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的成敗,由什么決定?

    「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01

    三種現象

    世界上有三種現象:

    隨機、遞減、遞增。

    餐飲這個行業里也是這樣。 

    隨機:

    不知道怎么就火了,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遞減:

    剛開始火得不行,然后火焰逐漸沉寂,最終隨青煙而散去。

     

    遞增:

    一開始沒有什么人注意,然后慢慢地開始了成長,隨著時間成長為一片森林。

     

    比如:

    黃太吉、桃園眷村、海底撈,就是這三種現象的代表。

     

    是什么樣的因,引發了這三種現象的果呢?

    02

    成敗因果

    當一個人把自己當成判定真理和知識的法官時,他將在上帝的嘲笑聲中毀滅。

    —— 愛因斯坦,1952年

     

    這次的疫情,給了我們重新認知世界的機會。

     

    讓我們有機會理解到商業成敗的邏輯關系:

    1、由外因和內因共同決定;

    2、外因大于內因;

    3、外因決定內因。

    新冠疫情期間,不管你是海底撈還是街邊蒼蠅館,都受到了重創。因為外因大于內因。

     

    德魯克一直說的“企業內部一切都是成本,利潤來自于外部。”外部,指的是市場。因為外因決定內因。

     

    但是,我們的決策真的是從市場出發的嗎?

    在這些決策里,有多少是自己主觀視角、內部思維的Want?又有多少是客觀視角、外部思維的Need?

    03

    餐飲本質

    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向有限的客群,提供有限的產品及服務所得到的收入,覆蓋相應成本后的利潤以回收開店投資,并能夠可持續的良性經營。

     

    我們由此發現單店可持續發展的難題:

    1、客流被市場不斷打散和稀釋;

    2、定價被競爭環境不斷地干預;

    3、綜合成本卻又在持續地上漲。

    而我們常走的彎路大致是:

    1、因為希望獲得更多的客群,卻付出了邊際效率遞減的代價;

    2、因為希望提供更多的產品及服務,也帶來了邊際效率的遞減;

    3、因為過多的資源配置在開店前,在實際經營中,當外因變化而需要進一步優化資源時捉襟見肘;

    4、因為過度關注某些細節的精進,丟失了全局觀,沒有從更高效率角度對全局進行結構性優化和提升。

     

    決定餐飲經營結果的,也是外因和內因。我們把大部分資源都配置在了內因,而忽視了外因。

     

    那我們怎樣才能進行更客觀、理性、科學的資源配置呢?

    04

    鐵三角

    回到全局觀角度,我們可以審視這樣一個“鐵三角”。

    鐵三角之一:商圈選址。

     

    一個會釣魚的人,什么情況下釣得到魚?

    其一,去魚足夠多的地方釣魚;

    其二,一起釣魚的人不能太多;

    其三,魚塘的門票還不能太貴。

     

    魚,是你的目標客群,而不是客流量,高鐵、火車站客流量足夠大,但開個私房菜顯然也是沒有活路的。

     

    現在很多的商圈,魚確實不少,但也架不住釣魚的人太多。當然,還有一些挺奇怪的商圈,釣魚的人比魚還多。還有就是釣魚池塘的門票,是否已高得離譜。

    得虧這次疫情,萬達王爸爸開了個好頭,讓原本鐵板一塊的甲方,終于開始有了一些市場思維。

     

    我們可以自己復盤一下,再結合身邊的品牌,會得出很有趣的結論:

    1)凡是業績還行的,都符合以上三條;

    2)凡是業績出現了問題,都是因為觸碰了以上三條中的一條或幾條。

     

    這是一道選擇題:

    是按規則選擇適合自己的鋪子?還是心存僥幸開了再說,愿意收拾最終的一地雞毛?

     

    商圈選址,而不是門店選址,是基于商圈給門店選擇適合的商鋪。

     

    外因大于內因。要拯救選址失敗的門店,無異于推倒重來。

     

    鐵三角之二:成本結構。

     

    雖然營業額不錯,但就是不賺錢。

    成本結構出問題,這也是很常見的。

     

    成本結構指的是,在一定銷售收入內,扣除各項成本占比后的凈利潤率。

     

    特別要注意的是凈利潤率,是百分比,而不是凈利潤金額。

     

    建議最終的凈利潤率不低于20%。

     

    常見的案例是,毛利率55%、租金25%、人工30%,還有其他能源和雜費,這種成本結構怎么做都是虧損的。

     

    用黑筆劃不出紅線條,用紅筆劃不出黑線條。

    用虧損的成本結構做不出盈利,用盈利的成本結構做才能不虧損。

     

    鐵三角之三:單店投資。

     

    單店投資可理解為,開一家店所需要的資金不含租金,因為租金作為經營成本,被每月的營收分攤)。

    假設凈利潤率為20%,那么5個月的凈利潤就是一個月的營業額。

    如果單店投資金額約等于2個月的營業額,那么這家店的回收周期就是約等于10個月。

    有不少的店營業額不錯,但是一個月做25萬,凈利潤率只有5%,外加單店投資在200萬,那么回收周期就是160個月,還不如存銀行買理財產品……

     

    為什么稱這三者是“鐵三角”,是形容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正如前面如說,外因大于內因,外因決定內因。

     

    當商圈選址錯誤,內因小于外因,幾乎無法救回;當成本結構不佳,或者單店投資額過高,就會拉長回收周期。

    一旦拉長回收周期,對于瞬間萬變的外部環境來說,充滿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風險大大增加。

     

    所以,我們要在外因上,找對適合自身生存的商圈、商鋪位置來開店。在內因上,則要學會優化單店投資、按合理的成本結構來經營。

    這樣我們的成功概率,就有了提升的加速度。

    總結

    做餐飲怎么才能賺到錢?

     

    知道真相,了解本質,然后就是

     

    1、不去做讓自己賺不了錢的事兒;

    2、持續做對的事情,持續糾錯;

    3、基于以上兩點,賺錢只是時間問題。

    -END-
    作者 | 餐飲業那些事-九潤老阮

    整編 | 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營收超1.6千億!2020年中國快餐百強分析報告

    • 一年融資23起,誰在炒作預制菜?

    • 喜茶降價后,奈雪也推出9元飲品,還要進軍中式烘焙市場

    • 又一火鍋品牌獲得億元融資,火鍋賽道還有多少想像力?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55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29日 11:01
    下一篇 2022年1月29日 1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