新冠都兩年,馬上都第三年了。我們也是在摸索中找經驗。
    李光斗:如果當年西貝像海底撈一樣上市了,也會把“子彈”都打光嗎?
    賈國龍:
    人家海底撈子彈還多著呢,只是打猛了一些而已。
    李光斗:
    賈總以前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融資、該不該上市,現在下沒下決心?西貝的戰略到底是自主發展,還是說也要進入資本市場?
    賈國龍:
    這個我們決定了,要上市融資,把資本的能量調動起來。沒有疫情,我們覺得餐飲是個現金流行業,自己做生意、掙錢,然后再發展自己,沒問題。疫情對我有很大觸動,其實自身的力量還是有限的。如果想有大的發展,還得要用資本的力量。
    李光斗:
    也就是說賈總終于下決心了,西貝要上市?
    賈國龍:
    對。
    李光斗:
    那如果按年頭來算的話,什么時候開始進入IPO準備的第一個財務年?
    賈國龍:
    未來幾年,我們會重新融資,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點。那時我們的新業務也跑出成績來了。
    關于試錯:
    最好是高標準化的“好吃”
    李光斗:
    當年我們曾經探討過餐飲品牌的核心是什么,后來西貝也推出了“好吃戰略”,你覺得它和餐飲的標準化之間有沒有什么矛盾之處?
    賈國龍:
    矛盾一定是有,就看你能不能把這個矛盾解決好,因為標準化本來就是大規模連鎖首先要做的。標準化也分高質量的標準化和低質量的標準化。我們這幾年其實在標準化方面投入非常大,探索得也非常多,這次解決好了,之后的標準化完全是可以高質量的標準化。同樣是中餐,標準化之后還讓它很好吃,是可以解決的。
    李光斗:
    如果作為戰略,在米其林餐廳和中式麥當勞之間,你會選擇哪一個?
    賈國龍:
    我現在選擇麥當勞式的餐廳,因為這個生意可以規模化,鋪天蓋地。米其林餐廳就非常個性化,三星就算頂天立地了。我和新榮記張勇之間有一個玩笑,我說你負責頂天立地,我負責鋪天蓋地。其實各有各的生態位,不同的戰略選擇而已。
    李光斗:
    為什么賈總對標準化的快餐那么有執念?
    賈國龍:
    西貝在正餐方面有300多家店,如果沒有標準化,我也開不出300多家店。我本人做企業還是追求大規模化。西貝的組織能力其實在這方面,我們一直在探索標準化、規模化,越來越有心得,這幾年還有實質性的突破。

    尤其疫情讓我們節奏停下來之后,做了許多業務的總結、反思:就是西貝到底要在哪個能力上成為核心能力。我們現在就通過標準化、大規模化把企業做大,在這個目標上面構建我們的核心能力。
    李光斗:
    賈總做了很多的快餐,之間也踩過很多坑。回顧一下這些品牌,給后人有什么樣的啟發?
    賈國龍:
    我們前后滿打滿算做了5年時間快餐,做了7個項目,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其實前幾個項目都放棄了,現在做的賈國龍功夫菜已經不是快餐了。做快餐這么多年,我們教訓很多,也積累了經驗。
    這些快餐品牌有西貝燕麥工坊、西貝燕麥面、麥香村、超級肉夾饃、西貝酸奶屋、弓長張。直到賈國龍功夫菜項目出來之后,我才覺得我們以前對快餐標準化的理解還是淺的,還是原來的正餐思維,只是想在門店端去標準廚師的動作,在門店的SOP方面反復打磨。

    其實是源頭上做得不夠,在源頭上的研發,還有生產轉化預制,在高水準的預制這些方面下的功夫不夠。



    國龍功夫菜出來之后,因為它有很強的零售屬性,我們開始研究這些食品企業,之后才反思我們做快餐的時候是工業化思維不夠,對食品科學的學習和利用也不夠,所以導致當時的快餐都是卡在比如成本、規模化復制以及一些技術問題上。
    李光斗:
    剛才你講到賈國龍功夫菜是有零售屬性的,但是我們現在看到它能見度最高的地方還是西貝的餐廳,你覺得這兩方面不會發生沖突?
    賈國龍:
    這個結合不好就會沖突,如果結合好了,它應該是個互補。我們一年多來一直在探索怎么結合才不是有沖突的結合,現在也找到一些感覺,我覺得沒有本質的沖突。
    李光斗:
    中國很多快餐品牌,能夠做得很大的,大部分其實是連鎖加盟,但死亡率也很高。你覺得西貝做快餐不成功跟沒有開放連鎖加盟有沒有關系?
    賈國龍:
    沒關系,連鎖加盟、特許加盟它是什么呢?就是你只有源頭上能夠標準化輸出的時候,你的連鎖加盟才能Hold住。你看現在中國市場上什么連鎖加盟的店很多?漢堡、炸雞、火鍋連鎖加盟比較多,因為產業鏈標準化了。
    李光斗:
    未來上市之后,西貝會不會開放連鎖加盟?
    賈國龍:
    我們首先不拒絕,不會說不開放,但是什么時間開放合適,只有走著看。
    李光斗:
    西貝進北京已經20年了,有沒有感覺到品牌有老化的趨勢?
    賈國龍:
    任何品牌如果不創新都會老化,不只是西貝,我們是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前5年我更多的精力是在快餐新項目上的探索,所以在老品牌上的投入有一些欠賬,現在往回找,開始補課,重新開始品牌年輕化建設,投入資源,通過創新增加活躍度。我覺得每個品牌發展過程中都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防止品牌老化,是每個品牌都要過的一個關。
    李光斗:
    愛折騰是人們給你貼的標簽之一,你怎么看待自己性格中的這一點?過了知天命之年后,會不會還繼續折騰?
    賈國龍:
    這個有我自己性格的因素,還有自己做企業的手法。成功的人都愛折騰,只是我的折騰是被別人知道了,許多人是悄悄地折騰,沒被別人知道。我覺得做企業就和運動員練體育項目一樣,在訓練期間你肯定是輸了贏了、贏了輸了,只有反復跟自己較勁,才能最終在賽場上比出好成績。折騰只是一種方法,對了錯了都在長見識,都在找體感、找手感。我們自己想的是在不確定的時候就多點測試,這是折騰,一旦確定了就飽和攻擊。這個和年齡沒關系,只是和你做企業的方法有關系。

    關于風波:
    西貝不敢貴,成立定價委員會
    李光斗:
    2021年西貝漲價曾上過熱搜,甚至引發說“西貝很貴,平民不配”這樣的網絡風波,你怎么回應“西貝太貴了”這種評價呢?
    賈國龍:
    我承認西貝有一些單品確實是把價定得高了,消費者的反映我們已經收到了。該往低調要往低調,在做生意的過程中,確實有一段時間有一點小驕傲。生意一好,定價就定得比較隨意,疫情其實也教訓了我們,消費者也教訓了我們:你貴,罵你;第二,我不吃了不行嗎?我們現在在性價比方面特別的注意,定價也是今后很重要的一項工作。

    定價定生死,定高了最終傷害的是企業自己,消費者的選擇太多了。我們已經成立了一個定價委員會,把這個權力收回了總部,每一個定價都要到定價委員會這兒來把關、評估,還要做消費者測試,原來是各地市場根據變化有定價權,報備即可,現在必須報批,總部來拍板。
    李光斗:
    西貝的菜單一直在縮減,很多老顧客抱怨說為什么好吃的菜砍掉了?砍哪些菜、增哪些菜的標準是什么?一直以來西貝標榜自己多少個月就要推新菜,如今推新菜的速度為什么變慢了?
    賈國龍:
    為了標準化,我們會減菜單、增菜單。從2022年開始,我們新菜單要擴品,擴很多,60%到70%之間,每個店會由原來的五六十道菜,增加到六七十道菜,增加十幾道菜,西貝的菜單會重新豐富起來。
    李光斗:
    以前你說西貝所有門店都要控制在38道菜以內。這是不是愛折騰的一種表現?
    賈國龍:
    也算吧。菜單縮縮放放,有段時間縮少了,現在又大幅增加。因為顧客反映得比較厲害,再說我們現在研發能力也上來了。中間有段時間我們的研發能力沒那么強,想把菜減得少一點,容易標準化。后來研發能力上來之后,又開始擴品,消費者的呼聲我們早就收到了。
    李光斗:
    互聯網大佬講996的時候,當時你說了一句“我們都是715、白加黑、夜總會”,也在網上引發了風波。如果現在00后的員工入職,你會不會換一種新的溝通方式?
    賈國龍:
    那本來是我們內部溝通的語言,講我們自己的。因為公司年輕人用得特別多,我們從2020年就提出來重倉優秀年輕人,補了一大批,都是年輕的奮斗者,一點點沒有嬌氣、躺平的意識。但是話語體系這個是要注意的,不同的時代人們的表達會有不一樣。我發現用老的語言和年輕人溝通,就有一些溝不通。但我不認為年輕人整體會有什么不一樣,真的。還有價值觀的導向,一個時代和一個時代會有些不一樣,我也正在學習。
    李光斗:
    很多餐飲業的老板都遇到用工荒的難題,西貝在這方面是怎么破解的?
    賈國龍:
    我們目前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餐飲業兩三千萬人的就業,我們才用2萬人,不到千分之一。打工的人就是哪給的待遇好我去哪,哪對我好我去哪,哪個地方能學到東西、上升機會多我就去哪。你多給500塊錢由你挑,你多給1000塊錢那就優中挑優。你不愿意多給,肯定人就荒嘛,我覺得就是這么一個規律。總之,待遇留人,情感留人,還有事業留人。我們的接班人計劃一直有,2020年開始重倉那些優秀的年輕人,是整個地建立干部的梯隊。
    李光斗:
    西貝這2萬多員工平均年齡是多少?
    賈國龍:一線門店的服務員、廚師年輕,我們偏大了,被年輕人一拉,平均年齡估計不會超過30歲。
    李光斗:
    面對網絡輿情,你認為西貝的危機公關做得怎么樣?
    賈國龍
    :這對西貝是個挑戰,因為這些年罵西貝的聲音也很大、很多,有的我們覺得也挺冤枉的,但是你又沒法去解釋。我們現在就做好自己,有錯就認,馬上就改。至于有的覺得罵得不對,那你就靠時間,實實在在把菜做好,把服務做好,把價格定實,讓消費者再重新認識你,只能這樣。我現在不想玩任何技巧,日久見人心吧。
    關于行業:
    逐步中餐工業化
    李光斗:
    剛才賈總提到了餐飲的工業化思維,在你心目中或者在西貝的實踐過程中,是怎么一步步實踐中餐的工業化思維的?
    賈國龍:
    我們做的功夫菜其實就是預制菜,為什么叫功夫菜呢?就是下了功夫的預制菜。其實預制菜都是在工廠做的,這個一點都不用回避,但它是大師的手藝,大師把關,精確原料,工藝也是完全復刻大師,只不過是把它進行工業化、標準化的連續大規模生產,然后用急凍鎖鮮的技術做好包裝,最后送到終端。在西方、歐美、日本,這個已經非常發達了,就是預制化程度要高,到家的東西不是從買蔥姜蒜、白菜、豬肉,剝蔥剝蒜、切肉、炒菜開始,現在的家庭主婦不愿意耗那么多時間做飯。

    但是如果你有高品質的預制菜到家,她在家里邊加熱,再進行二次創作投料,就可以是一頓很好的飯。中餐的工業化、標準化回避不了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定會逐漸走向那一步,就是誰走得快、誰走得好、誰做的標準高而已。
    李光斗:
    你認為西貝會在什么時候去海外開店?
    賈國龍
    :疫情之后吧。我們先在中國做好,因為中國美食走出去一點都不困難,做好還是我們的追求,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一定會走向全世界的。因為國力強了,文化自然就強了,而美食它本來就有文化屬性。
    李光斗:
    你認為現在的直播和短視頻帶貨對餐飲業會有哪些影響?西貝在這方面會去做嘗試和努力嗎?
    賈國龍:
    只是嘗試一下而已,不會投入重兵的,我覺得這些新生事物就讓它先新著,有擅長這方面的叫他們新著試著,我們傳統餐飲業,你到店吃或者是我給你送到家,只有這么兩種選擇,我們還是靠口碑,好再來。
    李光斗:
    你如何看待層出不窮的網紅店?你認為西貝和這些網紅店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或者應該向網紅店學到點什么?
    賈國龍:
    其實歷史上每年都會有流行,但流行如何變經典是一個難題。還有怎么讓經典也能夠流行,一直有熱點,這都是做企業的基本功。餐飲畢竟是一個每年4萬億的大市場,現在最大規模的海底撈市場占有率也不到百分之一。

    餐飲業好就好在市場很大,企業高中低各種業態百花齊放。網紅店對西貝沒有實質性的沖擊,我們也很欣賞這樣的餐飲網紅店,它們很會做營銷,關鍵是能紅多久?這才是對它們真正的考驗。
    李光斗:
    當下年輕消費者對餐飲的口味變化是非常快的,西貝有什么應對之道?
    賈國龍:
    現在年輕人選擇更多,因為供給比較充分,東南西北中各種都有,花錢就什么東西都能吃得上,見多識廣。西貝莜面村供給的強項是牛羊肉、莜面雜糧,接下來功夫菜也會做各地菜,從名菜到下飯菜都會做,增大自己的供給能力,滿足年輕人的多樣化需求。
    李光斗:
    對于現在想進入餐飲行業創業的年輕人,你有什么忠告?
    賈國龍:
    喜歡你就做唄,餐飲行業創業門檻很低,但你首先得喜歡美食,而且愿意把自己喜歡的美食跟顧客分享。雖然誰都能開餐館,但是把餐館開好、開久還是有相當難度的。
    餐飲是一個勤行,這個行業是懶人干不了的,能人還不愿意干,我就是屬于勤奮但還不太能的那個人。選這個行業一干33年,沒有不難的時候,從創業的時候就覺得挺難,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很難,現在覺得更難。怎么說呢?“百年老店百年忙,稍一懈怠落一旁”。
    李光斗:
    描繪一下西貝的未來。
    賈國龍:
    西貝的未來,其實就是隨著功夫菜的發展,它會成為西貝未來的核心業務、主導業務,十年之后,功夫菜應該占西貝業務的90%。西貝就是開飯館的嘛,把飯館開好;功夫菜又聚焦到做菜上,把菜做好。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用美食給顧客提供價值,用美食和顧客溝通,把這件事做好就夠了。因為人嘛,吃好喝好,這就是幸福的基礎。
    本文作者李光斗: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央視品牌顧問。
    -END-

    主編丨陳青
    (頭

    攝影鄧攀)
    推薦閱
    一批社區餐飲正在“悶聲發財”:有人20平日入上萬、有人逆勢開店數百家

    從小面轉戰“預制菜”,前瑞幸董事長這次能否成功?
    “只在晚上營業,只賣4種包子”,排隊3小時起的夜包子能火多久?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138.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7日 17:00
    下一篇 2022年1月17日 17: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